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词教学“美”一点

2018-10-16 11:41宋彦辉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古诗意境诗词

宋彦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但是,现今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一是“有言而无文”,整堂课逐字逐句地解析,学生抄录背诵,看似稳扎稳打,实则索然无味,完全忽略了诗词的意境之美;二是“有文而无言”,将诗词蕴含的情感不断挖掘,甚至无度拓展,导致学生的习得不深入、不细致,浮于浅表,无法领略诗词的“本真”之美。反思这一现状,我们认为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应该“以赏读美读为本,悟诗情诗心之真”。引导学生在体会、赏析、感悟和习得上下功夫,从而感受古诗词的形象之美,感悟古诗词的意境之美,体会古诗词的情感之美,赏析古诗词的表达之美,最终达到积累语言文字、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一、赏诗景──感受诗中美的形象

我国很多古诗词都有“詩中有画”的特点,读完一首诗,眼前就会呈现出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想象画面,体会古典诗词的画面美。

如《池上》就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小娃偷采白莲的图画。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画面灵动,细致逼真。在边读边再现画面的过程中,小娃天真活泼、淘气可爱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又如《江雪》一诗中,诗人以极其洗练的文笔,勾画出一幅渔翁垂钓图。整个画面动静相衬,虚实结合,呈现出了浑然一体的美。我们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后,尝试用画笔描绘这幅水墨丹青,在独特的想象体验中,“渔翁”这一孤傲形象便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再如《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勾画了一幅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图。我们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宏观勾勒、动静结合的手法,从而领略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独特美感。

二、入诗境──体会诗中美的意境

诗歌中的“意”就是情意,是诗人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参悟,蕴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是经过诗人提炼、概括描绘出来的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立体图画。在古诗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1.解读背景

许多古诗在创作时,都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因此,在学习这一类古诗时,可以适度解读它的创作背景。这样学生在学习古诗时便可以准确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境,从而深入体会诗词的情感。比如,林升的《题临安邸》一诗,以讽刺的语言写出了当政者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对外屈膝投降、对内迫害忠良,不思收复中原失地、苟且偷安的丑恶嘴脸,由此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的不满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巧用课件

古诗年代久远,一些生涩难懂的词句或是奇特罕见的场景,学生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此时,便可通过出示图片和视频等辅助手段,使学生跨越时空,身临其境。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述的场景: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纵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遥无尽头……通过欣赏图片,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画面,再配以羌笛悠扬而苍凉的曲调,学生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渐渐地进入诗的意境之中。

3.想象画面

一切景语皆情语。将学生置身于语言文字所营造的意象中,就能体验诗词所蕴含的情感,感受诗词的精彩与魅力。指导学生在朗读声中闭眼想象:“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通过想象将凝练的文字还原成一幅幅连续的画面,先由文字走入意境,再由意境回归文字,将生动具体的形象与学生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学生也就自然而然走进了诗词的美好意境之中。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全诗紧紧围绕“静”字描绘了幽静的山间春夜。春山宁静空寂,只能听见花落之声、惊鸟之鸣和溪水的流动之音。当学生静心想象,便仿佛亲临“落花如飞雪回旋,惊鸟如琴瑟和鸣”的场景之中,再加上空山、溪涧等意象衬托,更突出了春夜山涧的安静、孤寂之美。

三、悟诗情──体验诗中美的情感

白居易有言:“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诗词是情感的产物,感情是诗词的根本。把握诗中蕴含的情感,是鉴赏诗词的目的,也是进一步鉴赏语言、意境的前提。

1.以读悟情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学习古诗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诵读的过程就是鉴赏的过程。通过诵读来感受诗情之美,通过诵读来体悟诗心之真,通过诵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之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如教学《绝句》时,配以优美和谐的音乐,辅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美妙的情境,帮助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感知全诗,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而《清平乐·村居》这首词节奏轻快跳跃,可以适当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后,再描绘诗歌所呈现的清新快乐的农家乐生活图景,这样,在朗读的基础上再描绘,便可以使学生体悟诗中的美丽情愫。

