互助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成效探析

2018-10-12 09:26魏文才吴威泰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防护林成效林业

魏文才 吴威泰

摘要 本文介绍了互助县三北工程建设的主要成就,分析了工程建设的主要效益,并总结了主要经验和做法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三北工程;防护林;林业;成效;青海互助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157-02

自1978年三北工程实施以来,经过互助县广大群众40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互助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建设任务,县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林业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 工程建设主要成就

互助县三北工程建设主要成就如下。一是40年来全县三北工程完成投资25 115.45万元,完成人工造林10.07万hm2,飞播造林250 hm2,封山育林6.228万hm2,使林业用地面积逐年增加,全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19 589.09 hm2,占全县总面积的66.24%,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3.30%。二是互助县的林业机构、基础设施、林业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得到了完善和充实。林业局下设林业站等8个股级单位和林业公安局,森林公安局下设4个林区派出所,林业人员达352人。三是互助县制定的新一期三北防护林体系方针和思路为互助县林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互助县三北工程建设的思路为将三北工程深入整合到互助县的“源、山、河、路、城”林业生态建设总体布局。“源”:达坂山水源涵养林區,结合天然林自然保护建设,构建以水源涵养林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体系。“山”:浅山和川水山地,结合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构建完整的高原山地森林生态体系。“河”:马圈河、塘川河、哈拉直沟河、红崖子沟河、马营沟流域以及大通河流域,结合天然林自然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构建流域森林网络体系,形成绿河谷。“路”:高速公路、西互一级路和通乡公路网络结合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构建起沿路绿色森林网络。“城”:通过威远镇三山绿化和县城城镇绿化,建设城市绿色森林体系。

2 工程建设主要效益分析

2.1 生态效益

工程建设营造水土保持林面积为5.58万hm2,控制水土流失面积3 350.86 km2,工程区每年森林减少土壤流失65 t/hm2,1 t流失表土中含N 1.0 kg、P 0.7 kg、K 4.0 kg,折合人民币50元,据此计算,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37.7万t,可减少投入逾1 885万元。同时减少输入湟水河的泥沙量,使下游河道、水库的淤泥减轻,按泥30 t/hm2,减少下游清泥费用(1.5元/t计)45元/hm2计算,每年可节约清淤挖泥费用1 625万元。2项合计,水土保持产生的效益每年可达3 510万元。切实保障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

工程在脑山水源涵养区封山育林6.23万hm2,有效提高了工程区水源涵养能力。三北工程的实施使全县人工生态林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森林可以使风速降低,减少蒸发量,也可以使造林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肥力提高,植被群落结构会发生明显变化,盖度大为提高。森林还可改变土壤水分状况和土壤结构,保护土壤免受大风吹蚀,从而能有效降低干旱、干热风、大风、沙尘暴等恶劣自然灾害,减弱自然灾害对交通运输和农牧业生产的危害程度,增强农林牧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环境。

2.2 社会效益

一是有效增加碳汇,对人居环境的改善和提高气候应变能力有利。大面积增加森林面积,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增加空气负离子,改善环境。二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互助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了工程区周边生态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可以树立文明的市风,强化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1-3]。

2.3 经济效益

项目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木材贮备效益和生态经济林建设。在三北五期建设中,在狠抓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结合各地实际,安排树莓和树上干杏等经济林建设,以树莓、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旅游、种苗为主的林业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新建沙棘林基地0.31万hm2,新增树莓0.39万hm2。随着林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林地、物种、景观等生态资源加速转化为发展资本,林家乐、森林生态旅游业和林区生产蕨菜、中药、食用菌等产业兴起,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民群众创造了新的就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4-5]。

3 主要经验和做法

3.1 坚持把林业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战略部署谋划林业、发展林业,增强全局意识、宏观意识,把林业发展同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乡土经济、发展实体经济结合起来,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活力,使林业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3.2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推动林业建设发展

