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心健康角度看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

2018-10-13 09:34胡波
青年时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身心健康老年人设计

胡波

摘 要: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往被人们忽视的老年人居住环境开始受到设计师们的重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其追求晚年幸福生活的基本前提,笔者认为作为设计师应该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出发,结合老年人的身体特征、行为习惯、以及心理需求等要素,进行人性化的设计,为老年人打造适合于这一特定群体的居室空间环境。

关键词:身心健康;老年人;居室空间;设计

一、适当的运动空间和环境的塑造

适当的运动对于老年人的健康来说非常重要。如何在空间中创造既廉价且又能刺激老人进行简易运动的手法,是值得设计师在老年人居室空间设计时深入探讨的。通常来说公寓类居室空间,因为碍于平面配置上的需求,通道是免不了会出现的空间,但一般设计者多会将其视为过道而加以忽略,若能通过设计手法刺激空间使用者能够进入该空间,并使其与空间元素发生互动,使漫步于通道中成为一种愉悦而自发的行为,不但能够增加居室空间的新功能,也可以迫使年长的使用者能够在此往覆的过程中达到活动的效果,避免较不常外出活动的老人缺乏活动。比如在走道一侧设置书柜、承板或展示性的壁面或在通道尽头设置阅读角落,将部分生活中较次要的功能融入该区,使取书、放书或检阅的动作由书房及个人房间延伸进入该区,增加老人前往的机会并因此刺激活动的发生。此外,研究者认为在拥有阳台设计的都市住宅中,尽量选择不做外推式的处理,因为所增加的室内面积并不会太多,相反地,若能加以保留或甚至细心的规划,将会为自己在闭锁的都市空间中,创造出一小片充满绿意与可以自行植栽、装饰美化的半户外DIY 绿洲,除了保留与自然接触的门户外,更重要的是得以增加老人在生活空间中的活动类型,通过浇花、修剪、播种等园艺方面工作的参与,使老人即便不出门也能直接拥抱自然,同时,也间接暗示老人日常性的工作职责,达到促使老人起身活动的目标。

二、交谊性空间的塑造

促使老年人交际活动发生的主要因素不是充裕的空间,而是空间的属性和氛围。设计者可以把生活中原本就较倾向对外与谈话功能的活动与空间加以整合,创造出一处适合老人在家从事交谊性活动的场所。例如:在餐厅中加入吧台的设计,可使用餐区不至于沦落为专门吃饭的地方,而是充满乐趣的空间,因为不论吧台其实质使用目的是否用来泡咖啡或调酒,至少它本身便不会给予别人一种严肃的感觉。有别于市场上餐桌的同质化设计,吧台以不同的造型出现于空间中,除了增加视觉的变化外,也自然产生出一处较为轻松的对话空间,能够形成真正适合交际聊天的空间设计。同时,只要能在前期规划时与餐厅做整体的设计,便能使用餐區从拥塞油腻的古板印象转化成温馨热闹的对外交际谈天、对内生活互动的交谊性空间,也能使老年使用者不必花钱找地方聚会,便能在自己家中的小天地里大方地接待客人,增加与他人的人际互动。对老人们而言,一处够用而充满情趣的生活空间,能够激发老人邀请好友来家里作客的冲动。因此,设计时要试着以营造总体氛围及满足个人最小行为需求等人性、质量的关怀用心思索,才会发现最佳的老人交谊性、团体性活动空间的设计方案。

三、预防孤独、寂寞感的空间营造

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退休后的老人多半失去工作的领域,除了得面对独自生活的孤独感外,还要调整适应无事可做的空虚感,前者尚且可以通过外部的手段(如:儿女的陪伴、社会救助等)来加以缓解,后者则需仰赖本身的动力才能有效克服。因此,对于空间设计者而言,其工作并非是要能立即改变老人的意志,而是要去创造被动式的缓和场景,使老人在空间中不会因时间较长、人数变少而产生负面的联想。

