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前概念评测,构建小学科学有效课堂

2018-10-18 12:11江俊桃
文理导航 2018年21期
关键词:科学小学教学

江俊桃

【摘 要】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认识特点,要有效基于前概念评测来更合理地构建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法,并且及时扭转学生一些不正确的前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对事物新的正确认识。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前概念评测;小学;科学;教学

小学科学课程具备非常浓厚的趣味性,其中涉及的绝大多数内容都取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对平时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碰到的一些典型问题展开的更为科学深入的分析判断。基于这样的学科特点,很多时候学生在接触这门课程时很容易受到前概念的影响。由于涉及的教学主题和学习内容都是学生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因此,学生很容易先入为主的受到自己已有认知的影响,即使其中的很多认识可能并不正确。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思维习惯和认识特点,要有效基于前概念评测来更合理地构建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法,并且及时扭转学生一些不正确的前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对于事物的新的正确认识,这才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需要实践的一个基本目标。

一、进行必要的教学前测

在以前概念评测作为向导来组织构建小学科学课堂时,教师首先需要做必要的教学前预测。很多时候,讲到一些学生熟悉和了解的内容,尤其是那些在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内容时,学生很容易受到前概念的影响。教师不仅要了解这一点,还要相应了解学生已有的一些前概念,了解学生思维认知上的偏差,这样才能够让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更强,让教师在有效的教学准备的基础上,找到纠正学生错误认知的思维引导方法与模式。进行合理的教学前测有一些相应的实施基础,一方面,教师可以提前就教学主题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和学生交流讨论,在讨论中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学生对于这个主题的认识,学生的各种前概念也可以充分暴露出来。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课堂上教师要能够灵活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教学实施方向的调整变化,以适当的指导和教学引导化解学生认知上的偏差,促进学生头脑中正确观念的形成。

比如,在教学“空气”相关内容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存在“空气并非物体”的前概念,在学生的认知中难以理解空气会有重量……倘若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学生的这些前概念就立刻引导学生建立新概念,即空气需要占据相应的空间,而且还有重量的这些概念,便不能优化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真正令学生前概念清晰显现出来,才能在清楚了解学生这些已有认知的背景下,再来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或者探究主题,这才是学生开始探究“空气占据相应空间”这一属性的良好教学起点。因此,在基于前概念评测的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充分进行教学评测,要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制定合适的教学推进与实施环节。

二、对认知冲突合理预设

鉴于学生对很多学习主题已经产生的前概念,学生很可能在接受新的事物或者知识内容时存在认知冲突,这种状况会时有发生。教师一定要对于各种认知冲突展开合理预设,并且在教学设计阶段就针对可能会产生的这些冲突和问题来设计后续的教学实施过程,让冲突可以化解,然后帮助学生逐渐建立新的正确的认知。这样的教学实施方法会让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得到良好应用。教师可以有意识的从学生的错误认知出发,让冲突发生,然后设计教学活动或者实践任务,让学生在探究中一点点发现差异,意识到自己过往认知存在的问题。这会极大地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实践效果,学生对于正确概念和知识内容也会有牢固掌握。

比如,学生在学习“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有关知识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们可明确,一些学生的前概念为“声音通过挤压形成”,例如,挤压塑料便可形成声音。而一些学生则提出相反的观点,即挤压纸张无法发声,而是需要通过摩擦发声。还有一些人则认为直尺无法通过摩擦以及挤压的方式产生声音。学生的这些前概念都会直接为大家以正确的方式理解与看待声音产生的模式带来冲突。教师可以首先鼓励大家积极表达,将自己的各种理解都加以呈现,再来透过逐渐的教学引导和实证研究,让学生慢慢发现自己认知上的误区,逐渐将正确的理解注入到头脑中,实现对于知识的良好吸收。

三、在探究情境中树立科学观念

学生的很多前概念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他们对问题的认识相对片面,或者是无法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所导致的。教师在具体的课堂实施中,切忌回避或者忽略学生的这些前概念,而是要让学生已有的各种认知充分暴露出来,这样才能够给教师指引相应的教学方向。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探究情境,让学生基于自己的前概念和已有认识展开问题的探究,在过程中慢慢发现这些认知上的偏差,进而逐渐转变观念,让正确的认识进入思维体系中。在这样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理解与吸收实效会更高,这也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有效的基于问题探究的背景下,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学习“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关知识时,学生有这样的前概念:水果是生吃的,蔬菜有些熟吃,有些生吃,肉食全部是燒熟了吃。于是上课开始后,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探究情境:学生在教师选取的丰富探究材料之中,慢慢品尝食物,体会感受和接触各种食物。慢慢的学生发现,其实很多水果也可以熟食,而有些肉类则可以生吃,学生过往的认知被很大程度颠覆。这个探究环节给学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自己的前概念或者说刻板印象很多时候是不正确的,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对自己错误认知的颠覆,让学生产生了更浓厚的对科学课程学习探究的欲望。

【参考文献】

[1]王静雁.迁移前概念,设计有效的科学教学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年12期

[2]黄勇.以科学探究重构科学概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年02期

[3]季荣臻.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8年02期

猜你喜欢
科学小学教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