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养老机构不同年龄阶段老人生活心理满意度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2018-10-18 12:03富爽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生活满意度养老机构相关因素

富爽

摘 要:随机抽取西安市10个市辖区中12个养老院为调查现场,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500名老人进行调查和访谈,以探讨西安市养老机构不同年龄阶段老人生活心理满意度及其相关因素,为更适应各年龄阶段老年人的养老机构体系的建设提供策略理论依据。研究发现,在养老机构中的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不同。因此,养老机构应实施适应各年龄阶段老年人的养老机构体系建设策略及提供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理论保障。

关键词:西安市;养老机构;不同年龄阶段;生活满意度;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C913;F0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20-0093-02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1999年,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属于人口老龄化的开始阶段。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普查人口总数的13.26%,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超过1 500万人,残疾老人4 500万人,老年痴呆症患者未来20年将达到1 020万人,中国已逐渐演变成一个以消费为主导的老龄化社会[1]。

法国研究者认为,应从年龄的角度考虑老人生活的不同阶段,为其提供各种方便和服务。他们把老年阶段划分为60—69岁(标志是适应退休并为高龄做好准备)、70—79岁(标志是出现各种缺乏活动的现象)、80岁以上(标志是力求保持或恢复自主性)三个时期。我们认为,老年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生活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影响他们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也不一样,那么在养老机构中的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他们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应该也有不同。本项目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在养老机构中不同年龄阶段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響因素,为西安市更适应各年龄阶段老年人的养老机构体系的建设提供策略理论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西安市内多种类型的养老机构(包括公办养老机构、私营养老机构、福利院及老年公寓和护理院)内生活的老年人。并将老年人按年龄阶段划分为三个群体,即低龄老年人(60—69岁),中龄老年人(70—79岁),高龄老年人(80岁以上)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对象要排除思维不清或语言障碍无法有效沟通的老年人。

2.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养老机构中的老人。发放500份问卷,每个调查员协助5名老人完成5份调查问卷。做好两个确保:确保每个调查员抽取至少2份高龄老人的调查问卷。确保每个种类的养老机构都能有30份以上的调查问卷,如果不够则舍弃这一种类的养老机构,不将其纳入调查中。预调查经过培训的养老护理员,主要了解其所在养老机构的类型和老年人的年龄分布。然后运用生活满意度指数A(Life St-isfction Inex)自评量表,简称LSIA和一般情况调查设计调查问卷。LSIA由20项同意—不同意式条目组成。生活满意度量表[Life Stisfction Scles(Neugrten,Hvighurst,& Tobin,1981)]也可测量老人生活满意度,其包括三个独立的分量表。其一是他评量表,即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Ife Stisfc-tion Rting Soles),简称LSR;另两个分量表是自评量表,分别为生活满意度指数A(Life St-isfction Inex )和生活满意度指数B(Life Stisfction lnex B),简称LSIA和LSIB。LSR又包含有五个1—5分制的子量表。LSIA由与LSR相关程度最高的20项同意—不同意式条目组成,而LSIB则由12项与LSR高度相关的开放式、清单式条目组成。由于养老院的老年人群因机体退化及慢病困扰,在不同年龄段丧失功能的不同,需求也不尽相同。采用日常生活量表ADL测量,其共有14项,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共6项:上厕所、进食、穿衣、梳洗、行走和洗澡;二是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8项:打电话、购物、备餐、做家务、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药和自理经济。评定时按表格逐项询问,如被试者因故不能回答或不能正确回答(如痴呆或失语),则可根据家属、护理人员等知情人的观察评定。评定结果可按总分、分量表分和单项分进行分析。总分量低16分,为完全正常,大于16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最高64分。单项分1分为正常,2—4分为功能下降。凡有2项或2项以上≥3,或总分≥22,为功能有明显障碍。其一般情况,如功能状态,起居照护,生活状况、功能缺失、助餐服务、助浴服务、帮助老年人完善功能等辅助用具服务,满足其独立生活需求康复护理等,均将影响其生活质量,故作为调查一般情况。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及多元回归法对数据进行整理,以生活满意度指数A,即LSIA为应变量,在方差分析中与LSIA相关的因素设为自变量,采用统计方法多元回归进行解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陕西省由于社会经济落后和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中的波动,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全省人口出生率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老龄化晚了将近4年。也正是基于这一因素的影响,使得陕西省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比重高、增速快、农村高于城市等明显特征。调查结果提示,实验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影响因素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2.不同年龄阶段对生活需求的比较结果提示,西安市老龄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陕西省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有383.4万人。5年间,全市人口增加了60多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到增量的63.79%,70岁以上人口占老龄人口六成以上,8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占比由“十二五”初的13.22%上升到16.05%。数据显示,西安市人口的老龄化特别是高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同时,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比重较大,失独老人也不断增多,2013年西安市60岁以上失独老人达到5 090人。西安市养老模式当中,不管是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托老所等)、养老院养老(敬老院等)还是其他方式养老,主要还是通过家政生活护理及养老机构养老。老年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生活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影响他们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也不一样,那么在养老机构中的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他们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就应该有所不同。实验组根据不同需求给予相对应生活、心理支持方式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老年人对生活的心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不同性质的养老机构养护需求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三、讨论

