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肥料知识产权现状与保护策略

2018-10-19 08:42
腐植酸 2018年5期
关键词:腐植酸肥料专利

高 亮

潍坊岛本微生物技术研究所 潍坊 261000

2017年,恰逢我国腐植酸环境友好产业发展60年。60年来,腐植酸绿色产业哺育了环境、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当前,腐植酸、腐植酸肥料在维护土壤碳稳定、优化肥料结构、修复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知识产权,又称作“知识所属权”,是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享有的财产权利。知识产权有两类:一类是著作权,另一类是产业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与商标权。此外,在商业活动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等都可纳入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和可复制性的特点[2,3]。腐植酸产业作为环境友好产业,因其科技含量高,应用领域广,腐植酸作用效果稳定可靠,已成为知识产权领域的新宠。本文重点介绍了我国腐植酸肥料领域知识产权现状,针对行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建议由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牵头,各相关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和相对完善的保护措施,以期对腐植酸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1 国家的利好政策激发了腐植酸肥料知识产权的大发展

早在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颁布实施;2015年12月22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4];2016年11月4日,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促进转化的体制机制;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5]。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明确指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全面保护各类产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社会主义生产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和投资意愿,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扩大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着力解决知识产权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等问题。

腐植酸、腐植酸肥料在“改良土壤、增效化肥、刺激生长、增强抗逆、改善品质”的传统效应基础上,相继注入了“两高三少”(肥料利用率高、作物产量高、肥料用量少、施肥次数少、有害气体排放少)、“三剂化”(肥料增效剂、土壤调理剂、作物根际刺激剂)和“三化效应”(低碳化、生态化、优质化)等一系列新的科技创新成果。腐植酸这一环境友好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展示了腐植酸的春天。

近年来,国家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2014年4月17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14年12月17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2015年2月17日农业部印发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2015年10月28日农业部印发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年6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2016年1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7年2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截止到2018年1月,国家相继出台了25项土壤修复重点政策,各省市自治区也相继出台了相应政策,这些政策都与土肥密切相关[6,7]。

鉴于腐植酸的作用和功能,腐植酸环境友好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成果斐然。在腐植酸测定方法方面,如丁方军等[8]的发明专利“一种活化腐植酸的测定方法”,具体涉及腐植酸复合肥料、腐植酸复混肥料的活化腐植酸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率高,为质检单位和企业修订检测标准提供了依据。在腐植酸新型肥料方面,如李斌等[9]的发明专利“一种含黄棕腐植酸水溶肥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水溶肥料具有活性高,营养全面均衡,利用率高,抗硬水能力高,不絮凝,不沉淀,适合喷施、滴灌等优势特点。在腐植酸肥料生产设备方面,如马桐[10]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螯合腐植酸肥料造粒烘干机”,将腐植酸肥料造粒和烘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生产性能,降低了成本。在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方面,创新性腐植酸肥料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祝丽香等[11]的发明专利“一种富硒泰山四叶参种植方法及专用富硒肥”,施用25%的腐植酸保证了专用富硒肥的产品质量和应用效果,改善了泰山四叶参的品质。在盐碱地改良方法方面,如高亮等[12]的发明专利“一种改良盐碱地专用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生物有机肥中添加腐植酸,吸附固定了盐碱地土壤中呈游离状态的无机离子,降低了土壤溶液浓度,中和了土壤中的碱,减轻或消除盐碱危害,解磷解钾菌促进了土壤中磷和钾的释放,提高了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提高了肥料的有效性。

可见,国家利好的产业政策和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大大地激发了腐植酸肥料领域知识产权的大发展。腐植酸肥料知识产权涵盖了从腐植酸原料的处理方法,到腐植酸与不同有机无机原料组配成腐植酸肥料的配方和工艺技术方法、专用腐植酸肥料的设计和加工设备,以及活化腐植酸的检测方法等方面。其中腐植酸肥料产品占比最大,其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腐植酸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肥料利用率提高,化肥减量及对农产品提质增效上。

2 我国腐植酸肥料知识产权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腐植酸肥料专利状况

在腐植酸环境友好产业中,代表腐植酸肥料知识产权的专利申请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最近3年呈现出“井喷”之势。通过“专利之星专利检索”网站对1988—2018年4月30日近30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的腐植酸肥料专利数据显示(表1),1988—2010年的23年时间,全国腐植酸肥料专利仅为101项;自2011年开始,呈逐年递增趋势。2014年的腐植酸肥料专利数是2011年的6.4倍,达到574项;2015年,腐植酸肥料专利实现大爆发,全年专利数为2778项,是之前所有统计年份专利总数的2.3倍;2016年,腐植酸肥料专利数为2783项,与2015年数量相当,稍有增长;2017—2018年4月30日,腐植酸肥料专利数已达3329项,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这些专利中,不少是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性发明成果。

表1 近30年腐植酸肥料专利数量Tab.1 The number of humic acid fertilizer patents in recent 30 years

