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法提高自闭症儿童身体平衡能力个案研究

2018-10-16 03:31陈燕琴杨燕子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脚踏车个案自闭症

陈燕琴 杨燕子

(安顺学院特殊教育学院 贵州安顺 561000)

一、问题提出

自美国爱丽丝博士于1972年系统地提出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论以来,国外也开始以“儿童感觉职能训练会馆”的方式遍及感觉统合训练的训练方法[1]。自90年代开始,我国也陆续使用感觉统合训练法对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并对儿童感觉统合训练进行了相关研究。戴昕、马廷惠(2008)认为,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法能增强自闭症儿童平衡与运动的能力,对其下肢、腰部大肌肉等方面都能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2]。李荣源、龚慧兰(2008)研究发现,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法能较好地改善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状况,并对自闭症儿童触觉反应迟钝方面和前庭失衡方面均有较好的矫治作用[3]。陈贵珍(2015)研究表明,感觉统合训练与自闭症儿童平衡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性[4]。从以上这些研究可以得知,感觉统合训练法相对于药物治疗其副作用较少,训练氛围自然、融洽、有趣,儿童较容易接受其训练方式,易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2008年4月2日,国务院在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定点康复机构应制定康复方案和康复计划,并对从事残疾人事业相关康复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5]。2015年5月9日,国务院在关于《“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逐步实现0—6岁的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免费接受手术、免费获得辅助器具和免费接受康复训练等服务[6]。可见,研究如何有效实现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已是当务之急。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时间。本研究时间为2017年9月14日至2018年1月10日。

(二)被试选取。研究选取重庆A康复机构1名轻度自闭症儿童(化名小希)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法对该儿童的身体平衡能力进行训练。

(三)研究实施方案。本研究实施的干预主要分四个阶段:准备期、基线期、干预期和追踪期。

1.准备期。首先,研究者对个案的家长进行预访谈。其次,研究者深入了解个案的家长并与个案亲密接触,以便与其建立信任关系。再次,研究者指导个案的家长填写《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并根据家长填写的内容对个案的感觉统合能力水平进行评估和制定训练的具体方案。

2.基线期。首先,用1个月的训练时间,在该训练时间里每天为个案提供相应的感觉统合训练器材让其玩耍,主要观察个案在自然状态下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情况。其次,访谈个案的家长,以便能更深入了解个案的身体平衡能力。

3.干预期。用3个月作为该时期的训练,每周进行五次干预时间,每次干预时间保持在5—8分钟,共进行12周共60次的干预,在该训练时间里主要选取1/4圆平衡台和平衡脚踏车训练器材对个案身体平衡能力进行训练,选用四分之一圆平衡台和平衡脚踏车对其干预的次数相同,每次干预时间基本相同。通过录视频或拍照记录个案训练的实施情况以及身体平衡能力的变化情况。最终研究者结合训练情况进行自我反馈,时时制定出最佳的干预策略。

4.追踪期。用1个月作为该时期的训练,待干预期的数据稳定后,撤销用于个案的训练器材,观察个案独立站在相关器材上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次数。

三、个案干预

(一)个案基本情况。该个案于2017年9月11日进入重庆A康复机构接受训练,2017年被确诊患有轻度自闭症,其智力正常,能自己穿鞋、吃饭、入厕,生活自理能力良好,语言能力良好,但不能主动与人交流,最喜欢喝酸奶,家庭环境一般,妈妈无工作,主要由其妈妈一个人照顾,爸爸是房产销售员,经常出差,无疾病遗传史。该个案主要存在不听从指令、经常自言自语,走路时身体姿势不稳定,跑、跳时身体不协调,前庭能力失衡的问题。

(二)干预前评估及结果。研究者根据个案的家长填写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表》得出标准分,如表1所示:

