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用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评价

2018-10-17 00:50毛海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8期
关键词:循证家属住院

毛海凤

惊厥为人们俗称的“抽风”, 是指机体神经细胞发生异常放电时造成的局部或者全身性肌群有不自主的阵挛性或强直性收缩症状, 同时还伴有神经系统暂时性紊乱状态。该症状属于较多高热疾病中的表现之一, 需要患者患病时及时就医, 以免引发不良后果。小儿患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化, 极易发生高热惊厥, 进而对大脑发育带来不利的影响。对此开展对小儿高热惊厥疾病的及时有效控制(治疗及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循证护理用于小儿高热惊厥中的护理效果, 为选择合理护理措施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儿科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接收的72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纳入本次研究, 所有入选研究的患儿对象均存在高热发热、双眼凝视或斜视、局部或全身肌群阵挛性或强直性抽搐等症状;入院后经检查确诊。排除了其他原因致惊厥的代谢性或器质性疾病患儿。按照患儿入院后登记的病案号奇偶性分为对照组及护理组,各36例。对照组男20例, 女16例;年龄7个月~5岁, 平均年龄(3.00±2.13)岁, 惊厥持续时间10 s~4 min, 平均惊厥持续时间(2.75±2.15)min;疾病程度:重度5例, 中度15例,轻度16例。护理组男18例, 女18例;年龄7个月~4岁,平均年龄(2.85±2.11)岁;惊厥持续时间12 s~4 min, 平均惊厥持续时间(2.79±2.05)min;疾病程度:重度6例, 中度16例, 轻度14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 具体包括:护理人员开展对患儿病情的查看, 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对家属进行疾病健康教育宣讲, 并告知日常生活护理中的相关注意事项。护理组患儿应用循证护理, 具体护理工作如下。①针对该疾病临床中的表现、护理要求和患儿家属要求, 旨在新的护理方案中完善和解决以下问题:a.致使高热惊厥发生的相关因素;b.疾病发展的有效控制及预防;c.健康教育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②根据已提出的问题, 在医学相关网站中搜寻关键词, 整理相关资料并进行护理工作经验的交流, 总结为应注重其呼吸道护理;加强退热和止惊护理和生命指征的监测[1]。③循证护理:a.止惊和退热护理:对于存在惊厥症状的患儿应就地开展止惊治疗, 对患儿的合谷、人中等穴位进行针刺, 并按照医嘱给予止惊药物治疗, 对用药后的患儿密切观察其反应并对其抽搐次数及时间进行记录。同时遵医嘱给予患儿退热剂治疗, 并开展物理降温治疗, 使用酒精擦拭或者冷毛巾帮助患儿散热至恢复正常体温。b.呼吸道护理:保持患儿的平卧体位并解开衣领, 由专业护理人员将患儿的舌头轻轻拉出防止其出现舌后坠所致的窒息, 在惊厥症状持续时间较久时, 为避免缺氧引发的脑损害现象,对患儿进行吸氧治疗, 并及时清除患儿呼吸道的分泌物, 确保患儿能够进行有效的呼吸活动。c.口腔及皮肤护理:护理人员应叮嘱和指导家属在患儿每日进餐后使用淡盐水漱口进行口腔的清洁。同时叮嘱家属应对患儿的贴身衣物进行勤换勤洗, 鼓励患儿多喝水并按照医嘱为患儿进行静脉注射含钠溶液进行补液[2]。d.健康宣教:告知患儿家属应尽量避免带患儿到公共场所玩耍, 日常生活中加强患儿的饮食营养, 多开展体育锻炼, 增强患儿的体质。在患儿出院前, 示范指导患儿家属掌握正确的止惊措施和降温方法, 以便能够及时进行处理并入院治疗[3]。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的住院指标(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以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在患儿出院前分发至家属填写并回收,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住院指标对比 护理组患儿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664、50.3131、18.9337, 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组非常满意23例、满意10例、不满意3例, 护理满意度为91.67%;对照组非常满意20例、满意6例、不满意10例, 护理满意度为72.22%,护理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5997, P=0.0319<0.05)。

表1 两组患儿住院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儿住院指标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退热时间(h) 惊厥消失时间(h) 住院时间(d)护理组 36 6.79±2.41a 4.42±0.63a 4.08±1.01a对照组 36 10.31±2.13 11.27±0.52 9.25±1.29 t 6.5664 50.3131 18.9337 P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疾病为儿童常见的惊厥方式之一, 这是由于患儿较弱的身体体质, 其免疫能力较弱所致, 患病后体温升高迅速, 进而引发高热惊厥。在治疗中极易反复性发作,对患儿脑部损伤较大, 从而影响到其之后的学习和生活。由此需要临床治疗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实现对小儿高热惊厥的预防和控制[4-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患儿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664、50.3131、18.9337, P<0.05)。护理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997, P=0.0319<0.05)。分析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后效果显著的原因为下:循证护理较之常规护理方法, 更注重护理工作开展中依据性, 以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决策, 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人性化护理工作内涵。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计划前期, 通过大量的搜集资料, 并对有价值的科研结果及临床经验进行结合论证, 提出了如何开展高热惊厥患儿的呼吸护理、健康教育护理等问题, 从而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点和方向[8-10]。

综上所述, 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开展循证护理, 能够获取理想的护理干预效果, 有效地缓解了患儿的症状, 提高了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借鉴。

猜你喜欢
循证家属住院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妈妈住院了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