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 小网箱规模化繁育技术

2018-10-18 06:03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19期
关键词:水葫芦黄鳝网箱

董 勇

安徽省的金安、裕安、望江、庐江、舒城等地区,水质优良,耕地面积大,水网沟渠密布,水草丰富,雨水充裕,野生黄鳝资源丰富,为发展黄鳝人工养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池塘网箱养殖黄鳝已有近10年的历史,单户养殖网箱数量可多可少,因地制宜,成为部分贫困户产业脱贫的有效途径。但是因为黄鳝独特的性逆转现象(一般先雌后雄)和野生苗种数量有限,决定了鳝苗的投放受季节和天气变化的影响巨大。舒城县水产站在安徽省水产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与舒城县杨家特种水产养殖场联合开展黄鳝网箱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攻关,取得成功。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 设置黄鳝繁殖网箱水面选择

繁殖网箱设置对水面的要求:设置网箱的池塘面积3-5亩,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水源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选择底质为壤土的池塘,沙土底质和淤泥较厚的老池塘不宜设置黄鳝繁殖网箱。一是沙土底质黄鳝无法打洞穴居,产卵率低;二是淤泥厚重的池塘水质不易调控,养殖后期黄鳝病害频发,不利于繁育工作开展。经改造的稻田只要水深达到要求,也可以设置黄鳝繁殖网箱。

2 网箱设置

2.1 网片选择。网箱的箱体材料采用无结节聚乙烯网片,网眼均匀,经过预处理的网片最佳。繁殖用网箱网目大小选择7目3丝,网目过小容易造成阻塞,影响水体交换。幼鳝培育网箱选择20目左右的网片制成,网目过大容易造成幼鳝逃逸。

2.2 网箱结构。繁殖用网箱面积以1-1.5m2为佳,网箱底部落底入泥。黄鳝幼苗培育网箱2m2,离底30-40cm。均为敞口网箱,上面不封口。

2.3 网箱设置

因为处于繁殖期间的亲鳝对外界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任何细微的人为干扰都可能造成护幼的雄鳝对处于孵化状态的受精卵造成破坏,抑或吞食幼苗,因此繁殖网箱的设置以条状田块最佳,长度不限,宽度约5m,以并排可设置2排网箱即可。池埂宽1m左右,便于操作人员通行。一般每亩可以设置350-400只网箱,网箱间距可比成鳝养殖网箱略小。繁殖用网箱设置后每只网箱要放进500-750kg的壤土,以土层高出网箱底部约20cm为宜。池塘水深控制在淹没网箱内泥土10-15cm为度。箱体用支架固定在水中,支架多采用毛竹杆或杉树杆。网箱悬挂在支架上,箱体之间相隔1m。一般呈“一”字型排列,便于饵料投喂和日常管理操作。

幼鳝培育网箱的设置可以参照成鳝养殖网箱设置,网箱底部离池底30cm以上,池水深度1.2m左右,每亩可设置网箱50只。

为提高幼苗的成活率,避免不同批次幼苗因生长速度不同,大小不一造成自相残杀,建议采取更小的网箱实行小网格化培育方式。小网格式网箱面积0.5m2,深度0.5m,每一小网箱仅投放同一窝的幼苗。内放置3-4棵根系发达的水葫芦供幼苗栖息。

3 放养准备

3.1 网箱浸泡。新制作的网箱需要在水里浸泡10-20天,主要是通过长时间浸泡使网箱附着各种藻类,使网片质地变柔软,避免黄鳝进箱后短期应激,触碰网片导致擦伤,继而感染疾病。