表1 小希训练前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估分析表

由表1可知,个案前庭失衡原始分数为34分,通过《原始分数于标准分转换表》得出该个案的标准分为18分,本体感失调原始分为62分,通过转换得出标准分为16分,在实际标准分20分以下,前庭和本体感能力均为重度失调,致使个案身体平衡能力较差。

四、干预手段及过程

主要采用1/4圆平衡台和平衡脚踏车两种训练器材对个案进行训练以提高个案的身体平衡能力。

(一)用1/4圆平衡台的训练。

1.干预阶段。采用该器材对个案的训练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期半个月,每天训练时让个案在辅助下其双脚横向在1/4圆平衡台上行走10—15分钟;第二阶段为期半个月,每天训练时在不辅助个案情况下让其双脚横向围绕着1/4圆平衡台行走10—15分钟;第三阶段为期一个月,每天训练时在辅助个案情况下让其双脚交叉围绕着1/4圆平衡台行走10—15分钟;第四阶段为期1个月,每天训练时在不辅助个案情况下让其双脚交叉围绕着1/4圆平衡台行走10—15分钟。

2.干预过程。干预第一阶段为期半个月。干预前,为个案准备好强化物(酸奶);干预时,训练者用手辅助个案,让个案围绕1/4圆平衡台用双脚横向行走,当个案行走完两圈,立即奖励其喝一口酸奶;若不需要给个案提供强化物个案也能积极行走完两圈时,立即鼓励其围绕着1/4圆平衡台连续行走5分钟;对个案干预1周后,若个案完全不需要强化物都能完成在1/4圆平衡台上行走10分钟,就让其休息一分钟。

干预第二阶段为期半个月。干预前,为个案准备好强化物(酸奶)。干预时,若个案不需要研究者的辅助能独自围绕着1/4圆平衡台双脚横向行走完成1圈,立即奖励其喝一口酸奶;当不给予个案强化物时个案能独自行走完1圈,立即鼓励其围绕着1/4圆平衡台行走3圈。经干预一周后,若个案完全不需要强化物都能完成在1/4圆平衡台上行走5分钟,就让其休息1分钟。

干预第三阶段为期1个月。干预前,为个案准备强化物(酸奶)、口头表扬内容和拥抱方式。干预时,给予个案辅助,让其围绕着1/4圆平衡台双脚交叉行走,若个案完成一圈,奖励其喝一口酸奶;然后,鼓励其围绕着1/4圆平衡台行走3圈,直至个案不需要强化物能独立行走1圈至3圈。经干预1周后,直至个案能在1/4圆平衡台上行走5分钟,奖励其喝两口酸奶并给予其口头表扬和拥抱。至干预第2周后,若不提供强化物个案能在1/4圆平衡台双脚交叉行走5—8分钟,让其休息1分钟。

干预第四阶段为期1个月。干预前,为个案准备强化物(酸奶)、口头表扬内容和拥抱方式。干预时,不辅助个案,让其围绕着1/4圆平衡台双脚交叉行走,若个案能独自完成一圈,奖励其喝两口酸奶;接着,口头鼓励个案围绕着1/4圆平衡台行走3圈,直至其不需要强化物时能独自在1/4圆平衡台上行走1圈至3圈。经干预1周后,直至个案能独自在1/4圆平衡台上行走5分钟,奖励其喝两口酸奶并给予其拥抱。经干预第2周后,若不提供个案强化物时其能在1/4圆平衡台双脚交叉行走5—8分钟,让其中途休息1分钟。

3.干预时间和次数。对个案采用一对一训练方式,一周为其训练5次,每次训练为10—15分钟。

(二)用平衡脚踏车的训练。

1.干预阶段。用平衡脚踏车对个案的训练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期1个月,每天对个案进行训练时给予其辅助,让其踩平衡脚踏车前行10—15分钟;第二阶段为期两个月,每天对个案进行训练时不给予其辅助,让其踩平衡脚踏车前行10—15分钟。

