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网络思政教育体系 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2018-10-13 09:34刘凤姣刘亮
青年时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重构育人

刘凤姣 刘亮

摘 要: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新载体,主动占领网络思政教育阵地,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教育,实现育人目标的必然要求。现有的网络思政教育体系,由于教育主体的缺位、思想内容的贫乏、方式方法的陈旧,导致教育者陷入“曲高和寡”的尴尬局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思政教育创新项目“空间励志园”充分利用世界大学城师生人人拥有空间的优势,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在网络思政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系統构建由学工部门各级组织、人员参与的网络思政教育体系,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实现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重构;网络思政教育体系;空间励志园;育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育人的目标是造就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当前,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网络成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新载体。主动占领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拓展思政教育新途径,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教育,实现育人目标的必然要求。

一、现有网络思政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在校园网基础上建立了自己专门的思政教育网,如学工在线、红旗在线、青年网、大学生信息港等。这些思政教育网是思政教育进网络从理论到实践,从尝试到发展的典范。然而,调查显示,尽管大学生是网络用户的主体,大学生上网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但是浏览思政教育网的学生人数不多,比例不高,累计时间不长。这说明现有网络思政教育效果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一)教育体系构建的缺失,没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现有网络思政教育体系中,思政干部、思政课教师和其他教师成为了网络思政教育体系的主体,学生只是受教育者,被动接受教育,而没有主动参与教育。

网络思政教育,是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以党团教育、主题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等为载体开展的思政教育活动。与思政理论课教学相比,网络思政教育有着更丰富的教育内容和特殊的教育结构,应该为大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这就决定了大学生在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等思政工作者的主导作用,更要凸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使大学生变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主体,自觉承担、组织和参与教育活动,已成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二)教育思想和内容的缺失,没有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

作为互联网的一部分,思政教育处于复杂的网络文化环境之中。高校思政教育网应该成为先进文化的坚强阵地,做各种不良信息的坚实防火墙:一方面要对传统思政教育理论适时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对诸如“另类”畸形文化流行、网络反动宗教猖獗等进行驳斥;另一方面要从社会主义道德的高度构建文明的网络环境,对诸如网络语言“污染”、网络色情、网络病毒、网络教育失信等进行批判。

不同思政教育网在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表现为难以与受教育者相融合。有的思政教育网内容少、乏味,大多是一些学校规章制度和会议简报;有的娱乐性太多,内容庸俗化;或宥于思政教育传统观念,理论性太强,内容过于严肃化;或思政教育无特色,转载太多,内容过于泛主题化等。这些直接导致了受教育者对网络思政教育敬而远之。

(三)教育过程师生互动的缺失,没有体现网络教育的交互性和开放性

网络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交流信息。然而在现有的网络思政教育中,这一优势并没有体现出来。一是网络思政教育缺乏师生互动。目前,还没有真正实现“走出课堂,走到网上”。高校进行网络思政教育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将思政教育内容搬到网上,基本没有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在线交流,更不用说对被教育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这种说教灌输的方法减少了师生的双向沟通,在思想上形成了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窘境,导致受教育者对思政教育产生逆反心理。二是网络思政教育缺乏开放性。一方面是教育者唱“独角戏”,老师在施教中扮演“师”、“长”的角色,思政教育网成了教育者的“一言堂”;另一方面是受教育者勉强的“跟从”,他们很想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却难以开辟自己的专题、论坛;他们很想为网站建设做贡献,但是却难以获得共同参与网络板块设计和网站信息更新的机会。这极大的打击了学生参与网络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的网络思政教育体系—“空间励志园”的建设

“空间励志园”是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运用世界大学城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构建学生思政教育空间网络体系的有益探索。“空间励志园”以主园区为主干,以学生思政教育各部门、各组织为机构园区,以思政主题为特色园区,以学团干部群、自由交流群为群组区,通过学生工作处、团委、学生党支部、学生团总支全体学生思政干部共同参与,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论坛、故事、活动、讨论、美院之星评选等),利用学生人人拥有空间的优势,吸引学生广泛参与,扩大思政教育的影响力,打造网络思政教育的新品牌,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建设的思路

“空间励志园”以主园区为主干,以机构园区、主题特色园区和群组园区为支撑。通过组建“空间励志园”项目团队,采用“个人申报和学工处审核批准”相结合的项目负责制,全力打造我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唱响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品牌。

(二)建设的目标

1.通过创建“空间励志园”,重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体系,主动占领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

2.探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

3.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4.吸引全院干部、教师和全体学生参与网络思政教育,实现思政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干部、教师为主导,实现“三全”育人目标。

