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策略研究

2018-10-16 04:59丁建坤
北方经贸 2018年10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规范监督

丁建坤

(中国建设银行青岛分行,山东青岛266109)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是指在中小企业内部由董事、监事及其他人员进行监督,保证企业组织及运作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制约和权责分离,以此来保证中小企业的财务安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增强企业内部沟通效果,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建立财务风险评估和规避的一种风险控制制度。[1]建设科学有效的企业内控制度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对各部门和组织起到疏通、制约与协调的作用,增强与同规模企业竞争的能力。[2]

(一)企业财产物资安全的保障

资产是使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经济资源,企业最终的目标就是能够获取利润,资产的多少能够体现出企业的财务成果和盈利状况,因此,如果要确保资产的增加和稳定,就必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

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者和投资者以及经营者利益分配的重要依据。出于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会计信息必须保证其真实性,这就要从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做起,加强企业内控监督,使企业内部信息披露透明化,以此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1985年施行的中国第一部体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会计法》。2008年5月财政部和监管部门一起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激励未上市的中小型企业参照该规范施行。2017年6月29日,为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进程,财政部制定《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规避经营风险的,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3]

单位:个

表1 2016年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立情况

通过2016年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情况来看,我国目前有超过64%的中小企业已经基本上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是由于企业目前的条件及认知限制,无法进一步建成合理的企业内控制度;有约16%的企业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些企业大多站在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前列。但仍然有将近19%的企业尚未建立,抑制了企业的发展。[4]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内部环境是中小企业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其决定着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能否得到彻底执行,制度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并且对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有着重大的影响,最终影响企业的生产和业务活动。但是在实际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公司少数的管理层掌握着企业绝大部分的业务管理,职责划分模糊,虽然照搬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建立的董事会,然而无法全部发挥其管理作用。

(二)风险防范体系欠缺运营风险加大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面临着各种风险,风险体系的不完善使企业运营风险不断加大。尽管企业建立了基本的内控制度,但由于企业的扩张速度严重超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发展程度,没有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使得中小企业面对风险时毫无应击之力,导致中小企业寿命短暂。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根据相关法律及政策的要求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内控制度,能够从企业的内外部对企业进行监督。但是,由于很多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化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不明确性,导致中小企业的外部监督尽管存在,但是多数情况下受到企业各方面的压力,外部监督部门甚至给出不符合企业内部控制成果的评价。这样内外监督都无法发挥其作用的情况下,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执行无法得到真正的监督,企业内控制度难以健全。

(四)内外部沟通不畅信息收集滞后

在当今的全球化信息时代,掌握了信息化技术,就掌握了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内部信息的有效沟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内部的沟通效率。[5]但是很多小型企业自身并没有花费主要精力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缺少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规划设计,只依靠现有的简单的财务处理软件很难做到信息的集成处理和信息的共享。目前很多企业内部各部门系统独立,信息无法集中收集,企业间缺失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得不到有效的整合,无法及时传递给企业管理者。

四、提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意识

中小企业具有灵活多样的发展方式,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管理层是否具有专业的能力。要想建立规范完善的内控制度,首先要改变和更新管理层的思想观念,要让管理层从内心认可内部控制制度,在吸收现代管理思想下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以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另外,企业要创造一种符合企业发展现状的、积极向上的文化,通过培训,演讲等手段逐步提升员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培养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

(二)建立合理有效的治理结构

在确定董事会成员时,要对其进行充分的调查,确定其是否具有任职资格。除了企业内部成员选拔董事会,还可以任用外部董事,以防止出现董事会监管不力的现象。公司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通过严格的选聘制度,选拔高级人才以提高企业的职员素养整体水平,任人唯贤。在对企业经理的行为进行规范时,将其利益收入与企业的业绩密切联系,结合科学的鼓励机制,使管理层能够在不断地激励下进行正确有效的公司管理。

(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模式

加强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执行过程的监督,使用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审计部门和政府部门监督审计三者紧密结合的监督模式。在建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时,必须独立于企业的财务部门之外,其审计的内部控制制度报告必须向外部人员进行公开披露,保证会计信息透明公正,提升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质量,达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目的。[6]利用国家审计机关审核的严格性和权威性来起到明确的监督作用,以有效规范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和完善。

(四)增强信息沟通时效性

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充分的信息支持,中小企业应及时、准确地收集整合与企业管理相联系的各种信息。首先确定总体目标,即收集的信息量要达到的程度,并且制定总体的规划,如何充分的收集信息;然后明确收集信息的渠道,根据信息的来源制定信息披露流程;最后通过总体的平台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建立起及时有效的企业沟通和传递过程,增强企业信息来源的时效性以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合理决策。

(五)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评估防范机制

企业的管理层在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时,应该对行业风险进行预知和掌握,将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在日常生产中,通过对企业内部风险的管控,提高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强调风险警示的重要性,增强企业对风险认知的敏感度,并充分防范风险。[7]在企业的管理中,根据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性质特点,设置对应的风险预警指标,使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及时收集各职能部门的数据。首先设立专门的风险目标,然后对经营业务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综合的分析,选择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在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系统的指引下,防范和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规范监督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并购基金体外培育模式下会计信息失真案例分析
来稿规范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研究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