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018-10-13 09:34任利国
青年时代 2018年23期
关键词:围城红楼梦

任利国

摘 要: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我们在对一篇小说进行理解分析时,往往会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对小说故事线发展逻辑的梳理以及人物性格的分析,而很少关注到一篇小说的环境描写。然而,作者会对将一大部分篇幅交给了对環境的描写,必定有着其深意。因为对环境的描写与刻画可以深刻的与小说中的感情基调、人物刻画、主题升华相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因此,理清一篇小说环境描写作用,有助于我们对小说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解作者的思想内容,提升自我的阅读能力,陶冶自身情操。具体来说,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代故事背景;2、烘托人物形象;3、推动情节发展;4、深化作品主题。

关键词:《围城》;《我是猫》;《红楼梦》

一、交代故事背景

小说的作者,经常是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来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是故事能够更让读者信服。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中,宝玉 的母亲王夫人在贾政暴怒抽打宝玉时的劝说特别的有意思。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宝玉。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我们绝对人伦,是隶属而绝对服从的关系。不论怎样,我先肯定老爷对宝玉做的事情是对的是合乎伦理的。而且我们很少看到西方小说有这种笔法语言。

“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这种话多出自女性用语,而男性就很少。仿佛这个女性就是依托在这个生命上的,如果这个生命结束了,那她的生命也就无意义了。

这段描写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下,父母对自己除了单纯的父母之爱下,其实还有很多其它的复杂情感融入在里面

二、烘托人物形象

作者为了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心里活动,通常会为自己创造的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场景,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自然,生动活泼,跃然纸上,轻易的在读者心中流下印象。

《围城》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便是赵辛楣,最不齿的是方鸿渐,大概是因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方鸿渐由岳父周经理出资赴欧留学,对于方鸿渐的留学生活,小说中这样写道:“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其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之相显露无疑,至后来买了张假文凭,美其名曰“学成归国”。这张假文凭成了一枚埋藏在方鸿渐内心深处的定时炸弹,炸掉他的名声,炸掉他的爱情,炸掉他的事业。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于回国船上,主要写了方鸿渐、苏文纨、鲍小姐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刻薄小气的孙太太与贪婪狡猾的阿刘穿插其中。文中写道: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静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鲍鱼之肆是臭的,那位鲍小姐也不例外,衣着暴露、搔首弄姿,故意勾引方鸿渐。方鸿渐害怕婚姻的束缚,自然喜欢跟鲍小姐厮混。后来在见到鲍小姐未婚夫后又暗骂鲍小姐引诱他,在下船时,听彭图说“唉,就是法国的博士,报上见过的”,苏鸿渐心底鄙视女人们的虚荣,殊不知他自己的虚伪。

三、推动情节发展

在小说的描写中,往往是情景交融的,这里的情,可以指情节。情节在环境描写上推上高潮,环境描写在情节的进展中忽隐忽现,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我是猫》有很多个译本,但是内容大体无差,书本身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段以猫的视角叙述一些日常生活的趣事,例如主人苦沙弥闹出的笑话,猫君自己出的乱子等等,伴随着猫君“有感而发”的一些吐槽,比较吸引人。故事到了中段,开始变得烦闷,叙述内容也趋近乏味和平淡,与企业家金田的交恶,被金田雇佣的学生戏弄,被小偷盗窃等,好在夏目每次在一段叙述之后,都会借猫儿说出的哲理或是思考再次让人都下去。而尾段,几个文人之间的闲谈间,更是文章的高潮部分,其中涉及到了关于生死的探讨(其中涉及了安乐死的想法),关于自我意识和集体意识的思考,关于社会变革与自由平等(有人说这是夏目先生对于明治维新的种种忧虑,对日本全盘西化的顾虑,夏目先生批判的不是自由与个性,而是美式的自由和个性与日本各阶层各司其职之间的矛盾,也正因此日本的明治维新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方式)

书中以猫的视角,也就是跳脱于你我之外的第三者上帝的视角,审视“我”这个苦沙弥与身边人(迷亭,寒月,金田,独仙,东风)等人以及世间种种,而令我遗憾的是,连“我”这旁观的猫儿似乎也终究俗世所改变,不抓老鼠的改变,对实业家的蔑视,选择去偷窥实业家却为自己辩解的一番道德说辞,不知不觉间,猫儿也在被改变(其中亦是有着教育,或者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或者说人社会化的过程)

主人苦沙弥,也有人说这是夏目在写自己(都具有糖尿病,神经衰落等),以猫儿的视角对自我的评判。他身材矮小,长的像一只陶狸猫,似牡蛎一般宅居家中,任性而自负,固执而迂腐,也颇具些大男子主义。身为一家之主,在妻子面前颇为强势,面对妻子关于胃病的劝告爱答不理,对于胃病的药急于见效,短时间内无成效便不吃了,一年时间内相信各种偏方各种治疗法门却都坚持不久(与现实中许多人其实一致,追求短期见效,这也让我想到了组织行为学中洛克的目标设定理论中反馈性和合理性,设计短期阶段性的目标可以方便得到反馈,进一步修正自己的行为以及激发自己的动力),身为教师,在面对问题时糊弄了事,从天然居士之文可见其并无多少文采。

四、深化作品主题

小说主题的升华,一定是建立在对人物的和情节的细心雕琢撰写之下,更建立在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围城》一段无疾而终的爱情带来了一段牢不可破的友谊,赵辛楣、方鸿渐二人真诚的友谊宛如徐徐春风吹散了些许人性的恶。赵辛楣够义气,陪方鸿渐共渡难关;够朋友,屡屡为方鸿渐谋划出路,渐对赵辛楣也深信不疑。方赵之间的友谊一直持续到最后也未曾中断过。

《围城》小说写了当时上海的社会政治环境,权欲相容,官商勾结,夜夜笙歌。于上海,主要写了方鸿渐与苏文纨之间的“爱情”纠葛。苏文纨真心相待,方鸿渐中意唐晓芙。因为苏唐二人表姊妹关系,加之自己的优柔寡断,导致苏文纨对方鸿渐的爱意愈来愈深,三人关系愈来愈复杂。面对唐晓芙的质问,方鸿渐羞愧的无可辩驳,学位一事使方鸿渐如被踩到尾巴的猫一般恼羞成怒,此时学位这枚埋藏在方鸿渐内心深处的炸弹被引爆了,炸得他灰头土脸,失去理智,失去回头向自己所爱之人表白忏悔的勇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若不是他虚荣虚伪买得假文凭,若不是他春心难耐要了鲍小姐,若不是他优柔寡断与苏文纨牵扯不清,怎会凭白断了一桩好姻缘?

著名作家、小说理论家刘照玉先生曾经说过:“不写生活的小说,不是小说;不写人性的小说,不是好小说。” 《围城》写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揭露了那个时代特定的社会群体人性中假丑恶的一面即劣根性,意义深远。

五、结语

小说中环境是人物生活的土壤,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依据,苏洵说过:“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一个好的成功的环境描写,注入的不仅仅是作者自身的情感,还有当时整个时代的精神和灵魂,令人神往。

参考文献:

[1]孙越. 高中语文环境描写教学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2]刘必勇.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J]. 文学教育(中),2011(03):33.

[3]黄杜冰. 浅谈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J]. 新课程(上),2012(02):125.

[4]冉丽. 浅谈小说中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3):64.

[5]潘松. 浅谈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4(05):10.

猜你喜欢
围城红楼梦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围城”内外
“围城”之战
《谜城》:走出自我的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