(三)建设的内容

1.主园区

主园区是“空间励志园”的核心部分,设置了“园区简介”、“青春旗语”、“思政品牌”、“党建之窗”、“网上团校”等栏目,涵括了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生活、活动等各方面内容。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机会,为全校学生树立身边可学、可亲的榜样。

2.机构园区

机构园区由学工系统各级组织机构组成,包括学工处、学生党支部、学院团委、系团总支、院学生会、系学生分会。党支部、团委、团总支通过空间传授党建知识、提供理论指导,组织党团活动,对申请加入党团组织的学生进行专门培训和具体指导。院学生会、各系学生分会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管理、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主题特色园区

思政教育的各项专题组成主题特色空间,采取辅导员个人申报和学工处审核,建设了“党建之窗”、 “传统文化”等主题特色空间,

4.群组园区

群组园区包含班长群、团支书群和自由交流群,是为了吸纳全院学生参与大学生自我教育,为师生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

三、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的网络思政教育体系——“空间励志园”的特色与创新

“空间励志园”充分利用世界大学城空间便捷、快速、实名的优势,创新网络思政教育体系,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思政教育思想和内容,彰显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和创造性;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教育实践,体现思政教育的交互性,构建了全方位网络育人空间,实现了“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

(一)创新网络思政教育体系,明确学生在思政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空间励志园”充分利用师生实名制、人人拥有空间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以辅导员、思政干部为主导,通过学生支部、团委、团总支、院系学生会、团支书群、班长群、自由交流群以及对全院学生空间的友情链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的方式,倡导以学生为本,培育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主体,凸显了学生思政教育主体地位。

(二)创新网络思政教育思想和内容,彰显了教育的时代性和创造性

“空间励志园”通过建立学生党团建工作网络,探索利用网络开展学生党团工作的途径。将党的方针政策、党团理论知识以及优秀党团员先进事迹等放在网上供学生学习,满足学生期望接受党团教育的要求,吸引更多学生向党团组织靠拢。学生通过网络,可以随时向党组织汇报自己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思想情况,直接获得组织上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进步。通过开设网上党建专题和学生支部及支部书记党建主题特色空间、网上团校,开展网上主题党团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将教育融于服务之中,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将思政教育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其中,积极为大学生政治学习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服务,不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在学生党建网络中开设专栏,鼓励学生基层党、团组织在网上进行经验交流,活动内容展示。充分利用网络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实现各级党组织和学生党员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彰显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时代性。

“空间励志园”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体现了思政教育的时代性。一方面,我们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积极向上的学生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校园文化氛围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努力建设好“致美星空”、 “大学生社团”、“班长群”、“团支书群”、“学生自由交流群”等一批健康有益的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全面、完善的网上服务系统,将学生学习信息、生活信息、校园重大活动内容和校园热门话题、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就业动态等上网公布。在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进行丰富多彩的信息交流和互动中,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德育功能,达到用网络文化凝聚人、鼓舞人、激励人的教育目标。

(三)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教育实践,体现教育的交互性

“空间励志园”网络思政教育是在传统思政教育和现代网络思政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方法,突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栏目,使思想政治理论向网络延伸,实现网上网下对接,变封闭为开放,变單一手段为全方位手段;及时与学生沟通,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以正确的理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网络平等轻松的环境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为学生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平等交流提供了一种物质媒介,通过网络,用艺术的语言、丰富的图像表达思政教育各方面的内容,丰富了思政教育的资源和视野,增强了教育的感召力、吸引力、渗透力和说服力。

(四)构建全方位网络育人空间,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

“空间励志园”以思政教育工作者为主导,以全院教职工通过空间教学、管理和服务为手段,以全院学生为主体,内容覆盖了学生日常活动、党团建设、时事政策、文明修养、遵纪守法、校园文化、学生资助、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交友各个方面,通过链接学院领导、教师的空间,通过世界大学城这个网络平台选取最优秀的德育资源,实现了“三全”育人目标。 “空间励志园”机构园区、辅导员特色园区、学生群组区吸纳了全院学生的参与,师生在网上交流意见、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园区建设以来吸纳了24036名学生好友,学生与辅导员交流 13091人次,通过空间解决了1748个学生提出的大小问题。这是以前不可能实现的,但是,现在我院学生已经习惯通过空间学习、了解时事、掌握党建知识、提高自身修养。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好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坚持“立德树人”的全面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思政工作者,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不断创新思政教育的方法、载体,引导学生自觉成为教育的主体,才能实现教育的目标。

猜你喜欢
重构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
《刑法》第64条的实然解读与应然重构
对教育会诊的反思与重构
十年送刊路 十年育人情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