按照脑山水源涵养区、干旱浅山区、川水河谷区域、县郊三山等不同区域特点,科学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突出重点。实行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按山系、按流域综合治理,大力推进脑山水源涵养林基地及其干旱浅山地区水土保持林工程建设,川水河谷地区以农田林网、农村居住区及道路绿化为主的防护林体系建设,从过去小范围的造林绿化和小流域治理转向综合性、区域性的集中连片治理。将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相结合,和农田林网植树、城镇与乡村道路绿化、四旁植树相结合。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花草结合,选用大苗规格苗木,实现高标准造林,造林绿化实现了跨跃式发展[6-7]。

3.3 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整体推进三北建设

自三北防护林建设以来,互助县建设了几个重点项目,特别是近2年确定了互助县林业发展重点区域,制定了“源、山、河、路、城”林业生态建设总体布局。

2010年,按照互助县打造“旅游休闲型、山水园林型、生态宜居型”县城的发展思路,在县城周边的“三山”实施高标准造林绿化工程,共投入1 778.57万元,完成高标准造林674.4 hm2。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关键区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由于威远镇“三山”绿化工程设计科学,造林施工、抚育、管护措施到位,加上适时灌溉,造林标准高、成林快、林分质量高。工程实施5年后,工程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稳定高效,以防护功能为主,兼具休闲和美化作用的多功能综合性绿化体系,实现了使县城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这一目标,有力地推动了打造“旅游休闲型、山水园林型、生态宜居型”互助新县城的工作。

3.4 加强林木管护,巩固绿化成果

始终把管护工作放在与造林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坚持常抓不懈。各地在造林结束后,及时建立健全林木管护制度,落实林木管护责任制,分片划分,责任到人,并将林木管护列入乡规民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森林保护意识,自觉参加林木保护,同时加大了对损毁林木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故意破坏损毁林木的行为,有效地保护了绿化成果。

4 存在的问题

一是从全县森林资源二类清查统计数字看,互助县的林业用地面积已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6.24%,完全没有治理的荒山荒地所剩不多,低产低效林分面积很大,亟须改造提高。二是植树造林投入仍然不足,尤其是四旁、林网植树和幼林抚育没有投入,乔木林投资7 500元/hm2,灌木林投资3 600元/hm2,封山育林1 500元/hm2,三北造林工程单位面积补助偏低,严重影响造林质量和广大农牧民的造林积极性。三是对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项目支持力度不够,特别是林灌设施滞后,致使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和林分质量提高缓慢。四是林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脑山地区的封山育林区和新造林地中放牧的现象屡禁不止,影响到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五是林业产业发展缓慢,林业对地方发展贡献率不高。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决定了互助县林业以生态建设为主的特点,从而使全县的林业产业仍处于较低的简单层次,“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不能满足社会对林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现有的沙棘、树莓等林业产业在二、三产业发育方面不充分,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精深加工产品少,林业产值增长缓慢,来自林业的收入还比较低,林业在互助县经济发展中的潜力未充分发挥。

5 结语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宏伟工程。互助县作为防护林工程体系重点建设地区之一,全面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决定,抓住加快发展这一主线,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大力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互助县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初步形成了互助县生态防护林网体系,使城市生态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8]。

6 参考文献

[1] 王清芬,肖家明.达县林业产业发展的思考[J].四川林勘设计,2013(3):59-62.

[2] 高万里.西宁市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177-178.

[3] 蔡丽霞,郝正秀.化隆县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4):222-223.

[4] 刘冰,龚维,宫文宁,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生态学杂志,2009,28(9):1679-1683.

[5] 王祝雄,兰思仁,莫沫,等.我国沿海防护林保护管理情况调研与对策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08(3):2-8.

[6] 许景伟,马履一,李传荣,等.试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理念和发展趋向[J].山东林业科技,2007(4):97-100.

[7] 许景伟,李传荣,王卫东,等.论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J].防护林科技,2007(1):47-49.

[8] 孙枫.试论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C]//宁夏回族自治区林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银川:宁夏林学会,2005.

猜你喜欢
防护林成效林业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