3.2 移植水草。网箱里面放置水草,主要用于黄鳝栖息和避免阳光直射造成水温过高,水草大都采用水葫芦、喜旱莲子草(又名水花生、革命草)。黄鳝繁殖网箱,选用水葫芦最佳,一般每只网箱投放5棵左右,因为水葫芦根系发达,且幼鳝较为喜好在根系发达的水葫芦下栖息,水葫芦生长相对独立,可以轻易分开,便于及时提取其根部附着的黄鳝幼苗。而喜旱莲子草因为在水浅的繁殖网箱内易于将根系扎入泥土,对提取幼鳝苗造成不便,故不适合在繁殖网箱内使用。幼苗培育网箱前期可以选择水葫芦,后期应及时更换成喜旱莲子草,因水葫芦在秋季后逐渐枯萎死亡,死亡后腐烂泥化,在网箱内难以清除,造成越冬网箱环境恶化。

成鳝养殖网箱和幼苗培育后期的网箱宜选择移植喜旱莲子草,因该草根系发达,根系之间也有一定的空隙,便于黄鳝攀爬和栖息。同时其生长期长,即使冬季也能避免根部快速腐烂破坏水质。通过多年实践证明,喜旱莲子草是黄鳝网箱养殖的最佳选择。

在网箱安装好后,投放鳝种前15-20天将水草移植到网箱内,经过20天左右生长,水草就可达到满足黄鳝栖息的要求。如果水质偏瘦,为加快水草的生长,也可以在网箱内局部施用尿素或者复合肥。移植的水草最好在水质清瘦的洁净沟渠获取,旱地收割为好。对于水沟收割的水草,在放入网箱之前,将水草在开阔平地上,用敌百虫、阿维菌素兑水喷洒,用竹棍不停翻转,使附着在水草上的水蛭、草虫、田螺等脱落,避免带入网箱侵袭黄鳝。

4 亲鳝投放

4.1 放养时间。繁育用的亲鳝应为人工养殖1年的个体,也可选留体表无伤,体质健硕的野生亲本。雌亲鳝以体长20-30cm、体重75-100g的个体为好。雄亲鳝应选择体长40cm以上、体重在100-150g的个体为好。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亲鳝的投放时间应选择在每年4月20日-5月15日之间,水温在22℃以上(水霉病在水温保持在22℃以上后不易发生),选择晴天上午投放。一般1.5m2的网箱内可放养2-4尾雌鳝和2尾雄鳝,雌雄比为1∶1或2∶1。

4.2 亲鳝选择。供繁殖的亲鳝以上年自行培育的为最佳,因为自行培育的亲本质量能保证,初春温度升高后少量投饵,利于亲鳝性成熟,提高怀卵量。亲鳝也可以选用野生黄鳝,应选用笼捕的黄鳝。在雌雄的分类上可以采取盲选,即尾重75-100g以下的定为雌鳝,100g以上的为雄鳝。

对于不能自行培育亲鳝的,可以选择6月上旬至7月上旬,连续4天以上晴好的天气选留亲鳝,为第二年繁殖做准备。因5月份之前水温不稳定,7月中下旬处于雨季,而6月份正是野生雌鳝产卵盛期,体质羸弱,选留亲鳝成活率低。通过反复实践证明,天气因素是影响黄鳝进箱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连续晴天,水温、气温相对稳定的天气,放养成活率高;晴天放养,两三天内遇到阴雨天气,放养成活率显著降低。

4.3 鳝种消毒。投放前用10-15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20分钟,水色呈苋菜汤淡紫色即可。在浸泡过程中剔除受伤、体质弱的个体,并进行大小分级。在消毒溶液中放入适量多维,减少黄鳝应激。

4.4 亲鳝培育。亲鳝在繁殖期间摄食减少,应降低饵料投喂,适量投喂冰冻蚯蚓和冰鲜鱼糜混合物,并注意观察摄食情况,防止亲鳝拒食造成网箱内环境污染。规模繁殖场可以考虑自行培育水蚯蚓作为亲鳝、幼鳝饵料,确保饵料的新鲜度,降低繁育成本。本站在安徽省水产研究所的协助下,建立一个面积120亩,小网箱3000余只的苗种繁育基地,新建30亩的水蚯蚓生产基地,提供黄鳝苗种饵料。经过三年的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 繁殖和幼苗提取

