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不同方法防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10-17 00:50石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8期
关键词:毛细血管防治效果瘢痕

石岩

烧伤是临床普外科常见急诊, 通常将深Ⅱ度及以上烧伤称为深度烧伤, 在治疗后创面愈合必然会有不同程度的瘢痕增生, 对患者的身体外观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会增加患者身心压力, 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而, 对于深度烧伤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需采取有效方法防治创面愈合后的瘢痕增生。本文主要对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治的94例深度烧伤患者不同方法防治瘢痕增生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诊治的94例深度烧伤患者纳入观察。纳入标准:①确诊为热液烫伤、火焰灼伤及电弧烧伤等;②烧伤分级深Ⅱ~Ⅲ级;③年龄≥18岁。排除合并严重感染、免疫系疾病、先天瘢痕体质及意识障碍等患者, 对研究治疗知情并同意, 且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各47例。常规组:男28例, 女19例;年龄19~64岁, 平均年龄(41.5±7.5)岁;创面愈合时间15~23 d, 平均创面愈合时间(20.4±2.8)d;烧伤位置:躯干14例, 上肢16例, 下肢11例, 颜面部6例。观察组:男27例, 女20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1.1±7.5)岁;创面愈合时间17~22 d, 平均创面愈合时间(21.1±3.0)d;烧伤位置:躯干12例, 上肢17例, 下肢13例, 颜面部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创面愈合时间、烧伤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创面愈合后当即进行瘢痕增生预防治疗, 常规组采取压力疗法, 根据患者烧伤情况备好压力衣、袖套、弹力袜等, 根据烧伤位情况制作面部压力套, 为患者妥善穿上, 紧贴烧伤创面, 依照患者情况调节合适压力, 一般保持在15~25 mm Hg(1 mm Hg=0.133 kPa), 持续24 h;明确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正确使用方法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保护好愈合创面的皮肤, 定期更换和清洗, 松开清洗在30 min以内。观察组患者在压力疗法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春散Ⅱ号(由黄连、黄柏、冰片、没药、枯矾、熟粉、透皮剂等构成)治疗, 将10 g加到0.9%生理盐水60 ml调成为糊状,然后均匀涂抹在烧伤愈合创面上, 厚度1.0 mm左右, 完成后暴露创面, 等药膏晾干后, 用清水彻底洗净, 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SS评分、治疗效果。①应用VSS量表评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瘢痕改善情况, 0~15分, 评分越高表明越严重。②根据《烧伤外科学》相关疗效标准进行防治效果判定[2]:显效:治疗后瘢痕为黄褐色, 烧伤创面无凹凸, 平坦光滑, 且表层毛细血管网全部消失, 触感柔软, 能自由活动;有效:瘢痕为暗红色, 表层皮薄, 稍有凸起, 但厚度<1.0 mm, 且表层毛细血管充盈稍有不佳, 触感柔韧, 可进行一般活动;无效:瘢痕表现为鲜红色, 表皮粗糙、凸起, 厚度>1.0 mm, 且表层毛细血管显著充盈, 触感较坚硬, 且无法进行活动。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SS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后VSS评分分别为(12.47±4.12)、(1.88±0.70)分, 常规组分别为(12.51±4.03)、(7.30±1.14)分。两组治疗前V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8, P>0.05);观察组治疗后VSS评分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776, P<0.05)。

2.2 两组患者防治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 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8.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防治效果比较[n(%)]

3 讨论

烧伤创面逐步愈合之后, 皮肤组织中沉积大量排列不整的胶原, 以致于形成外观异常并且血循环不佳的纤维结缔组织, 也就是瘢痕。临床上, 深Ⅱ或者Ⅲ度烧伤在创面愈合之后都会出现较明显的瘢痕, 原因为该类烧伤损伤到真皮层,在愈合过程中上皮细胞会往中央延伸, 并于基底中生成大量胶原纤维, 逐步成为纤维圈[3-5]。瘢痕生成会致局部功能障碍,还会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对此, 在烧伤创面愈合后当即进行瘢痕增生防治极为重要。

压力疗法是临床防治烧伤后瘢痕增生常用方法, 就是通过物理非创伤性力量原理发挥防治效果的。临床研究报道, 压力疗法能够有效控制和改善瘢痕内的毛细血管血流量, 通过加压使毛细血管压力≥25 mm Hg, 会使局部组织缺血、胶原重排、组织内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及降低氧分压, 减少血管数量, 达到防治瘢痕增生的目的。但该治疗操作较为复杂, 且因患者个体差异, 在疗效上有所不同[3,6-8]。传统中医理论认为, 瘢痕增生主要是因先天因素或者金刀火水伤,致素体余毒未净, 又受外邪侵及肌肤, 致湿热聚结, 血瘀毒滞, 脉络受阻引起。基于此理论, 治疗应遵循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清热消毒、软坚散结原则。复春散Ⅱ号处方构成为黄连、黄柏、冰片、没药、枯矾、熟粉、透皮剂等, 该处方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去腐生新等之功效[9,10]。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压力疗法治疗同时加用复春散Ⅱ号, VSS评分显著降低, 总有效率达到93.6%, 优于单一压力疗法对照组的78.7%(P<0.05)。与赵晓峰[4]相关研究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压力疗法联合复春散Ⅱ号防治深度烧伤瘢痕增生效果确切, 有助于控制和减少瘢痕增生, 整体优于常规压力疗法, 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毛细血管防治效果瘢痕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眼底影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的防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