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办学 捆绑式发展

2018-10-18 12:02柴安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8年7期
关键词:校区办学学校

柴安成

每天一大早,安陆市赵棚镇杨兴小学的卢文燕等六位老师就乘车来到三公里外的大合小学,随车携带的有33名学生的早餐、午餐食材,以及当天上课所需的教具;结束一天的教学任务后,再集中乘车返回杨兴小学。

从2017年9月起,杨兴小学全面代管大合小学,实行一校两区统一管理。杨兴小学教师轮流到大合小学任教,两校统一作息时间、统一教学教研活动、统一生活标准,同步发展。

安陆市现有学生数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16个,如何破解新形势下小规模学校的发展难题,做强教育托底工程,探索乡村教育振兴之路?我们走进赵棚、洑水两镇,找寻安陆乡村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样本和密码。

全面托管,大合小学的凤凰涅槃

杨兴小学校长杨泽斌介绍,在一体化办学之前,只保留三个低年级(一至三年级)的大合小学,坚守三尺讲台的是4位年近花甲的教师,学校课程课时无法开足开齐,学生流失严重。接管之后,杨兴小学派出一名副校长负责大合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杨兴小学校委会成员轮流到大合小学值日巡查。

赵棚中心学校制订了杨兴小学全面托管大合小学的三年办学规划,确定“123”工作措施,分别是:“一个发展目标”:用3年时间,整合两校教师资源,有效促进两校教师专业化成长,完善校园文化,创新联合办学思路,打造联合办学亮点,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找准两条发展路径”:建设好两校的校园文化,打造两校“传承感恩文化”的特色;加强教学管理,打造两校无分别的高效课堂模式;“突出三个帮扶重点”: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帮扶,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工程帮扶,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帮扶。

赵棚中心学校负责人介绍说,“123”工作措施整合了两校资源,确保了大合小学的良性发展。全面托管后,大合小学师资紧缺问题得到解决,常规管理日趋规范,“班班通”得到充分应用,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在最近举行的全镇调考中,大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语文数学学科双双获第一名好成绩。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大合小学的学生兴高采烈地参加了杨兴小学的会演,完美诠释了“两校一家亲”的新定义。

抱团发展,东方红小学的希望之旅

作为赵棚镇最偏远的乡村学校,东方红希望小学位于安陆、孝昌、广水三县交界的崔兴村,距离赵棚中心集镇达6.3公里。学校现有一至六年级学生104名,还办了一个学前班。14名教师,其中6名即将退休,虽然连续多年通过新教师招聘进行了部分补充,却因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师资青黄不接,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教学质量堪忧。

近年来,赵棚中心学校先后组织中心小学5名教师采取支教方式,缓解东方红希望小学教师不足的问题。如何让东方红这所百人小规模学校摆脱发展的困局,共享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2017年9月,赵棚中心小学与东方红希望小学正式启动一体化办学改革,走抱团发展之路。

中心学校首先对希望小学的校委会班子进行了整合。由中心小学校长杨光杰兼任希望小学校长,镇中心小学工会主席侯修国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对原有政教、教学、后勤等管理团队也进行了优化,选派了中心小学陈杏花、郑晶晶两位骨干教师到学校任教,担负起紧缺学科的教学工作,重新建构学校管理和教学秩序。

其次,建立起一套与中心小学一脉相承的教学、教研、学生德育与发展、后勤服务等方面的管理体系,实现同频共振,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文化共建。希望小学王梦琪老师到中心小学跟岗学习,比学赶超氛围激发了教师干事创业热情,柳佳迪等一大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学校呈现出一片崭新面貌。

不仅如此,镇中心小学积极帮扶,帮助希望小学逐步化解学校债务,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目前,由爱心人士计划捐资120万元的综合楼项目也即将启动建设。

谈到今后两校抱团发展的思路,杨光杰说,除教育资源配置上向希望小学倾斜外,更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环境,建立两校师资流通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两校一体化发展。这才是小规模学校实现长远发展的希望所在。

一校两区,三陂小学的破茧成蝶

三陂小学并不在交通便利的安陆市三陂港,而在人口集中的文桥村。20世纪90年代,由于新316国道改建及火车提速撤站,以及水运停航,邻村文桥村抢先临近国道建起集贸市场和新村,集市从三陂老街转移走了,接着居民逐步迁走,曾有“小汉口”之称的三陂港就此没落,变成一个废弃的空心村。

学校虽建在新集市所在地文刘村,由于远离城区,教师不愿去,留不下来,或以身体健康、家庭原因为由申请病休、请假的情况较为普遍。调配难,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教育教学质量严重下滑。其次,洑水镇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到中心集镇或城区购房一时风起,再加之进城务工随迁就读政策的出台,三陂小学生源流失十分严重。

三陂小学的发展困境也是很多农村学校当前面临的一种恶性循环。

2016年8月,洑水中心学校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结合全镇教育实际,决定将三陂小学并入洑水中心小学,构建“一校两区”一体化办学格局,实现中心小学本部和三陂校区同步发展,助力农村小规模学校走出发展困境。

作为改革的第一步,洑水中心学校解散了原三陂小学的管理团队,由中心小学校长徐亮负责“一校两区”全面工作,任命王义娟为中心小学副校长,负责三陂校区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选派一名后勤主任和教务主任,在校区选拔一名政教主任和一名工会主席,两区兼顾,强化了管理,凝聚了人心。

为解决教师调配难的问题,中心小学从本部选派5名教师作为学科业务骨干,勇挑重担,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融合、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等方面都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给三陂校区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而对于原三陂教师,根据每位老师的能力和特长,在开齐开足课程的前提下,合理进行人事分工,让老师们找到了尊重感和成就感。一些即将退休、在家休息的教师也纷纷重回教学岗位。

由于三陂校区远离城区,教师们上下班交通不便,中心学校于是依照路途远近给予教师适当车补,同时保障教师就餐环境和就餐质量,让每一位在三陂工作的老师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人文关怀。

管理是提升质量的关键。改革初期,本部依照分校区的工作计划定期选派政教管理人员到分校区指导各项管理制度落实,细化常规细节,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将全勤奖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作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力抓手。教师代表参与学校大宗采买,校区负责人签字确认,本部校长审核后方可报账,做到公开透明。

在教学教研工作中,本部积极做好统筹,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各项工作同步施行,三陂校区教师得到迅速成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书香流韵”校园文化初步形成,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特长发展特色初显,全方位育人成效初显。

新航程,新面貌,在本部的支持下,三陂校區对办公室、功能室进行了重新布置,更换了所有的办公桌,整修学校环境,打造“活力三陂”校园文化,布置幼儿园操场和幼儿活动区域,崭新的校园环境让家长们连连点赞。

洑水中心学校校长方昌富表示,将进一步提升“一校两区”一体化发展样本功能,在资源共享、同步发展等方面继续探索,着力提升镇域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文刘村支书赵国春目睹了三陂小学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对“一校两区”改革深有感触地说:“以大带小,农村教育这么办,村小发展就看到了希望。”

两个试点乡镇中心学校立足实际,充分发挥中心学校的统筹作用,推进区域内小规模学校整合托管,协同式办学,在协作体系内实行教师“一并定岗、统筹使用、轮流任教”,充分激发了乡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研活动、学生活动和教师调配管理上,共享资源,同步成长,为镇域内小学协同发展找到了一条新路。

(作者单位:安陆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周小益

猜你喜欢
校区办学学校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学校推介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