5.1 排卵界定。一般在5月中旬—6月下旬是黄鳝繁殖的盛期,随当年气温变化提前或推后。对每只网箱都要经常观察,一旦发现在洞穴口或水葫芦周围有泡沫状物体,说明亲鳝已经做好筑巢产卵的准备。此时要谨慎观察,如果泡沫易分散,说明亲鳝接近排卵期。如泡沫形状稳定,用竹枝等轻轻拨开泡沫,可见淡黄色卵粒,证明产卵受精成功。在此期间要勤于观察,同时要轻巧操作,避免惊扰交配、排卵的亲鳝。

5.2 幼苗提取。建立完善的繁育记录,对所有网箱都要编排序号,便于记录排卵时间。排卵后,约7-10天左右必须及时将幼苗提取转幼苗网箱培育。因为从受精卵孵化到前期卵黄囊吸收,再到可自由活动觅食整个过程约10天(视气温变化略有提前或推后)。提取幼苗过早,受精卵胚胎发育未到眼点期前分离,孵化率低。也不能等鳝苗已能自行平游再提取幼苗,因能平游后,幼苗离开水葫芦根系的几率增加,不易于集中提取幼苗,同时也可能被其他亲鳝摄食。所以必须准确记录产卵时间,及时提取幼苗另行培育。

6 幼苗培育

6.1 网箱培育。选择面积2m220-30目的网箱,网箱内提前培育水葫芦,水葫芦面积约占网箱的50%左右,一只网箱放同日提取的黄鳝幼苗3-4窝。放苗后要及时投喂鲜活水蚯蚓供幼苗摄食。鲜活水蚯蚓量要保证充足,并在专池内利用微流水反复冲洗,洗净水蚯蚓携带的污物。也可以用聚维酮碘、高锰酸钾消毒5-10分钟,再用清水漂洗干净后投喂。

6.2 小网格培育。为提高幼苗成活率,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制作小网格,小网格选用30目的网片制成,体积约0.5m3,每只网格投放水葫芦3-4棵,放1窝幼鳝苗,保证鲜活水蚯蚓足量供应。

6.3 幼苗分箱。网箱培育幼苗,普遍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幼苗个体差异明显的现象,如果不及时分箱,幼鳝相互残食会导致成活率下降。因此,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要选择晴好的天气,对幼苗按照规格大小进行分箱,每只大网箱放养1000尾左右。

6.4 幼苗饵料投喂。幼苗长度达10cm以上后,可以逐渐过渡到投喂混合饲料。驯食前期用冰冻蚯蚓(活新鲜水蚯蚓)混合少量新鲜鲢、鳙鱼肉糜,驯食成功后逐渐增加黄鳝专用配合饲料的量,最终达到新鲜鲢鳙鱼肉糜和黄鳝专用配合饲料各占一半。经验表明,这种投喂比例黄鳝生长速度适中,不易发生疾病。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每日投喂量为黄鳝体重的4%-6%。水温降到10℃以下时可停止投喂。水温在20-28℃时,黄鳝摄食旺盛,应保证投喂量,每天上午和傍晚各投喂一次。水温低于20℃或高于29℃时,每天傍晚投喂一次即可。黄鳝投饵以当天全部吃完为准,残饵在次日早晨要及时清除。为提高幼苗越冬成活率,建议9月下旬开始,降低黄鳝配合饲料的比例,逐步下降到10%左右,减缓黄鳝的生长速度。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保肝护胆的中草药、氨基酸多维等,连续拌饵投喂5-7天,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力,为越冬做准备。

6.5 幼苗网箱水质调控。每天清晨要查看网箱内饵料台,是否有残饵剩余,并根据幼苗摄食强度适时调整投饵量。每个3-5天在网箱内均匀投放3-5粒过硫酸氢钾颗粒净化水质,消解氨氮。网箱外干撒芽孢杆菌颗粒,或者遍洒EM菌、光合细菌等,确保网箱内外水质有利于幼苗生长。

