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智慧医养结合模式探讨

2018-10-18 10:53马正君孙莎莎
卫生软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医养远程养老

马正君,孙莎莎,李 翔

(北京老年医院公共事业办公室,北京 100095)

根据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3亿,占总人口的16.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5亿,占总人口的10.8%。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约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比现在美、英、德三个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已经提升到了“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的战略高度。老年人对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则有效地整合了养老和医疗服务资源,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改善失能老人健康状况的有效举措之一。因此,发展“医养结合”这一新型养老模式势在必行[1]。该模式有效结合了医疗卫生服务技术与生活养老保障,是社会迫切需要的一种可负担、可持续的老年人综合服务模式,并且受到了老人的普遍认可[2]。

智慧医疗(Smart Healthcare)是构建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最优化的医疗体系[3],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诊疗服务系统和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区域医疗服务系统的信息标准化和互联互通;面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突出“医”和“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智能化系统[4]。在此基础上,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关于印发《关于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京民福发〔2017〕407号)中联合发起了北京地区远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及海淀区试点建设项目,建立以北京老年医院为中心的医养联合体,通过互联网工具——专家APP、家庭医生(家医)APP、养助APP、微信,基于远程智慧平台开展医养服务。老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养老院里,即可与三级医院专家实现远程医疗,实现区域内医养结合、分级管理、资源共享、服务协同,提升北京地区医疗养老服务能力,改善北京地区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本文介绍了北京远程智慧医养结合模式的具体做法,分析了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远程智慧医养结合模式的主要内容和做法

1.1 成立远程智慧医养联合体

医养联合体成员单位包含:北京老年医院等海淀区范围内多家三级、二级医疗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养老驿站、养老培训机构、为老服务组织等。本模式的软件平台由北京智慧医养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完成。

1.2 开展个性化健康管理

利用互联网,基于个体的健康现状,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中的相关规范,提供档案管理,并提出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指导方案。并基于个体的健康档案和智能健康监测设备,为高风险的老年人提供紧急援助服务,以利于健康维护和疾病预防,降低医疗开支,提高生命质量。通过与北京老年医院及所属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合作,利用研发的平台系统,为社区和养老机构内的老年人提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服务类型包括:①各类健康指标监测,如血压、血氧、血糖、体温、心率等;②中医体质辨识,体质辨识表能评估出老人的中医体质,辨证施治;③老年综合评估,通过对日常能力评估、抑郁评估、营养评估、社会支持评估等量表对老人全方位评估后综合管理老年人健康。

1.3 实施远程支持慢病管理

北京老年医院等三级医院专家远程医疗支持医养联合体成员单位的家医团队开展慢病管理。三级医院的专家于约定时间在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医团队在入户家访时遇到不能解决的慢性病管理等医疗问题,通过移动端APP随时向所需要的专家发起远程医疗请求,在共享患者病史资料基础上,专家负责解答家医团队的疑问,达到加强基层医疗水平和分级诊疗目的,提升家医团队上门入户的医疗服务和慢病管理能力。

1.4 提供居家养老助医服务

根据北京市最新发布的《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通过医养联合体成员单位,提供居家养老的助医服务。北京老年医院与医养联合体内的社区医院合作,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及慢病管理服务,有效融合现有的公共卫生体系,研发了助医服务内容相关的系统,助医服务员利用智能健康医疗设备,提供与之相应的服务,促进居家医养结合的发展,建立居家健康跟踪系统。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提前预见健康异常的老人,便于及时导入医疗照护。

1.5 实现医疗、养老机构内远程医疗咨询

医疗与养老机构之间可以开展远程医疗。通过远程智慧医养服务平台系统,实现医养联合体内三级医院专家、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养老机构医务室和患者之间的远程会诊、远程门诊、网络健康咨询。根据患者情况,社区和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端APP随时向老年医院值班医生发起远程医疗请求,值班医生负责及时解答相关的医疗疑问,可以提升社区和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落地医养结合服务的政策,详见图1。

图1 远程医疗流程图

2 远程智慧医养结合模式的初步成效

北京老年医院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借助社会医养服务平台建立以北京老年医院为中心的医养联合体,通过互联网+远程+智慧医养模式,实现区域内医养结合、分级管理、资源共享、服务协同。在开展远程智慧医养结合工作8个月期间共服务11,864名老年人,累计采集体征监测信息37,461条数据,为养老机构查房64,726人次,处理各级别报警信息10,779条,开展8392次远程医疗。实现了医院、医生、社区老人、家属、养老机构的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做到真正的互联网+医养结合。

3 讨论

3.1 现行医养结合模式的弊端

目前虽然我国在大力开展医养结合模式,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投入不足,服务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服务收费水平偏高,服务内容单一僵化;政府多头管理,政策扶持落实难等。针对上述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供给主体的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必须多样化,应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针对性的定制服务内容;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制定并落实相应的优惠政策[5]。医养结合服务的供方主体不仅涉及医疗机构,还包括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等场所,还会涉及政府管理部门等,但目前并未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质量管理与评价机制也没有得到落实,影响了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6]。我国当前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是分别运营及管理的,部分养老机构虽然内设有医务室,但受到诊疗水平、医疗设备等方面的限制,对一些患有慢性病、突发疾病的老人无法满足长期的需要。而医院的服务目标是为全体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也不能成为老年人的养老场所。 “医养结合”模式将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统筹协调起来,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减轻家庭负担,是实现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必然举措[7]。因此构建什么样的医养结合模式以及怎么样完善医养结合模式对于老人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3.2 远程智慧医养结合模式的优势

通过远程智慧医疗的医养结合模式,把三级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带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和老人家庭,实现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电子签约服务,慢病管理等政策的落实。通过远程医疗,提高了基层医院和养老机构的业务能力和诊疗水平,可使老人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通过规范化巡诊查房全面管理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老人健康情况,切实全方面的为老人实现医疗相关服务,促进老人身体健康。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在必须具备各类健康养老数据管理和智能分析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具备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管理机制,建立隐私数据管理和使用规范,保障用户隐私数据不被泄露或滥用,符合国家相关信息安全标准的要求。

智慧医疗已成为当前医疗卫生发展的趋势,发展智慧医疗、远程医疗对于促进卫生行业改革、推进行业创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医疗物联网技术、智能感知技术、信息联通融合技术、智慧决策等技术快速推动医疗模式转变,促进智能医疗体系的建立。通过其在医疗技术、服务模式及管理流程的改善和强化,能够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品质,维护患者安全,促进医疗资源共享[8]。目前我国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主要包括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站合作运行3种模式。医疗和养老资源之间的合作,是目前体制框架下实践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一种医养结合模式[9]。区域医养联合体的“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服务模式是“老有所医”与“老有所养”的有机结合,是养老、健康保障体系架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当前医疗与养老互相独立、自成体系的条块分割体制格局弊端的方法[10]。

3.3 远程智慧医养结合模式面临的问题

本项目在试点运行中发现 “远程智慧医养结合服务”降低了社会化医疗养老的成本,加强了基层机构的建设。开展互联网下的远程智慧医养结合模式,可使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有效的结合,不管是社区居家还是养老机构内的老人都能够享受到合理有效的医疗资源,并能为老人提供了更为理性、更个性化的照护,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老人往往对电子产品相对了解不多,需要家庭医生或者照护者的帮助;模式中医疗行为的费用报销问题;相关政策的扶持等。目前本课题中的远程智慧医养结合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相应的标准及规范,在以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技术及规范,做好效果评估,推动医养结合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医养远程养老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医养当兴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远程诈骗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