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野下应用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

2018-10-13 09:34李志方
青年时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新媒体

李志方

摘 要:进入网络社会或新媒体时代,新型媒介手段发展迅速并已然成为媒介从业者的必备技能,也成为高校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媒体视野下拓宽高校传媒人才培养路径,从理论到实践完成媒体转型的时代要求,是每一为高校传媒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传媒人才;培养路径;项目创新

近年来,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反映了当下传媒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新型技术要求。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逐渐升级演变的,微博、微信、移动网络媒体(手机、车载媒体等)成为新媒体传播的重要途径,自媒体也凭借其低门槛、低成本、传播快、收益高等优势日益受到大众的关注,成为新型媒体人争夺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作为培养传媒人才的核心领域,必须具有与时俱进与改革创新的人才理念,既然培养学生采、写、摄、编、播等传统应用技能,又要加强对学生新媒体技能的认知理解,从课程到实践加强学生对新型媒介制作手段和传播技能的培养训练,使其适应互联网时代媒体发展的新需要,成为合格的应用型新媒体传媒人才。在技能培养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某些专业领域的社会认知和现实敏感度,对当下社会政治、法律、经济以及思想潮流及文化发展趋向都要有敏感认知,摆脱只有新媒体形式美感而缺乏人文内涵的技术空壳。相对于国内的高校人才培养,“美国几乎所有正规的新闻院系都规定, 新闻专业学生的大部分课程必须覆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和艺术领域的广阔领域, 新闻专业课程只占三分之一的份额。”

一、夯实文化基础,培养复合人才

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多元的知识结构是当下新型传媒人才的基本素质,而现实情况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许多媒体从业者和大学生倾向于追求对新技术的盲目推崇而忽视对自身文化底蕴的培养,成为媒体人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现实瓶颈。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文化基础素养的学习和提升,从课程设置上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文化结构,如艺术概论、文学理论教程、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中国电影史、美术鉴赏、音乐鉴赏、新闻写作等基础素质课程。同时,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其他学科的选修课,如政治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跨学科专业课程,使学生不仅具有新闻传媒专业技术知识,同时增强对整个社会层面的思想认知和知识广度,为今后学生传媒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根基,成为社会合格的“复合型”应用传媒人才。跨专业跨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是今后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复合型应用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单一学科的知识构建,更多地要通过对不同学科的交叉学习扩展自身的知识视野和知识结构,培养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和发展理念,从不同学科汲取养分丰富传媒领域本身的行业深度,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二、紧跟时代发展,加强专业技能

新媒体时代,传媒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新媒体对实践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中,应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 开设现代传媒技术课程,拓展学生对新技能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媒介运营管理理念和传播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

具体到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新型实体媒介的技术要求,开设一些符合社会主流媒体需求的实践课程,如《新媒体试听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动画特效制作》、《AE制作教程》、《网站设计与传播》、《虚拟影像技术》、《媒体运营管理》、《新媒体传播技能》、《自媒体营销》等。这些课程与社会需求结合紧密,通过聘请相关传媒领域的专家或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专业指导,配合课堂理论的教学,真正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提升新媒体实践技能,更好更早地融入到新媒体领域。在实验课程设置上,要在全面技能培养的前提下进行技能细分,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和进行课程细分和分班分组,比如有的学生比较擅长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可以重点培养其新媒体操作技能和传播技能,比如新媒体软件应用与开发,新媒体试听媒体运用与推广等;如果学生文学素养深厚,文笔创作优良,可以重点培养其策划与写作能力,课程设置上以选题策划、试听赏析、文本写作、剧本创作等为主;如果学生社交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在培养过程中应加强新媒体推广与运营课程的培训,强化沟通表达能力和媒介传播能力,使其能更好地与其他社会组织或媒体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使新媒体信息与成果发挥最大价值。