7 日常管理

7.1 夏季防暑。夏季注意防暑工作,水位不宜过浅,防止水温过高影响黄鳝生长。充分利用网箱内的水草遮荫、避暑。必要时,可以安装防晒网,既起到防晒作用,也能对野鸟侵袭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

7.2 定期换水。池塘应根据水质、水色、透明度等情况定期换注新水,一般夏季一周换水一次,秋季7-1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全塘的1/5为宜。

7.3 秋季防应激。皖中地区秋季天气多变,水温不稳定,黄鳝极易产生应激反应。此时应在饲料中加入多维、保肝护胆类药物,防止黄鳝应激。同时,适当减少饵料中配合饲料的量,降低饵料中蛋白含量,避免黄鳝生长过快,抑或发生肝胆综合症。

7.4 冬季防冻。当冬季水温降到10℃以下时,黄鳝停食并逐渐进入冬眠,此时应及时做好防冻、越冬工作。逐步加深水位,使水位保持在1-1.2m,在网箱上加盖塑料薄膜,也可以铺少量稻草遮蔽防寒。皖中地区每年1-2月份暴雪冰冻天气较多,要特别注意做好防寒防冻工作。如若遇到寒冷天气,水面大面积结冰,还要采取破冰措施,分片击碎冰面,防止水体长时间缺氧。也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在极寒天气来临前,全塘干撒颗粒氧一次,提前改善水体溶氧状况。

8 病害防治

黄鳝病害以预防为主,治疗难度较大,一旦发病,建议用药对症治疗2-3天,如果仍不见情况好转,建议分箱或者将疑似发病黄鳝全部起捕处理。因此,池塘网箱养殖黄鳝要本着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防止黄鳝发病的主要措施:

8.1 清池消毒。在放养鳝种前,要彻底清池消毒,消灭池中病原体和其他敌害。一般用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待5-7天药力消失后,先行加注新水,再等3-5天毒性消失后方可投放鳝种。

8.2 避免在连续阴雨天操作。阴雨天水中溶解氧低、氨氮较高,水温偏低,水温气温温差大,空气湿度也大,此时进行幼苗提取或者并箱、换箱操作,黄鳝极易产生应激反应,进箱后易出现全身出血等症状,难以治疗。

8.3 定期预防。发病季节,定期在鳝池中泼洒过硫酸氢钾、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等,也可以全池泼洒芽孢杆菌、EM菌、光合细菌、乳酸菌等调控水质预防鳝病。每半月用聚维酮碘消毒食场1次,泼洒在食场周围。也可以定期在食台附近投放聚维酮碘颗粒。在饲料中添加入大蒜或三黄粉,预防细菌性疾病。目前有的微生态制剂生产厂家生产拌料王、五黄水康露等肠道调理非药品添加剂,也可以定期拌饵使用,提高黄鳝机体免疫力。

图1 黄鳝繁殖网箱设置区

8.4 疾病隔离。当某一个网箱发生传染病时,分析发病原因,如果是偶发因素,一定要将该箱黄鳝全部起捕,防止疾病传播蔓延。如果是网箱局部环境恶化导致,可以剔除发病或体质偏弱的黄鳝,将其他体质尚可的黄鳝转箱,转箱过程中注意轻柔操作,避免引起新的应激。发病网箱用过的工具,再次使用前必须用聚维酮碘、漂白粉消毒或在阳光下曝晒。

猜你喜欢
水葫芦黄鳝网箱
水葫芦
网箱养鱼中的网衣清洗方法
高密度聚乙烯(HDPE)近海养殖网箱框架抗弯刚度分析
一道样本的数字特征与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交汇问题
黄鳝料占全国的70%,今年特种料将激增40%,看这家企业如何再造辉煌?
桃子湖的水葫芦
水葫芦
10kV配网箱变局放检测案例分析
水葫芦的秘密
黄鳝销售价格出现“倒挂”,散养户亏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