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金山岭 万里长城最美之地

2018-10-15 19:38刘磊
旅游纵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金山岭壮美长城

刘磊

气势磅礴长城最精华地段

提起长城,人们脑海里马上就会想起北京八达岭。其实,长城最精华地段一直被专家公认在金山岭。

见过了八达岭、居庸关、山海关、嘉峪关的长城,我可以列举出一个个让人激动和沉醉的名字。可是,当我登上金山岭之后才意识到:万里长城,这才是最为壮观、最为神奇的一处。金山长城像一条静卧一隅的长龙,隐居在燕山山脉主峰雾灵山与古北口卧虎岭之间的山峦云雾中。在连绵起伏、满眼绿翠,一幅气势恢弘的长城全景画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承德滦平县与北京市密云县交界处,距离北京市区130公里,东面是雾灵山,西面是卧虎岭,南通北京,北达坝上,是进出塞内外的咽喉要道,也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

金山岭长城是明朝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由著名将领戚继光、谭纶等人所建,全长10.5公里,西起历史上著名关口古北口,东至司马台长城的望京楼。金山岭海拔700米,登山北观群山似涛,东望司马台水库如镜,南眺密云水库碧波粼粼。长城依山凭险,起伏跌宕于山水之间,形势极为雄奇。

金山岭长城沉稳厚重,坚固雄伟,城墙上窄下宽,底部用三四层条石奠基,上部用长方形青砖包砌,白灰砌缝,数百年来固若金汤。城墙顶部的马道大约六七步宽,以簸箕大的方块青砖铺砌,遇到陡坡便砌成梯形台阶,上下通行都很便捷。

單边墙,在长城的布局中又是精巧的细节。老虎山脊背有大约50米长的一段,由于地势狭窄,不能修筑又高又宽的城墙,更不能修筑高大的敌楼,先人们便在山脊上用青砖修筑一道高2米、宽0.3米的单边墙,墙上设置密集的射击孔,供守城士兵以立、跪、卧三种姿势狙击敌方。这种墙叫战墙。

我扶墙向下望去,猛地惊出一身冷汗:丈余高的砖墙下,山体陡峭,深不见底,心顿时慌了起来,同时也忍不住想,在缺少现代化机械装备的古代,先人是怎样在如此险峻的山尖上建造长城的呢?他们攻坚克难的执着和坚忍着实让人敬佩。

有趣的是,这段长城视野非常开阔,不管在高处还是底处,长城蜿蜒的走势都能看得非常清楚。再加上这里敌楼密集,沿线67座敌楼,一楼一个样式,构筑精巧,雄伟壮观,是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等地长城绝难媲美的。

每一座敌楼都有一个含义深刻的名字,如望京楼、陶春楼、仙女楼、将军楼……细观这些敌楼,一般50~100米一座,墙体以巨石为基,高5~8米,各具特色。有砖木结构的,也有砖石结构的,有单层的,也有双层的,既有平顶,也有穹窿顶、船蓬顶、四角钻天顶和八角藻井顶,可谓一楼一式,被誉为“万里长城,金山独秀”。

金山岭长城的东段有16座敌楼,从第14座城楼往上开始进入最险要的地段,第14至15座敌楼之间的长城称为天梯,第15至16座敌楼之间的长城称为天桥,是最险要的一段,长城南侧都是悬崖峭壁,长城只有一堵墙,上部仅有30公分宽,第15座城楼称为“仙女楼”,第16座城楼叫“望京楼”,是此段长城最高的一座城楼。这一段长城的修复与其他地方的区别是修旧如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极珍品”特级文物。

金山岭长城的军事防御体系极强,设有障墙、垛墙、战台、炮台、瞭望台、雷石孔、射孔、挡马墙、支墙、围战墙等,这样疏而不漏、层层设防的防御军事,在当时称得上坚不可摧。倚靠着城墙向下望,沿峰顶而去的几十米高城墙,险峻陡峭,便试想如何才能攀得过这巍峨的壁垒呢?结果只想到了“插翅难及”。

壮美雄奇如诗如画

金山岭是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明长城,建造技艺精美,堪称我国万里长城的精粹。它依山设险,凭水置塞,雄城起伏似钢墙铁壁。雕楼林立,如甲兵护卫,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与八达岭两段长城相比,金山岭长城更显得气势磅礴。

站在金山岭之上,完全是一幅大开大合的壮美画卷。山川是壮美的,长城是雄奇的,两者互融,让人顿时热血沸腾,激昂豪迈。也正因为如此,金山岭长城成为了摄影师的天堂。每天早晨,天还没有亮,摄影爱好者就摸黑登上长城,去迎接东方的曙光。东方出现了一抹鱼肚白,显现出山脊上长城的轮廓。当太阳冉冉升起,在高山上的长城首先被照亮,在群山暗色的衬托下,弯弯曲曲,非常醒目。