目前,我国老龄化既呈现出发展中国家的共性,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老龄化速度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日渐突出,老龄化先于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

1.老龄人口基数大,这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突出的特点。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1999年,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属于人口老龄化的开始阶段。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普查人口总数的13.26%。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超过1 500万人,残疾老人4 500万人,老年痴呆症患者未来20年将达到1 020万人,中国已逐渐演变成一个以消费为主导的老龄化社会。

2.我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老人状态及其影响心理满意度的措施欠跟进。“421”和“8421”倒金字塔式的新型家庭結构形成和“空巢家庭”增多,使我国劳动人口的抚养比达到了3∶1,传统的几乎100%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其中以本文应用的LSIA最为常用。就其内容主要包括对过去生活的评价,对目前生活状况的纵向横向比较和对将来生活的展望态度这三方面的正性、负性情感。这是一个反映主观内容的指标,毫无疑问,它受到众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经济、健康、日常生活功能、情绪等,对此已有研究报告[2]。但对不同年龄组的老人,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则尚少报告。本次调查总体上与各家所报告的结果一致,即城区多数老年人对晚年生活的满意度中等偏上,并受到健康、经济、ADL、情绪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

3.老龄化速度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日渐突出,老龄化先于国民经济发展。从年龄的角度考虑老人生活的不同阶段,从而为其提供各种方便和服务。把老年阶段划分为60—69岁(标志是适应退休并为高龄做好准备)、70—79岁(标志是出现各种缺乏活动的现象)、80岁以上(标志是力求保持或恢复自主性)三个时期。在70—79岁组中,ADL跃居为等二位因子,而在其他两组却未进入方程。其可能的原因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高和躯体疾病的发生而增加,但它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还决定于心理期望与现实的冲突。70岁以前,身体状况尚好,严重影响ADL的中风、巴金森氏症、痴呆综合征的发生率低,所以ADL尚未有明显影响,其功能下降发生率仅3.2%。70岁以后,老人心理上还一如既往地认为自己能做的事事实上已心有余力而不足,其时,ADL功能下降期望与现实的冲突最为剧烈,从而影响到生活满意度。80岁以后,虽ADL功能下降发生率高达18.2%—33.8%,然而此时的老人已服老,能坦然地面对存在的困难和接受别人的照料[3]。

我们认为,老年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生活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影响他们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也不一样,那么在养老机构中的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他们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应该也有不同。

参考文献:

[1] 申群喜等.广东城镇空巢老人的养老生活状况及问题分析[J].西北人口,2012,9(1):42-45.

[2] 何燕玲,张明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增刊),1998,(10):37-39

[3] 陈志霞.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4):65-67.

猜你喜欢
生活满意度养老机构相关因素
治理视域下武汉市养老机构发展问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体育活动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的相关分析
剑杆织机设计与人机工程相关因素分析
城市农民工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
我国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的概念性框架及其政策建议
大同市第一代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