三、注重校企合作,推动思维创新

在媒体大融合的新媒体时代,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在全球化和数字媒体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学校与企业间的良性合作成为现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协同”一词源于希腊文synergetics,意思为共同工作。当协同这一概念引入到教育系统中就出现了协同教育一词。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这种协作关系被称为校企协同,是以校企双方各为独立主体,基于各自或共同的目标需求指向所进行的信息、知识、资源及行为合作活动,以期实现功能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高校应当积极寻求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尤其是与传媒行业的企业加强合作,获得企业在资金和设备、理念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创立更好地实验实践环境和学习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以共建实验室、传媒项目合作等形式建立起企业与学校师生的良性互动,以项目带动合作,使学生了解新媒体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技术进展,同时学习先进的制作理念和从业经验,在实际项目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与沟通技能,推动学生的思维创新与技术创新。同时,企业通过共建实验室和项目合作,可以利用高校的资源平台和学生的现实劳动力创造项目价值,也可以在学校进行二次招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培训出适合当下传媒业务发展的新型应用型人才,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和现实价值。

在具体的项目合作中,要十分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学习新型制作技能和传播技能,通过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拓宽新的媒介领域,提高学生新型传媒技能的核心竞争力。何为创新?创新作为学术概念最初来自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他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函数,也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组合引入生产系统。”知识创新包括基础研究创新和应用研究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将新知识引入原有的知识体系。知识创新是为了探索新发现、摸索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可增加整个创新体系的知识存储量并扩展创新领域,为技术创新及其他各种创新奠定基础、提供动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颇有益处,传媒领域是一个强调开拓创新、学科交融的领域,学生在与企业的项目合作中不断反思自身,完善自己知识漏洞和技能短板,通过实际策划、拍摄、剪辑、传播、运营等技术手段完成项目,部分项目成果也可以成为学生参加专业比赛的成果推出,也为后期学生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因此,高校在新媒体时代需时刻关注最新传媒行业动态,不断完善自身课程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利用社会资源和校内资源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为应用型传媒人才培養贡献力量。

四、与时代接轨 培养学生创业技能

现今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大量的新型传媒人才,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让传媒行业演变日新月异,可以说谁掌握了信息,谁就领航着行业。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大批的复合型人才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毕业后并未进入传统媒体,而是选择自己创立工作室,在新媒体行业独立创业,并且呈现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创业态势。抛开资深媒体的束缚,在当代大学生的创业中涌现着新鲜的血液与五彩缤纷的创意,在个性十足的青年创业者中,他们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运用先进媒体理念推陈出新,运用新媒体传播技能推广自己的公司及相关产品,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创业已成为青年大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新媒体也引领大众舆论的导向,方向明确,言语犀利,代表着这个时代的价值导向与舆论风潮,成为创业者竞相争夺的主要阵地。他们或是独立的个人,或是分工明确的团队,在新技术与新思潮的引领下,通过专业技能的提升与思维的创新实现个人的价值追求。

同时,应引导学生时刻铭记新闻人的价值追求与客观态度,揭露现实,宣扬人性的真善美,弘扬正能量的价值观,是新媒体也应该秉承的宗旨,高校在培养传媒人才的时候,应该时刻提醒大学生,在追求真实的基础上,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自觉抵制商业大潮的物质腐朽与文化糟粕,做一名诚信守法,充满正义感的合格媒体人。

随着现代传播手段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诚然一副后来居上的姿态占领着传媒的高地,而新媒体的发展也依赖新型创新人才的不懈努力与价值坚守。当今时代对待海量信息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有利有弊,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涌动,更需要创业者坚守新闻道德底线,通过创新且富有成效的传播途径,最大限度地满足商业媒体的信息需求,创造更多的信息价值,这也是对应用型传媒人才的培养方向,去创造更多的信息高速公路,毕竟无法传播的信息,也无法实现信息的价值归属。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现代传媒手段的不断更新,高校成为培养传媒人才的核心环节,只有站在新媒体时代的现在进行时,以发展的理念和创新的手段培养学生,才能更好地引领传媒行业的发展未来。在国家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引领下,高校对于应用型传媒人才的培养也应明确定位,与时代接轨,通过校企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等手段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不断地推陈出新,在满足国內市场对传媒人才需求的同时,逐渐与世界传媒业发展动态接轨,实现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邓忻忻.面对时代挑战的大学新闻教育一专访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新闻系主任帕克斯教授.[J].中国记者,2008年第2期.

[2]杨路.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第1期.

[3](美)约瑟夫·熊彼特.财富增长论[M].李默译.西安:陕两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8.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新媒体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