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

2018-10-15 22:30何静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

何静

摘 要:如何让大学生毕业后缩短找工作的周期,同时保障就业稳定,避免长期处于待业状态,成为各级政府、学校及毕业生应当积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为目标,分析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成因,合理有效地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帮扶和指导,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与稳定率。

关键词:离校未就业;职业指导;高校毕业生

一、高校大学生毕业未就业现状

大学生作为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如果毕业后不能得到妥善安置,不但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帮助离校未就业的大学生及时解决就业问题,对促进国计民生的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江西省高校毕业生为例,2017年2月由江西省教育厅发布的《江西省201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指出,江西2016届有26.7万名高校毕业生,离校时为待就业状态的毕业生比例占14.18%,从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江西省2016届高校毕业生中有3.8万名学生处于“毕业漂”一族。

二、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原因分析

1. 高校大学生毕业后职业生涯规划的非就业意愿

高校毕业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追求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更清楚的认识,部分大学生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毕业就要就业”的固定思维,加入了专升本、考研、留学、应征入伍的队伍当中,也有部分学生参加非学历教育的技能培训,上述意愿虽让毕业生处于“未就业”的状态,但并不属于离校未就业、需要就业帮扶和指导的学生群体。

2. 离校未就业学生就业帮扶工作主体责任不明确

为提升大学生应对职场竞争的能力,高校通常都会将职业生涯规划或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从大一入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到毕业前夕的双选会动员,高校会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准备。但离校未就业作为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特殊群体,往往不被重视。加之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更加注重对高校学生初次就业率的考核,无形中弱化了针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指导工作考核,导致离校未就业成了高校职业指导的盲区。

3. 高校毕业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求职就业准备不足,概念模糊

部分學生在校期间不清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也从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思考毕业后的去向,抱着随波逐流的心态直到大学毕业。面临离校就业问题,由于前期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技能储备,丧失了最佳就业时机,落入“待就业”队伍。

(2)求职意向脱离实际,好高骛远

因为求职意向脱离实际而未实现即时就业的情况分为两种。第一种情况是毕业自身专业功底和个人素养较高,具有很强的就业能力,但对就业单位往往较为挑剔,错失一次次就业机会。第二种情况为部分毕业生自身专业功底薄弱,仍然抱着侥幸心理,最终在等待和选择中处于待就业状态。

(3)求职就业存在客观难题

从现实的用人需求总量与日益增长的大学生毕业数量来分析,对持有大学学历的高知劳动者需求的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这被认为是大学生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的根本原因。

三、高校做好离校未就业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思路

1. 加强认识,强化高校人才教育与就业持续性指导责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标准主要是学生的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岗位表现的评价这两个方面。各高校需要明确帮扶和指导责任,从源头上减少因非客观因素造成的离校未就业现象。同时加大对离校未就业学生的指导和帮扶力度,将毕业后的就业帮扶落到实处。

2. 拓宽信息渠道,加强与离校未就业学生的联系

高校主动加强与离校未就业学生的联系,积极提供就业咨询和帮助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可利用学院网站、QQ群、微信群,建立院、系、班三级就业指导双向跟踪机制,打破因空间问题带来的职业指导困难,成立线上就业咨询服务中心,做到专人专项专管。

离校未就业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作,除了国家相关部门需要从宏观层面进行引导和布控外,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家庭的支持。各高校还需积极调动全院教职工的参与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张予贺,胡圣文.未就业大学生心理特点——基于访谈研究[J].学理论,2011(7).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就业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探索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抓好学生就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高职院校“人职匹配”职业指导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