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员工管理角度提高生产车间工作的整体质量

2018-10-13 09:34刘静关芯汝
青年时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员工管理质量

刘静 关芯汝

摘 要:员工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管理得当,能够为企业形成巨大的经济效益,管理失效,相应的企业经济效益也会严重下跌。对于生产车间的工作而言,员工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积极优化员工管理方式,能够全面提高生产车间工作的整体质量。文章主要从员工管理角度研究了如何提高生产车间工作的整体质量,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思路。

关键词:员工管理;生产车间;质量

生产车间对于员工的管理要求相当严格,不仅体现在员工对机械设备装置的操控上,还体现在员工工作的严格要求上。但是在当前的生产车间工作当中,员工管理还存在多方面的管理隐患。管理学当中提出,管理是指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上所有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只有满足了相应的员工需求,才能确保整体管理具有较高的效益。在新时期的生产车间工作优化过程中,需要从员工管理角度进行多方面考虑,强化员工的技能水平,并注重满足他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优化员工的工作环境,最终提高整体的工作质量,为生产车间带来较高的工作效益[1]。

一、员工管理与生产车间工作质量之间的联系

有这么一个案例故事,有一个工地,其中有三个工人正在忙碌,第一个工人显地非常消极,正在懒懒散散地搬砖。第二个工人较为勤快,但是脸上却充满愁容。第三个工人最为积极,脸上也较为开朗,工作效率相当高。一位老者路过,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禁感到疑惑,为什么同样的工作在三个人手里干出了不一样的感觉。于是他向三个工人询问。第一个工人回答:搬砖而已,能有什么前途,公司也不會给多余的钱,能干多久是多久,又不是为自己工作,何必那么上心。第二个工人回答:我想当公司的监工,所以我一直很勤奋,但是努力了很久,似乎还是没有盼头。第三个工人回答:我只想赚钱养家,公司帮我照顾了我的家人,我有必要为公司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可以发现,三个工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对于公司的认知也是不一样的。第一位工人虽然是公司的一员,但却并没有将公司当成自己的归属,主体原因在于公司没有满足他的经济需求。第二位工人虽然努力地为公司操劳,但是精神需求却没有得到满足。第三位工人真正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家,愿意为公司付出。从这里,我们可以认知到,只有员工从公司找到归属感,才会真正为公司去努力。生产车间也是一样,对于员工的努力,不是要约束和限制他们的行为,转而应当为他们提供前进的方向,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使得他们认识到公司对他们的重视,进而提高生产车间工作质量[2]。在对车间员工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了解到他们现阶段的问题,并加以有效的解决,给予他们一致的工作前进方向,使所有员工能够凝聚力量,共同为生产车间工作质量的提升贡献自己的一份努力[1]。

二、生产车间员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员工所面临的第一问题在于生产环境。生产车间的作业存在较高的危险系数,整体的工作环境安全难以保证,通常会在高温高压的状况下施工,而且,生产车间的操作较为复杂,许多原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发生化学反应,进而产生各种安全威胁。员工对于这样的工作环境必然存在较大的心理反应,相应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但是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许多长期生产的管理人员,总是简单地认为仅仅需要做到差不多就行,不会出现安全威胁的。在这个时候,管理人员没有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员工的心理必然存在一定的惧怕感,相应的工作也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一部分新进员工在车间生产操作当中,容易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管理人员对于这部分员工的管理,大多数时候都是指责,缺乏指导和纠正他们工作的耐心。这些员工在这样的管理下,心理会出现一定的变化,不愿意努力地工作,转而变得相当消极。同时,很多车间的工作人员,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工作方向,另一方面是出于对工作环境安全问题的害怕,长期以往,会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在员工专业技能管理培训上,管理人员所安排的培训工作相当有限,有时候甚至没有满足上岗要求,便匆匆安排他们上岗,导致后期出现的问题较多。在安全管理知识强化方面,一些特殊岗位的操作人员需要有较高的安全意识,但是相应的管理却没有过多地关注他们,后期出现各种安全威胁的可能性相当大[2]。

