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结合:诗歌教学的“良方妙计”

2018-10-18 12:11孙娟
文理导航 2018年21期
关键词:表达绘画诗歌

孙娟

【摘 要】本文从图画的角度,提出画图说诗、读诗绘画和题诗作画等方法运用对丰富学生认知思维灵感促进作用。依据诗歌的特征,活化教学策略,利于学生在深入运用中提升语用敏锐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绘画;表达

诗歌是小学语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化知识和丰富认知视野的重要途径。然,诗歌的教学往往又是枯燥单调的,特别是单纯的说教式教学,必然会使学生陷入“昏昏然”的境地。从小学生感兴趣的绘画入手,注重以诗画结合的方式活化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获得更多深刻认知,便于学生强化识记运用;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深化识记的过程中找到诗画结合运用的有效途径,利于他们在主动运用的基础上生成丰富的思维语感。

一、画图说诗:表达“见闻”

画出图书来表达诗歌,能使得学生在获得更多深度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敏锐语感,便于他们在不断拓展延伸的基础上强化识记运用。在阅读理解诗歌的基础上,不妨请学生主動画出其中的物象,并融入自己的丰富想象,定能使得诗歌更有表达内涵。画图说诗,让诗歌散发出美丽的姿态。

运用画图,能使得学生获得更多丰富的感知。如,在三年级上册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文中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背景介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知,就“九月九日”“思亲”等关键词眼进行想象,要求学生从相应的提示中找到有价值的表达内容,让学生从重阳节、登高、佩茱萸等习俗中感受其中的浓浓思亲之情。在学生对该诗有了一定的感知后,不妨建议他们就其中的内容进行拓展想象,帮助他们强化识记。很多同学通过画出登山、戴茱萸等主要的物象,使诗歌整体具有一定的民情风俗和思念之感。很多同学结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了作者王维的浓浓思乡和思亲之情。根据这些图画进行描述相应的诗句,能使得学生在转变学习认知思维和方法的基础上获得更多不一样感触。

运用画图表达诗歌的主要内容,能使学生在不断聚焦中心要点的基础上形成更为深厚的认知语感,便于他们在主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强化识记。结合学生的不同理解感知,多鼓励他们从诗歌中找到绘画的素材,更能使诗歌教学富有生机活力,便于他们在主动尝试运用的过程中获得丰富认知体验。鼓励学生先自我绘画,利于其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获得更多深厚认知。

二、读诗绘画:描出“景致”

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好诗也是如此。多请学生运用朗读、默读、齐读、对读等不同的方式来读诗,不仅能唤起他们内心探究猎奇的好奇心,更能使他们在主动品味中找到有效的认知生成点。运用边读边画的形式来描述诗歌,能使诗中的丰富意境得以充分展现。

读诗绘画,让学生心中的思维想象力更加丰富。如,在学习柳宗元的《江雪》时,可先运用多种朗读的形式来帮助学生体味其中的内涵。很多同学通过对山、鸟、舟、钓等一系列词汇的描述,就其中表现的意境进行了独具匠心的解读。有的同学说,这是渔翁的一种怡然自得的休闲生活,通过以静写景,展现了一切的安静闲适之感,给人以一种豁达的心境。有的同学说,这是作者向往的生活,通过朗读发现了其中作者想向渔翁那样,在冰雪的世界中静一静,等等。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不妨建议他们运用画笔描绘出自己的读感。很多同学通过素描写生的手法,寥寥数笔画出了渔翁独自垂钓的场景,展现了白茫茫的一片,并通过配上柳宗元的诗来呈现其中不一般的精彩。

支持学生多读,让他们在反复揣摩的过程中找到有效的表达信息点,更能使得他们深化感知。结合学生的自我理解感知不同,鼓励他们多绘画,帮助他们从相应的诗歌中摘录相关的表达元素,更能活化认知。将阅读主动转变为自我认知的创作,更利于学生在整合诗歌物象与意境的基础上形成更多不一样发现,利于其深化感知。

三、题诗作画:生成“创意”

给学生尝试作诗的机会,并能通过绘画的形式进行介绍,更能使学生获得深度感知。题诗作画,能使学生的自我理解感知更有深度,更能生成无限创意。学生利用自身的想象思维模拟古人创作古诗,更利于其在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意义中强化实践运用。

题诗作画,让学生的理解感悟思维更加丰富和深远,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别》中,结合课文中相关内容解读,不妨建议学生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模板,建议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送别场景进行现场作诗。很多同学围绕送别时的场景,模拟“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写法,结合自己遇到的情形,写出了“八月桂雨飘香,十里长亭送别”“蒙蒙细雨来石城,恰逢故友到金陵”等。在学生题诗的基础上,可要求他们就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描述,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感知。

多发挥学生的表达才能,鼓励他们在模拟创作的基础上主动表达,更利于他们强化识记运用。突出题诗作画运用,能使学生有一定的认知,便于他们在主动发散思维想象的基础上有更多独特的感知。

总而言之,诗画结合教学模式的运用,让课堂更有生机活力,让学生的整体理解感知更有深度和广度。多从诗歌的物象与意境出发,给学生更多自由联想和想象的机会,能使他们在不断聚焦中心要点的基础上获得更多认知知识。探出物象背后的美丽,悟出意境背后的内涵,定能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诗歌,喜欢上吟诗作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苏文艳.解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对策[J].素质教育,2017(16)

[3]柏凤春.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6(31)

猜你喜欢
表达绘画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