2.干预过程。干预第一阶段为期1个月。干预前准备好强化物:酸奶、口头表扬和拥抱。干预时,对个案给予辅助并让其每天踩平衡脚踏车前行1米,待个案完成后立即奖励其喝一口酸奶;当个案完成踩平衡脚踏车2米后,立即给予其口头表扬(小希真棒);干预的第一、二周时间里,若个案每天在辅助情况下能踩平衡脚踏车5分钟,就奖励其中途休息1分钟和喝一口酸奶。在后期的两周干预中,训练个案直至其每天不需要强化物能踩平衡脚踏车5分钟至10分钟。

干预第二阶段为期2个月。干预前准备好强化物:酸奶、口头表扬和拥抱。干预时,不给予个案辅助,直至个案每天能踩平衡脚踏车前行1米,就立即奖励其喝一口酸奶;若个案每天能踩平衡脚踏车2米,口头表扬(小希真棒);若个案每天踩平衡脚踏车前行5米,奖励其喝两口酸奶并给予其拥抱。干预第一、二周时间里给予个案辅助让其每天踩平衡脚踏车5分钟,中途口头表扬(小希真棒)并让其休息1分钟。在后期的两周训练中,不给予个案强化物,让其每天踩平衡脚踏车5分钟;训练个案第五、六周时,不需要为其提供强化物其每天能独自踩平衡脚踏车5分钟;训练个案第七、八周时,不需要为其提供强化物其每天能独自踩平衡脚踏车10分钟。

3.干预时间和次数。对个案采用一对一训练方式,一周为其训练五次,每次训练为10—15分钟。

五、训练结果与分析

(一)用1/4圆平衡台对个案身体平衡能力的训练结果与分析。

选用1/4圆平衡台训练器材对个案进行训练,让其每周站立于该器材上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对其在整个训练中能保持的次数进行如图1所示的统计。

图1 每周站立于1/4圆平衡台上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频率(次/周)

图1是采用1/4圆平衡台对个案进行训练时得出的折线统计图,横轴表示对个案干预的周数,纵轴表示个案于每周站立于1/4圆平衡台上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次数。由图1可知,在一个月的基线期内没有对个案介入干预,在对个案辅助下其能站在1/4圆平衡台上保持身体5—8分钟的次数为0次或1次,说明此时期个案的身体平衡能力较差。第五周和第六周进入第一阶段干预期:对个案进行辅助下让其双脚横向围绕着1/4圆平衡台训练,第五周个案站立于1/4圆平衡台上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次数由0次增加到2次,第六周站立于1/4圆平衡台上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次数已达到4次。第七周和第八周进入第二阶段干预期:不辅助个案并让其双脚横向围绕着1/4圆平衡台训练,个案站立在1/4圆平衡台上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次数为3次或4次。第九周和第十二周进入第三阶段干预期:对个案给予辅助并让其双脚交叉围绕着1/4圆平衡台行走,第九周和第十一周让个案站立于1/4圆平衡台上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次数都是3次,第十周站立于1/4圆平衡台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次数为5次,个案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进入到干预期的最后阶段,不对个案进行辅助让其双脚交叉在四分之一圆平衡台行走,最终能持续站立于1/4圆平衡台上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次数已达4次。通过整个干预阶段的干预后,个案的身体平衡能力处于稳定状态,追踪期为一个月,儿童每周站立于1/4圆平衡台上的次数最高能达到5次。

用1/4圆平衡台对个案的干预得出:第一阶段对个案进行辅助干预后,个案于干预第六周能站在1/4圆平衡台上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次数已达到4次;第二阶段对个案不进行辅助干预后,个案站在1/4圆平衡台上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次数由3次增加到4次;第三阶段对个案进行辅助干预后,个案站在1/4圆平衡台上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次数达5次;第四阶段对个案不进行辅助干预后,个案持续站立于1/4圆平衡台上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次数为4次。通过对个案干预后,在追踪期其每周站在1/4圆平衡台上保持身体平衡的次数为最高5次。因此,通过干预后有效地提高了该个案的身体平衡能力。

