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10-12 09:26李伟法章其江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

李伟法 章其江

摘要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而言,生产过程安全是关键。本文分析了农产品源头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生产者和政府2个层面提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以期为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S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243-02

民以食为天,食以质为本,质以安为先。“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美好追求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非常重视,提出对食品安全要“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工作,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由此农产品安全源头管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多部门的齐抓共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了明显的改观,但问题依然较多。因此,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已成为现阶段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实现农村脱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源头管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 农产品源头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生产规模小而散,质量难保证

现阶段,农业经营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农产品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仍以传统的一家一户生产模式为主,加上农民素质参差不齐,势必影响农产品生产质量的提高,使生产质量难以保证[1]。

1.2 农药、化肥滥用现象普遍存在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农药品种繁多,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药用量也在逐渐加大。例如,在植物中滥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在畜禽养殖中滥用生长激素,在农产品加工中添加防腐剂、色素等。基于以上原因,食品中毒现象每年都有发生,而隐性中毒、慢性中毒更是无法统计,导致一些疾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1.3 重产量,轻质量

由于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的突破,农资供应充足,农产品产量有了巨大的增长。然而放心菜优质不优价,势必影响无公害农产品及绿色农产品的推广,挫伤生产者生产优质农产品的积极性。此外,由于传统农家肥、有机肥由于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用量大、成本高而急剧减少,影响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而施用化肥、农药有助于提高产量,导致生产者产生以量取胜的思想,将高产作为生产目标,而忽视质量控制。

1.4 源头监管盲区多

目前,对农产品销售、加工环节的质量监管比较到位,而对生产过程(即源头)的监管仍存在较多盲区。其原因有很多方面,例如监管工作面广量大、监管力量薄弱、监管组织不健全、监管工作者责任心不强、监管技术落后、监管手段单一等。

2 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生产、运输、加工、贮藏、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必须从生产过程这个源头抓起,抓住了源头就是抓住了质量安全的基础[2]。

2.1 生产者层面的措施

2.1.1 选土。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理选择种植土壤是第一道关。必须选择有机质含量高、无污染的种植土壤,并远离污染企业和其他污染源,同时要有优良的灌溉水源,且实行水旱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的菌量和害虫量。

2.1.2 选种。优良品种是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基础,必须选择优质、高产、抗病虫的品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便于在后期生产过程中减少农药的使用量[3]。

2.1.3 选肥选药。化肥和农药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证。在生产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并提倡肥料深施,以减少肥料流失,提高使用效率,减少肥料对土壤和周围水体的污染。科学控制农药用量与次数,做到对症下药,避免滥用农药。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或生物农药,大力推广物理防治法,采用色板、引诱灯等杀灭害虫。严格执行用肥用药安全间隙期[4]。

2.2 政府层面的措施

2.2.1 抓监管。源头监管最难、最复杂,应把源头监管作为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点,实施精细化监管,寓监管于服务中,并将监管工作贯穿于农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做到生产与监管并重。明确监管组织的职责,实施部门联动协作,主动出击,明确“谁主管,谁负责,强化属地管理”,把农产品源头质量安全监管列入基层政府和地方农业部门的绩效考核范围,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生产者的主体责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使生产者明确法律后果[1]。在农产品进入市场前必须进行检测,杜绝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

2.2.2 抓落实。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需加大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加强县(区)、镇、村3级专业监管队伍建设,参照“河长制”“湖长制”,在农产品源头管理中以村或自然村为单位探索建立“田长制”,使该项工作真正做到有人抓、有人管。配强、配足镇、村级监管队伍,保证经费,配足设备,落实待遇,将源头监管工作主要由镇、村来实施,将监管队伍延伸到村级[2],充分调动和发挥村级监管人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2.2.3 抓素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生产者素质是关键。农产品生产者,既要有精湛的种养业技术水平,也要有优秀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做到监管与自律相结合。特别是对种养大户、农业种养业专业合作社成员要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4],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加强技术辅导,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

2.2.4 抓溯源。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大力推广二维码等溯源手段,建立产地质量证明和质量追溯制度,由易到难,由点到面,首先在种养大户中实施,探索经验,面上推广,真正使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3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业部关于做好2018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工作的通知[A/OL].[2018-03-25].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93646321983082171𝔴=spider&for;=pc.

[2] 高菊萍,白堂则.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与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7(10):9.

[3] 马鸿健,柳平增,张耘凡,等.我国蔬菜供应链可追溯体系研究现状[J].农业网络信息,2014(4):52-55.

[4] 尹獻远,黄巧玲,吴燕芳,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9):309-311.

猜你喜欢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F732—VJ型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操作技术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