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北沙地造林应用技术

2018-10-13 12:31邰宪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7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

摘要 介绍了辽西北沙地造林应用技术,具体包括松树造林技术,灌木培土、截干保活技术以及杨树截干、窄带宽距造林技术,以期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土地综合利用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沙地造林;应用技术;辽西北

中图分类号 S7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7-0143-02

辽宁省西北部地区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一直以来受风沙危害程度重,降雨量小,1999—2002年降雨量分别为369.3、377.1、311.4、289.6 mm,干旱严重,使用裸根苗木等进行常规造林,成活率低。针对这一情况,从2000年3月起,在辽西北地区的辽宁省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中探索应用造林技术。现介绍其情况,以期为干旱地区造林提供科学参考。

1 松树造林技术

1.1 沙地樟子松移栽技术

2001年冬季,应用沙地樟子松移栽技术,在辽宁省防沙治沙示范区内一次性移栽八至十二年生樟子松3 200株,营造出了株行距3 m×3 m、3行带状林和几种不同形状的绿伞林,当年成活率为96%,至2010年保存率仍达91%。总结其关键技术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移栽时间。冬至后是移栽樟子松的最佳季节。二是树坨、树坑的大小。树体不同树坑大小也不同。一般八至十二年生樟子松樹坨直径宜为60~80 cm,树坑直径宜为80~100 cm,树坑大小要与栽植的松树坨相匹配。三是开挖、运输、栽植树坨时要保持树坨完整、不破裂,做到随挖、随运、随栽植。四是松树栽后及时灌2次水,第1次灌水渗透后立即灌第2次水,2次灌水时间不能间隔过长。每次灌水需灌透,一般每株树1次需灌水150~200 kg。五是防止风摇和土壤水分蒸发。当水渗透后,要及时覆土、踩实、顺树干培土堆高30 cm[1]。六是翌年5—6月,测定树坑内0~100 cm砂质土层土壤含水量,当其低于6%时再灌水1~2次。冬季栽植的樟子松,第1~2年是根系和枝叶恢复时期,第2年新生根延展较快,平均高生长约为23 cm[1-2],第1年新梢针叶形成的簇状已被突破,松树生长发育开始转入正常状态。

1.2 二年生松裸根苗覆盖栽植技术

采用松苗覆盖栽植技术,有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春季造林后,立即将苗木覆土封严,待春季大风期过后根据情况适时撤土。2002年,保持相同的苗木规格、立地条件、造林时间等条件,在辽宁省防沙治沙示范区半流动和固定沙地[1]应用二年生松裸根苗覆盖栽植技术,栽植后覆土处理,苗木当年造林成活率、翌年保存率分别提高了30%、23%。

1.3 SAP松容器苗培育及造林技术

1.3.1 SAP松容器苗培育。容器苗具有发育良好、不受季节限制、造林时不伤根等特点[3]。4月上旬,培育樟子松、油松、赤松容器苗,所用塑料袋规格为25 cm×30 cm。取二年生松苗,待其根系充分吸水后剪根,将苗放入塑料袋中,再装入由SAP(高吸水性树脂)、草炭与沙土组成的混合土,草炭+SAP(每袋内20 g)与沙土混合比例为1∶3。在填土过程中提苗1~2次,同时墩实。袋内填满混合土后,立即放入深为35 cm的苗床中靠紧[4-5]。容器苗装满苗床后马上灌水,5 h后再向容器苗的袋内、袋间缝隙填土至平整。在容器苗生长过程中混施氮肥、磷肥3次,每次株施10~15 g。注意适时灌水除草。

1.3.2 造林。以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营造的以樟子松为主的绿伞林为例,为了保持水分平衡、增加林分的稳定性和功能性,在半固定、固定沙地营造的绿伞林大小宜控制在0.1~0.5 hm2之间,伞间距为伞直径的4倍,伞内树木保留密度为840株/hm2,使造林后实际保留密度在200株/hm2以下。造林时,先挖坑,坑内放入一定量的SAP和少量表土,再取三至四年生赤松、樟子松、彰武松、油松容器苗,放入坑内,栽深高于苗木原土印5 cm,然后踩实、浇水、覆土[6]。调查认为,应用此技术营建的绿伞林成活率、保存率较同期造林提高27%、46%。

2 灌木培土、截干保活技术

为提高灌木成活率,应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一是科学培土,培土最高达30 cm,保护灌木基部。二是科学选择留干长度,截干后灌木高度最少要在15 cm以上[1,7]。雨水较均匀时不截干,只培土。三是灌木成活后,抚育时只在灌木周围进行20~30 cm小穴状除草。如表1所示,通过培土+截干处理,锦鸡儿、山杏、紫穗槐、胡枝子的成活率分别为90%、70%、75%、96%,优于对照(不进行培土和截干)处理。

3 杨树截干、窄带宽距造林技术

如表2所示,秋季,使用高度40~45 cm、地径2.0 cm以上的一年生截干苗进行窄带宽距造林;春季,使用2根1干苗进行3 m×4 m常规造林。窄带宽距造林模式分别为2行窄带3 m×3 m空9 m宽行、3行窄带3 m×3 m空9 m宽行。春、秋季造林均采用60 cm×60 cm×60 cm坑并低于原土印15~20 cm进行造林。调查发现,成活率在91%以上,保存率在87%以上。

实践证明,沙区杨树速生林获益周期为12~16年,造林后刚开始几年没有或很少有直接经济效益,应用该技术可提升林农复合经营价值。一是秋季造林不与春季农忙抢时间,且土壤墒情普遍较春季好。二是截干造林能显著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截干后造林不需大量浇水,不仅造林工序少、造林成本低,而且较带干造林工作效率高[8-9]。三是窄带宽距杨树造林,不仅生长量与同期其他杨树相比差异较大、间种年限延长3~4年,而且能发挥出以农养林、林农互补的复合优势。因此,秋季截干、窄带宽距造林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以及土地综合利用效率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 参考文献

[1] 侯勇,孙光岩,祝家伟,等.辽西北沙区林业造林的几种实用技术[J].防护林科技,2006(增刊1):114-115.

[2] 刘春鹏.林木超深栽苗木培育及造林技术(下)[N].河北科技报,2018-05-22(B06).

[3] 徐艳.陕西榆林沙地樟子松容器育苗与荒沙造林技术[J].山西农经,2018(10):76.

[4] 赵晓彬,朱建军,郜超,等.陕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引种造林综合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8(7):52-54.

[5] 冯苗苗.同朔地区樟子松造林技术[J].山西林业,2018(3):34-35.

[6] 邰宪武.科尔沁沙地红松引种栽培及经营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11):159.

[7] 安宇宁,尤国春,宋晓东,等.沙地樟子松感病人工林密度改造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18(3):11-15.

[8] 王燕山.浅谈沙地造林方法[J].内蒙古林业,2018(5):21-23.

[9] 宋庆明.沙地造林技术探讨[J].农技服务,2015,32(12):165.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
基于产业需求的高校服装设计教育教学改革分析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常用外加剂应用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当前计算机网页制作的应用技术和管理流程
网络安全取证的应用分析
基于应用技术大学背景的化学实验室开放管理探析
机械自动化设备应用技术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