一般来说,目前城市里普通公寓大多多房间面积紧凑、楼层高度也普遍低矮, 因此,在设计完工后,多半因为天花的增大而造成空间的压迫感,因此,如何避免过度压迫、狭小(或过于宽高)等空间尺度上的窘境发生,便是设计者在事前规划时该用心考虑的重点。举例来说,如果梁下空间已经很矮,就没有因吊顶造型而舍弃垂直方向空间的必要;空间如果过长,则需要合理分割,避免因长行通道而产生侷促感;如果非重点性的隔墙能做部分、甚至全部视觉通透或透光的处理,也能分担消减压迫感的作用;利用自然光线的引入,创造真实的光影变化, 可以增加空间的趣味性,间接减缓老人心里的冷清感,同时也可以在室内多增加一项自然的元素;此外,避免大量使用较为暗灰色彩的配色,可以增加空间的亮度与心情的愉悦度。总之,就是不要使原本就已经很小的空间,再受到不必要之实体的压缩与分隔,以减少压迫、侷促感的发生,也防止老人因此产生孤独、寂寞的不良的心理作用。因此,在进行老人空间的设计时,必须注重空间尺度的营造, 使老人觉得空间是亲切的、是活泼的、甚至是与人互动的,如此才能帮助老人消除心中的抑郁感,使老人能愉悦地在空间中活动。

四、空间装饰性元素的引入

笔者认为在审美逐渐个人化、产品强调个性化的时代,若能适当地将个人喜好相关色彩、植物以及装饰性元素置入空间中,将会为我们提供另一种视角来寻求老年人空间的新型态。老年人对于色彩有其特定的喜好,色彩可视为一种暗示性的空间指标系统,使老人便于以视觉而非记忆来辨识空间属性,或引导其至不同的目的地,因此,色彩是一种不可轻忽的魔法。其次,植物与盆栽或模拟自然的元素,可以软化空间,也可以调和人的心情,有研究中指出:分配一些植物给养老院的老人照料,能够带给他们一些愉快的感觉。因此,在空间的规划中,若能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充满自然风味的场景,将能有效抒解老人独自居住时心情的封闭感。最后,装饰性元素就像是人们衣著的配件,搭配得当将会烘托出不凡的气质,赖特在自传中写到:“表面材料的变化、线条的强调、材料的质感及花纹;都能使视觉更加丰富,物体的形状更加显著。过度的简化则较过度的装饰更无意义”,因此,装饰元素的适时引入可以使空间增加更多的趣味性,可以通过有别于一致性的独特感,带出空间的特色外,也使老人面对空荡的生活环境时,不会有落寞的心理负面作用。空间中其实可以大胆尝试加入一些活化的要素,使整体的环境更加具有亲和力与生命力,不管是色彩的引入或随性的涂鸦、可能是室内的真假植物或是模拟自然的元素、或者仅是装饰性元素的摆设等,诸如此类的小细部,都不需要耗费巨大的成本便能达成,而这些都是我们能送给老人在生活空间中最经济也最温馨的宝贝。

五、“生命回顾”机制的融合

常常会看到老人在空间中悬挂具纪念性质的照片或是摆设等对其而言具有历史回忆作用的装饰物,这是因为当人年纪大时,自然而然都会启动“生命回顾”』的机制,试图通过各种可见纪录或可认同的物件,找寻回到过往的经历。因此,过度新潮的设计或完全缺乏嵌入自身回忆的空间,将对大多数的老人造成心理生活的陌生感,而适度地整合怀旧与流行的步伐,能使空间激荡出更多的创意火花与设计手法。这里指的怀旧、流行其实是一种相对的时态。笔者认为最正确的时间座标,应随时依照业主的认知而做调整。在空间设计中,我们可以针对不同业主对于“过去”的定义与回忆,以现代的材质或手法来进行设计。比如,传统材质最容易带领人回到过去,然而却未必容易寻觅,而类似竹编的效果,现已可用金属、塑胶、甚至木皮等来做另类的情境替代,不但满足暗示的功用,还会充满流行的感觉;中式的居家意象,也不一定要摆上雕梁画栋、复古家具才算数, 利用少许的传统建筑元素,如花窗等,做交叉点缀,间接透露空间的隐性风格, 也帮助空间在现代感中融入些许的幽思。怀旧并不代表不能用充满现代感的材质或手法来表示,流行也不意谓古典的元素便失去光环。因此,设计师不能忽略由“过去”正走向现在的老人对于其熟悉之环境事物的必然追忆,如此才能创造出有回忆机制的生活空间,而“回忆机制”的重要性,便是使老人对其所处时间产生空间的认同感,也使老人对其所处空间产生时间的认同感。

六、结语

老年人居室空间的设计理应全面照顾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针对性的设计手法来提高空间的适切性,为老年人创造舒适的健康居室环境。

猜你喜欢
身心健康老年人设计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