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加强创业帮扶培育新一代创业者探析

2018-10-16 10:44李佳
青年时代 2018年22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大学生

李佳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民生之源,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引导大学生走出就业“死胡同”,减轻社会负担的重要渠道。本文从完善高校创业工作制度保障体系、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和全力建设创新创业平台等方面展开研究论述,旨在为加强高校创业帮扶力度、努力培育新时代的创业者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现状;创业困境;对策研究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难点和公众热议话题之一。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民生之源,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引导大学生走出就业“死胡同”,减轻社会负担的重要渠道。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导致大学生创业意识和思维淡薄、创业成功率较低。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在国家政策的宣传和支持下,产生过创业的想法,但由于缺乏创业所需的经验、资金、技术、资源及所需能力的欠缺,致使大学生创业底气、勇气不足,最终坚定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少之又少。纵观近几年大学生创业所涉及的行业,以服务型的行业和项目为主,涉及高新技术行列的较少,这也正是大学生自身的能力、经验状况所决定的。

二、当前大学生创业的困境

(一)传统家庭观念与大学生择业密切相关

传统观念认为,大学生毕业后能够进入国企、政府机关等机构工作才是正儿八经的“铁饭碗”。创业是在没有能力或者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才被迫选择的道路,并且创业风险大,稍不留神就会满盘皆输。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都会听从家里的意见和安排,选择就业,纵是独木桥容不下,也会挤破头选择跟随就业大军涌入人才招聘市场。

(二)创业知识能力欠缺是大学生抗拒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与传授却较欠缺,创业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大多数高校没有高度重视创业教育,也没有开展系统性的创业教育课程,现有的高校创业教育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创业的需要。大学课堂重在传授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忽视对大学生创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更是缺乏实践的机会。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其获取创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方式通常是讲座、 培训班、比赛等形式,缺乏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创业教育。高校没有为创业课程配备专业的老师,很多是让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或辅导员授课。这些老师在授课和创业实践经验上还较欠缺,因而学生对创业课程缺乏兴趣,教学效果不太明显。以至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观念较弱,实践技能匮乏。

(三)创业实践基地数量和功能有限

大学生创业,虽然是从校园起步,但最终还是要面向市场。而部分大学生创业团队市场信息不足和创业资源匮乏,导致创业活动仅局限于高校内部,创业项目不能很好地和社会衔接、与市场接轨。多数高校提供的创业实践基地规模较小,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因没有机会入驻创业孵化基地而放弃创业想法。此外,部分孵化基地只是提供了场所,却没有对在孵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导致孵化效果不明显。

三、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建议和对策

(一)完善高校创业工作制度保障体系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这一任务中应发挥积极作用。各学院应成立专门性的创业指导小组,分管本学院的创业教育工作,这样能及时方便的给予创业学生意见和指导,建立具体细化的帮扶制度;充分利用学校师资力量与特长,与创业学生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团队的帮扶方式,根据学生创业项目特色和相关性来分配指导教师,使其更加切合学生需求;各学院之间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创业交流会,探讨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学习总结经验教训。

出台创新教育管理相关制度,以竞赛为契机,立项管理,全程跟踪指导。以 “互联网+”、“创青春”创业大赛等国家级创业大赛为契机,从学生参与立项开始,到进入创业实践环节,再到最终成果的验收,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从校赛、省赛到国赛,从撰写创业计划书到建设创业团队、项目展示与答辩技巧等方面,指导老师都全程跟踪进行具体指导,学校管理部门也进行阶段性验收,对参赛作品反复修改的同时,促进创业项目的发展和落地。通过项目化管理,孵化优秀作品,通过创业比赛,促成大学生与投资企业的对接。从创业比赛中走出的项目,借助学校的平台与资源,在指导单位和老师的帮助下,能够有效规避初创企业在市场上遇到的各种风险和困难,少走弯路,健康成长。

(二)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加强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根据创业教育的特点和相关理论经验,建设具有实践经验的高水准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邀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创业者以兼职外聘、培训、交流的形式给学生授课,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优化教学效果,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活力。二是改革、加强高校现有的课程体系建设。要有针对性地把各行业特点、行业前景分析等内容纳入课程教学,构建全方位的行业创业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创业前就能对将要从事的行业有客观而全面的认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和任务,制定相应的课程内容,重视对新生群体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的培养,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从而培育出创新创业意识强,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创客。

(三)全力建设创新创业工作平台

高校创业群体组织要更加积极地引入企业等社会力量的支持,努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大学生创业者创造良好的条件。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搭建校级创客教育平台,将创业教育课堂从高校教室延伸到大学生创业服务基地。通过创业竞赛、创业培训、创业组队沙龙等活动,让各学院各专业的大学生聚集,为创业项目的顺利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通过建立高校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平台。大学生可以在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实战演习。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应给学生提供以下几方面的的服务:一是场所服务。将大学生创业服务基地建在高校内部、建在学生中间,方便更多的大学生走入中心,获取服务。二是指导培训服务。可邀请创业服务中心的专业指导教师对创业大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帮助创业者逐步认知并熟悉市场运营规律,培养营销技能,积累创业实践经验,储备创业相关实践技能。三是成果转化服务。大学生创业服务基地能够整合校内外资源,引入政府、企业、风险投资和公益组织等,为有创业意向的在校大学生提供包括创业政策咨询、項目可行性分析、创业团队人才选拔、创业实践训练和项目投资等服务。

大学生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创业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时代的强音符。高校应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保障体系,完善创业扶持教育教学体系,全力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多措并举,共同为加强高校创业帮扶力度、努力培育新时代的创业者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韦志江.大学生创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4.

[2]时正杰.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4(12).

[3]刘军.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5.

[4]陈旭,朱健,颜文革.论大学生创业群体组织建设——以“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创业者联盟”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4).

[5]施雪锦,张廷君.在读大学生对创业支持体系的重要性感知及差异分析——基于福建的数据[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17(9).

[6]韦兴剑,沙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社会适应性研究[J].教育评论,2018(2).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