(二)平衡脚踏车训练对身体平衡能力的干预结果与分析。选用平衡脚踏车训练器材对个案进行训练,让个案每周站立于该器材上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对其在整个训练中能保持的次数进行如图2所示的统计。

图2 每周站立于平衡脚踏车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频率(次/周)

图2是采用平衡脚踏车对个案进行训练时得出的折线统计图,横轴表示对个案干预的周数,纵轴表示个案每周站立于平衡脚踏车上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次数。由图2可知,在一个月基线期内没有对个案介入干预,其每周站立在平衡脚踏车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次数为0次或1次;第五周至第八周进入第一阶段干预期,辅助个案训练其踩平衡脚踏车一段时间后,其站立在平衡脚踏车保持身体平衡的次数不变,但从第六周开始呈上升趋势,到第八周时其站立在平衡脚踏车上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次数达4次;第九周至第十六周,不辅助个案训练其踩平衡脚踏车,其每周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次数大致呈上升趋势,最后持续两周站立在平衡脚踏车上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次数达到4次;在追踪期,其踩平衡脚踏车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次数持续为最高5次。

因此,由图2可知,第一阶段为期1个月对个案给予辅助进行干预后,个案站在平衡脚踏车上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次数呈上升趋势,第八周站在平衡脚踏车上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次数达到4次;第二阶段为期两个月对个案不给予辅助进行干预后,个案站在平衡脚踏车上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次数在4次之间浮动,最后两周站立在平衡脚踏车上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次数达到4次;在追踪期,个案站在平衡脚踏车上保持身体平衡5—8分钟的次数持续在5次。因此,通过干预后有效地提高了该个案的身体平衡能力。

(三)干预后的评估及结果。结合个案的家长填写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表》,根据个案接受干预后的表现情况,评定得出如表2所示的标准分。

表2 干预后个案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估分析表

由表2可知,通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法,使用1/4圆平衡台和平衡脚踏车对个案训练后,个案前庭失衡的原始分从33分增加到40分,得出的标准分由18分增加到27分,本体感失调原始分从27分增到34分,从而标准分从16分增到26分,前庭和本体感的程度都由重度变为中度。因此,个案的身体平衡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感觉统合训练法能有效改善自闭症儿童身体平衡感能力和本体感能力。

2.对个案进行近4个月的干预训练后,能有效改善其走路姿势,提高其身体平衡能力,增强其走路稳健能力。

3.感觉统合训练法作为自闭症儿童康复的一种辅助方法之一,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其前庭失衡的能力。

(二)建议。

1.选取训练器材应遵循简单、有趣和易操作的原则。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训练时,选取训练器材应遵循儿童的年龄、兴趣及易操作原则进行选取,以便能结合自闭症儿童身体发展的不同时期,提高其积极性,以达到更好的干预效果。

2.充分利用好训练器材,有效开发自闭症儿童的平衡能力。在对自闭症儿童平衡能力进行训练中,训练者根据自闭症儿童的实际情况合理地使用训练器材,充分利用好训练器材的作用,以便通过训练能有效地开发自闭症儿童身体平衡能力。

3.长期坚持和普遍开展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法训练自闭症儿童。要大力在特殊教育康复机构、学校中长期坚持和普遍开展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法训练自闭症儿童,有利于为其创造更多自由活动的空间和交流互动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其身体素质,改善其平衡能力;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为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和康复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实践价值。

4.重视训练中个案可能会出现的“间歇期”现象。因法定节假日放假或个案自身不可预知的因素,在个案的训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间歇期”现象。训练中出现的“间歇期”现象无论持续时间过长或过短,都有可能对个案的训练结果及其分析产生一定的影响。

猜你喜欢
脚踏车个案自闭症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脚踏车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脚踏车赏花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最漂亮的脚踏车
中文阅读学习个案考察与分析
直派批评的理念与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