遇到有云雾的天气,山谷被云雾笼罩,连绵不断的长城像一条蛟龙腾云驾雾上下翻飞。傍晚的时候,太阳西下,在晚霞的映照下,给群山染上了红色,盘旋在山巅的长城像一条巨龙,飞腾在群山之巅。天黑了,月亮升起来了,黝黑的长城在月光之下,显得更加神秘。

有趣的是,金山岭长城在夕阳下是红色的,金灿灿的红色,非常壮美。这是一种很奇特的自然现象,也许跟修建这段长城使用的建筑材料有关,也许跟金山的名字有关,一切都无从考究,可金山岭长城记录了到这里来过的每一个人,记录了一年四季的壮美景色,记录了这里的人们对它绵延不绝的爱,好似长城万里。

金山岭长城风景区32平方公里内峰峦叠翠、青山满目。因为颜值高,金长岭长城不挑季节,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美:春天山花烂漫,浓郁飘香;盛夏万木葱茏,云雾飘渺;金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严冬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在这如诗如画的天地间,处处是美景,处处有奇观,令人叫绝。

许多攝影师最爱在日出、日落时取景,光影下的长城,更有种大气磅礴的美。据说,有很多获奖的照片都是在这个时间段拍摄的。因为金山岭长城可以24小时内二次进入景区,所以很多游客下午进来拍拍落日,在景区旁住上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再进来拍摄日出。

在2010年以前,金山岭长城就已经成为深受欧美人喜爱的“网红”景点。如今,不远万里到这里游览的外国游客,平时占到了七成以上,他们都喜欢找人少景美的地方,倒是不怕路途遥远。

金山岭长城三绝障墙、文字砖和挡马

障墙、挡马和文字砖,堪称金山岭长城三绝。障墙是金山岭长城特有的设施。在这里的一些敌楼附近、在马道上筑有一道道短墙,这就叫障墙。障墙高2.5米左右,长差不多是马道宽度的2/3。上面有望孔和射孔,万一敌人攻上长城,守城士兵可以据守障墙,进行抵抗和反击。

在距离障墙约50米的山坡上,又筑有一道“挡马墙”,阻挡敌人的骑兵。“挡马墙”就是库房楼的第二道防线。这座库房楼防守如此严密,说明它不是一般的敌楼,可能是史料中记载的叫作“总台”的敌楼,因它旁边有个库房而被称为“库房楼”。

望着雾霭中绵绵起伏的金山岭长城,我仿佛看到了当年能工巧匠们在险峻的山脊上创造奇迹的身影;仿佛看到寒声一夜传刁斗,戍边将士们在长城上孤寂守疆的思乡神态;仿佛听到铁马金戈、胡骑哀鸣的厮杀呐喊。

金山岭长城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期间它承受了地震、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炮火的摧残。但是,长城沿线历代宝贵遗产的存在,使它基本上保持了本来的面貌。文物工作者在金山岭长城上发掘出1000多件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物。其中有明代守城将士作战用的武器弹药,如:火炮、石雷、手雷、刺马针、箭头、铁弹丸等;有守城将士日常的生活用品,如石臼、石杵、菜刀、油灯、陶罐、瓷碗、酒具、铜币、石磨、香炉等。尤为珍贵的是,在一座敌楼内发现了埋藏300多年的五个石雷,里面装有一斤多明代火药,至今用火柴点燃仍能起火,发出“咝咝”的响声。

城墙上有数以万计的带文字的城砖,这种文字砖上,记载着烧制城砖的年代和部队番号,如“万历五年山东左营造”“万历五年宁夏营造”“万历六年振虏骑兵营造”“万历七年德州营造”等字样。金山岭长城上有这么多文字砖,这在万里长城上从没有发现过第二处。

此外,这里还有隆庆三年、隆庆四年为主持修筑长城的戚继光等部队将领,以及支持修筑长城的地方官吏而竖立的石碑。其中一块石碑的碑文中,记载着修筑一座敌楼的时间是万历三十七年,规格是周长八丈、高二丈七尺,顶部盖铺房一间,施工部队是宁山营。

这些文物可以佐证:金山岭长城确系戚继光主持修筑的,动用了从山东、宁夏、河北、北京、江西等各地调来的各路军、各兵种,并有统一的标准,明确的分工,严格的质量检查,同时得到地方官吏的大力支援。也可以佐证,继戚继光主持修筑金山岭长城以后的数十年间,明王朝不断派兵遣将加以修缮。

金山岭长城的风光名胜、文物古迹、军事设施、古建筑艺术等,都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现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区、一级旅游景点,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鲜为人知的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片头中壮美磅礴的长城景观,正是来自金山岭长城!

猜你喜欢
金山岭壮美长城
壮美广西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守护长城
壮美的城市景观
壮美篇章
摄 影
壮美的日食
论金山岭长城的文物保护价值
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