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一生尝遍甘苦书中说尽情仇

2018-10-19 09:16
遵义 2018年19期
关键词:单田芳评书曲艺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在评书天地里,很多人对他的评书耳熟能详。9月11日,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因病在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84岁。

1934年,单田芳出生于辽宁营口市的一个曲艺世家,母亲是西河大鼓的知名艺人,父亲是弦师。时代的变化、家庭的离合,年少的单田芳早早扛起家庭重担,走上了说书的道路。1954年,他正式走上评书舞台,1955年,加入鞍山曲艺团,他的艺技突飞猛进,事业蒸蒸日上。“依靠说书有了经济收入,也有了社会地位”,单田芳形容这是他的第一次新生。

“文革”后的1979年,单田芳的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他所播讲的评书风行大江南北。单田芳说,这是他的第二次新生。

“有井水处,听单田芳。”单田芳的评书艺术作品来自生活、源自民间,把握艺术气脉、跟随时代发展,以鲜明的大众化语言特色获得了人们的喜爱。

改革开放40年间,评书艺术也不断继承发展。单田芳通过电视、电台等大众媒体,给更多人带去艺术的享受。“时代变了,得通过新的媒体传播,才有新的生命力。”单田芳说。单田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评书《天京血泪》,听众多达6亿人次。有人统计,每7个中国人里就有1个在听他的评书。

一人一桌一醒木,单田芳用略带沙哑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语调,将人物和故事说得栩栩如生,留下了《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三侠剑》等代表作品。文学评论家孙郁曾评论单田芳的评书,“通俗而不庸俗,广博而不浅薄,有时苍凉悲苦,但善意绵绵,如日光流泻”。

20世纪90年代,单田芳成立了自己的艺术传播公司,将评书从广播、电视引入到更大的市场。2007年1月26日,单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是他的收山之作。2012年,在南京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单田芳获得终身成就奖。近些年,单田芳虽因病接受手术,但仍坚持创作并录制电视和广播评书作品,其中包括《贺龙传奇》《血色特工》等红色经典系列评书。他还支持通过新媒体推广、传播评书艺术。

在单田芳出版的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中,他写道:我要告诉“80后”“90后”的读者们,心浮气躁,恨不得一夜成名,这是不可取的,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这样,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一生尝遍甘苦,书中说尽情仇”,“单田芳评书”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道风景,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

猜你喜欢
单田芳评书曲艺
“把身体当地种”——评书泰斗袁阔成的养生故事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浅谈评书的艺术特色
单田芳死磕张作霖
抱怨不如宽容
蒙养山房评书法
凡水井处皆听单田芳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