三、提高生产车间工作质量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员工管理制度,实施工作考核

在生产车间工作优化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员工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内容应当健全,包括对员工的安全管理、责任管理、休息管理等内容。考虑到生产车间的工作环境较为特殊,有必要成立相关的安全管理小组,对本车间的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安全知识培训,并让他们详细地了解生产工作流程。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员工加以科学管理。考虑到员工的工作状态,提供相应的休息时间,如果岗位操作时间较长,可以采用轮班制度,给予员工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员工出现过度疲劳的状况[3]。在不同的生产车间,都需要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便于及时了解生产工作的进度,一旦发现员工工作存在问题,也可以做迅速做出调整。不同车间管理人员需要安排车间领导,对小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有序检查,一旦出现问题,应当进行及时整改,并且需要组织全员会议,避免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出现操作失误。生产管理工作需要将责任落实到人,才能使得安全生产变得较为合理有效。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将生产管理与员工的薪酬管理联系起来,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3]。

(二)关注员工工作情绪,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在生产车间管理优化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员工工作情绪的关注度。一旦员工的工作心理出现问题,他们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必然会出现各种消极状况,不利于车间生产工作的合理进行。对于一些特殊的天气,如暴雨、酷暑天气以及暴雪天,需要加以格外重视,这些特殊时期属于员工容易出现不良情绪的主要时期,因而尤其要做好员工的心理辅导工作,及时了解员工的工作状况。如果他们的生活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可以选择将这些问题上报给公司,共同提供相应的帮助。这样的帮助能够让员工感受到公司对他们的重视,也会带领他们共同为公司做出相应的努力。一些工人在生病的时期会坚持上岗,管理人员一旦发现这样的状况,应当加以劝导,避免他们出现病情加重的状况[4]。此外,在安全方面,还需要提高员工的工作警惕性,消除工作中的各种不利因素,避免给安全生产造成多种不良影响。车间也应当合理为员工安排相应的工作量,不应该过于繁重,减少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不良影响[4]。

(三)强化工作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生产车间的员工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到的内容应当是各项生产操作的严谨性,如果不能按照基础的生产规定完成工作,很容易出现问题。在这样的状况下,生产车间应当注重对工作人员展开积极的培训工作,一方面注重对员工的技能进行培训,强化员工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对工作人员责任意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严谨性。在具体的实践方式上,生产车间管理应当通过经验分享、视频引导等方式加强培训工作的开展力度,并且要重视生产安全,注重对员工展开明确的思想教育。如果员工是一些新进员工,還需要对他们进行全方面的岗位培训,确保他们符合实际的岗位需求以后,再进行岗位工作。由于新进员工的基础工作经验较为薄弱,因而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手足无措的状况[5]。在这个时候,管理人员不应该对他们进行辱骂或者责罚,转而应当正确地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当前的问题,只有员工技术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才能够有效避免操作失误带来的各项安全隐患。生产车间在新时期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强化员工的岗位培训和职业道德,加强员工的安全和业务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复杂的操作生产岗位上,更加需要具备高水平工作能力的员工。为了切实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不仅需要在物质方面提供相应的奖励,还需要在精神方面给予鼓励,使得员工能够通过自身专业知识,努力提高最终的工作质量[5]。

四、结语

员工管理对于生产车间工作质量的提升而言,有着相当高的重要性,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安全以及企业整体的生产效益,因而要加强相应的管理,积极完善基础的管理机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安全意识,推动生产车间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段海.新时期国企青年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究[J].管理观察,2018(08):33-34.

[2]赵曦.浅析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J]. 人力资源管理, 2017(12):183-184.

[3]王璐,杨倩,刘婉月.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07):291-292.

[4]本刊评论员. 以激励机制增强干事创业源动力[J].中国财政. 2017(11):1.

[5]孙建黎.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J].办公室业务. 2013(23):253.

猜你喜欢
员工管理质量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关于质量的快速Q&A
对跨文化管理中员工管理的思考
质量投诉超六成
石器时代与质量的最初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