2.以演悟情

有的古诗简洁地描写了人物之间的交往,教学这类古诗时,可启发学生想象其中的情节并扮演角色,演出课本剧。如学习《寻隐者不遇》时,我先引导学生领会诗意,并依据生活经验想象两人对话时的动作、神态,学生兴致高涨,演起来惟妙惟肖。有的古诗还可进行集体表演,如《春晓》《小儿垂钓》《村居》等,在轻快的诵读声中,学生手舞足蹈,能在表演中深化对诗意的理解和对诗情的感悟。

3.以讲悟情

一些较难的古诗篇章,因为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自学能力有限,所以要通过教师详细地讲解和分析,才能把诗中所蕴藏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在写花、鸟,实质上写的却是诗人看到都城沦陷后内心的无限伤感。学习这首诗,就要从社会背景讲起,先帮学生进行全诗的疏通和讲解,了解其表层意思。而后更进一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通过精当解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词句来传达诗歌真正蕴藏的情感。

四、得诗言——学习诗人美的表达

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古诗意境深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我们采用了多种教法引领学生学习诗词的表达方法。

1.吟诵

叶嘉莹先生曾感慨:“古典诗歌之生命,原是伴着吟诵之传统而成长起来的。”许多诗词文赋,都是以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于诗词情境中陶醉,于诗人情感中共鸣,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时,既可侧重于“吟”,又可侧重于“诵”。如《咏柳》《望庐山瀑布》等诗歌,都可以以吟诵的方式深入其中。

2.扩写

古诗语言精练而内蕴深厚,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扩写训练,把高度浓缩的诗句扩写成通俗易懂、具体生动的现代文。如学过《寻隐者不遇》后,要求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扩写成一则小故事。扩写时,教师要激发想象:是什么人问童子?在什么地方问?可能问了些什么?童子是怎么回答的?当时山上是什么情景?……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意,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了创造力。

3.补白

对于一些“言不尽意”的古诗,最适合进行“补白”训练,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去补充留白。如果学生能深入理解“空白”的“言外之意”,就能更准确地理解诗意,领悟其无穷韵味。如教学《乡村四月》时,可抓住“绿遍山原白满川”中的“遍”“白”,想象漫山遍野的“绿”和一望无际的“白”交相辉映的景象,引导学生进行场景补白,真正走进诗人所描绘的世界。经过读者的充分想象和增补,就不难体会这个动人的情景,透彻理解诗词的内涵。

五、巧整合——习得诗词美的学法

诗词之美,美在异彩纷呈。同样的主题,不同的诗人会因不同的人生际遇,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同样的题材,不同时代的诗人会有不同的视角;即便是同一诗人,也会在岁月的打磨下,抒发出不同的人生感慨。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应巧妙整合,引领学生在对比品读中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主题同,而风格不同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有些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边塞诗”来说,王昌龄的诗豪放旷达,“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既有对良将的期待,又有对边疆和平的向往;王翰的诗苍凉悲壮,“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既表现了从军将士的洒脱,又流露出他们心中的无奈……像这样主题相同而风格不同的诗词,只有通过反复品读才有可能领会到不同时代、不同视角、不同诗人所呈现出的不同艺术风格。

2.题材同,而视角不同

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比如,同样是针对“项羽乌江自刎”这一历史事件,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一诗中借此事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杜牧在《题乌江亭》中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认为“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而王安石在《叠题乌江亭》中则以“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一句表述自己的观点,认为项羽失天时,失地利,更失人和,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卷土重来,因为他的失败早已成为定局。学生在反复诵读后,很快就发现这三首诗的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相同,但因诗人的站位不同、视角不同,观点也就不同。这样,学生通过对比品评,“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对整組诗的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整合,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3.诗人同,而心境不同

将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进行整合,既能增强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又可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对该诗人写作风格的把握。比如,学习白居易的《暮江吟》时,可带动学生学习他的《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作品;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带动另一篇诗作《送元二使安西》的学习,以此激发学生对诗人其他诗作的学习热情,从中感受诗词的魅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任重而道远,我将一如既往,以悠远而深沉的浓郁诗情,以柔软而博大的温润诗心,带领学生行走在典雅芬芳的诗情画意里,探寻诗词教学之本真。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古诗意境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诗词篇】
劳劳亭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春色满园
一朵花的意境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