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2018-10-17 00:50林金华吴传喜姚耀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8期
关键词:易损颈动脉硬化

林金华 吴传喜 姚耀梅

不少研究都证实, Hcy水平和外周血管疾病、肺栓塞、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都存在相关性[1]。另外研究显示, 通过治疗降低Hcy水平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相应出现降低[2]。但是临床对于Hcy和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心脑血管事件之间的相关性还没有较多的研究。本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3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 包括男24例, 女12例;年龄38~76岁, 平均年龄(60.28±11.36)岁。全部患者均通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检查提示存在脑梗死。全部患者均为第一次发病, 发病时间均≤1周, 均排除伴发心源性脑栓塞、症状性脑出血、脑动脉夹层导致的脑梗死、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

1.2 方法

1.2.1 颈动脉超声检查 选择日本日立Prosound F7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作为本次诊断仪器, 线阵探头频率为3.0~9.0 MHz, 凸阵探头频率在2.0~5.0 MHz。顺着动脉走向从上到下对两侧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颈内动脉(ICA)颅外段、椎动脉进行扫描。IMT评估:相应对CCA远段、颈动脉球部、ICA近段进行检测。ICA IMT值为CCA远端与颈动脉球部相距1.0 cm位置血管后壁内-中膜测量值。判断标准:IMT在1.0 mm及以上表明内-中膜增厚, IMT在1.5 mm以上, 或者较临近正常IMT值增加0.5 mm以上, 同时凸向管腔的局部结构变化则表示有斑块形成。另外按照颈动脉斑块表面规则度、斑块回声强度、斑块内结构特点、均质性将斑块分为易损斑块、非易损斑块。

1.2.2 测定Hcy水平 在患者入院后的第2天早上收集空腹状态下静脉血液作为检测标本, 通过酶法对血浆Hcy水平进行测定, 血清各项生化指标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操作严格依据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酶法)使用说明书进行。血浆Hcy 浓度处于5~15 μmol/L表示正常, 浓度≥15 μmol/L则表示存在HHcy。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颈动脉病变程度患者和不同斑块易损性质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及HHcy发生情况, 并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颈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血浆Hcy水平及HHcy发生情况比较 颈动脉超声检查显示IMT正常、增厚以及斑块形成患者分别有10、6、20例, IMT增厚以及斑块形成患者的Hcy水平及HHcy发生率均明显高于IMT正常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形成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IMT增厚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斑块形成患者HHcy发生率与IMT增厚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不同斑块易损性质患者血浆Hcy水平及HHcy发生情况比较 20例斑块形成患者中易损斑块8例, 非易损斑块12例;易损斑块患者Hcy水平及HHcy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易损斑块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 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年龄、高Hcy水平、吸烟是影响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 3。

表1 不同颈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血浆Hcy水平及HHcy发生情况比较[±s, n(%)]

表1 不同颈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血浆Hcy水平及HHcy发生情况比较[±s, n(%)]

注:与IMT正常患者比较, aP<0.05;与IMT增厚患者比较, bP<0.05

类别 例数 Hcy水平(μmol/L) HHcy IMT正常患者 10 13.56±3.28 3(30.00)IMT增厚患者 6 22.39±4.30a 5(83.33)a斑块形成患者 20 28.67±4.29ab 15(75.00)a

表2 不同斑块易损性质患者血浆Hcy水平及HHcy发生情况比较[±s, n(%)]

表2 不同斑块易损性质患者血浆Hcy水平及HHcy发生情况比较[±s, n(%)]

注:与易损斑块患者比较, aP<0.05

类别 例数 Hcy水平(μmol/L) HHcy易损斑块患者 8 28.95±2.37 8(100.00)非易损斑块患者 12 23.46±1.82a 7(58.33)a

表3 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从本研究结果可知,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高, 则血浆Hcy水平也会越高;另外多因素分析也发现高血浆Hcy水平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3]。这表明血浆Hcy水平上升与大血管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或者闭塞、脑动脉阻力增高紧密联系。分析发现, 高血浆Hcy水平对于颈动脉的损伤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完成:第一为血栓形成, Hcy水平过高会对血管内皮细胞凝血酶调节蛋白产生干扰, 促使蛋白C、因子Ⅵ及Ⅶ抗血栓活性下降, 而Ⅴ及Ⅹa因子的活性会升高, 导致机体患血栓的可能性增加;第二为平滑肌细胞增殖, Hcy水平过高会加快合成胶原蛋白, 促使血管壁弹力层出现变化, 改变胶原纤维比重, 改变糖蛋白分子纤维化结构, 降低血管壁顺应性, 增加阻力, 进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可能[4]。

另外本研究发现, 易损斑块患者Hcy水平(28.95±2.37)μmol/L及HHcy发生率100.00%均明显高于非易损斑块患者的(23.46±1.82)μmol/L和58.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Hcy水平为易损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之一。分析发现, 血浆Hcy水平升高会导致炎性反应更为加重, 同时由于细胞质内质网激活、氧化应激、免疫反应不同机制的影响导致内皮细胞的功能以及结构受损, 导致斑块稳定性下降[5]。

综上所述, 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相关性, 高血浆Hcy水平会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 且增加易损斑块的发生率, 临床应该引起重视。

猜你喜欢
易损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及CT的诊断价值分析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探究CT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价值及危险因素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