2.2 我国腐植酸肥料知识产权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腐植酸肥料产业迅猛发展,知识产权保护逐渐被重视起来,尤其各级党委政府对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企业等的优惠政策,大大激发了社会各界对专利的申请热情。但是,由于我国很多地方在腐植酸肥料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够完善,相关部门维权意识薄弱等因素,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专利意识,出现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现象。企业在自主研发过程中,重视科技成果鉴定,忽视专利申请,认为有了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意见就,科技成果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就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未及时申请。如果此时企业肆意宣传,就有可能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给被侵权人造成很大的影响,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不注重专利保护,专利申请不及时,出现被人抢注的现象。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的授权均以优先申请为准。因此,专利申请的时间越早,新颖性越强,被授权保护的几率越高,反之,被他人侵犯知识产权的几率越高。

(3)专利申请时,没有充分发挥研发人员、营销人员和知识产权代理人员的协调作用,造成专利申请的效果不佳。一般来说,腐植酸企业中研发人员和营销人员对知识产权了解不够,缺乏系统的理论性指导,在专利申请前,没有技术交底书,或技术交底书撰写不规范,知识产权代理人员无法从中掌握技术核心,公开不充分,导致专利授权失败现象十分突出。

(4)企事业管理部门缺少知识产权专业人员,严重制约了知识产权的申请工作;许多腐植酸企业没有设立知识产权维权部门,长期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5)腐植酸肥料类专利申报踊跃,数量逐年攀升,但总体技术水平不高。近期每年平均2000多份“审中”和“授权”的专利中,真正具备创造性高端技术的腐植酸肥料专利屈指可数,有不少仅仅是以“腐植酸”(“黄腐酸”)为次要主题词,实际可能只是把腐植酸作为肥料中的一个“摆设”。比如,只写“腐植酸原粉”,无任何深加工措施,或者用非微生物发酵处理或简单化学处理的工农业废物冒充“生化腐植酸”,其效果可想而知;还有的腐植酸肥料冠以“有机碳肥”为主题,明显违背了科学常理,给业界带来困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企业偏离申请专利的目的有关。为了取得“高技术企业”认证资格,而追求专利的数量,不惜造假或以编造劣质“专利”予以充数。这样的“专利”能通过审查,可能与腐植酸领域跨行业、多品种、多学科特点,导致评审专家专业不对口而误审有关。

(6)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在腐植酸肥料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宣传、引导、约束力度不够,致使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或个人在行业之间,在国际竞争中未能充分展示自身的科技优势和专利实力。

(7)专利制度实际上就是“公开换保护”,有人却借机抄袭他人技术,实施侵权。腐植酸肥料专利侵权现象主要体现在:①直接从已授权或已公开的专利中盗取配方和制备方法进行肥料生产;②对专利配方或对制备方法进行微调,进行肥料生产;③盗用腐植酸肥料制备设备。

3 我国腐植酸肥料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

中国申请专利数量虽激增,但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甚至重复、抄袭、杜撰、造假等现象,腐植酸肥料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腐植酸肥料专利,建议由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组织相关专家,根据“乌金杯”评比和腐植酸肥料相关标准等要求,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真正的腐植酸肥料企业进行专业认证,重点核查腐植酸原料来源和可靠性、生产设备、分析检测、投资和生产规模、生产环境、组织管理体系、经济效益和人才队伍建设等软硬件条件,核发腐植酸企业认可证书等,以此来规范腐植酸肥料行业的科研、生产和发展秩序。

3.1 严格专利申请程序,提高专利技术含量和授权率

一项专利的成功申请,通常经过“挖掘—交底—分级—布局—申请”5个步骤。对腐植酸肥料来说,要充分发挥行业特点,让知识产权代理人员、研发人员和研发主管、市场销售人员积极参与到专利申请的全过程,要从技术、市场和保护角度进行专利分级,还要充分考虑成本、布局、管理和风险因素,确定正确的专利方向,挖掘腐植酸、腐植酸肥料加工方法及产品等的差异化,找准创新点,由研发人员撰写充分的技术交底书,知识产权代理人员撰写科学的专利申请书,提高专利技术的创新性、新颖性和实用性,以提高专利申请成功率。

3.2 注重专利布局,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腐植酸肥料专利布局上要有大格局思想,要充分认识到一项技术或一个产品可以有多项专利的事实,既要考虑生产方法专利,又要考虑腐植酸产品专利;既要考虑国内市场,又要布局国际市场;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期发展。采取特定阻绝与回避设计、策略型专利、地毯式布局或组合布局等方式,让专利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从而有效限制竞争对手权利范围的扩张。

3.3 重视知识产权宣传,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员

腐植酸企业要重视知识产权宣传,选聘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企业领导者要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可通过培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知识产权的保护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企业的创新发展及着经济效益。相关管理部门、科技人员要积极参加知识产权部门举办的专业培训班;各个部门要共同建立配套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协会、政府部门要将知识产权宣传工作落到实处。企业工作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能,逐步培育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用积极的制度充分调动科技人员、销售人员和知识产权代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4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腐植酸肥料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的同时,要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营造全员发明创造的氛围,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议企业设立知识产权部门,配备专业人员,配套专项资金要制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采取科学合理的专利保护措施确保商业秘密不被泄露。同时,要将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从单纯的专利保护,延伸到企业字号权、商标权、地理标志产品等领域,实现最大限度的知识产权保护。

3.5 发挥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的管理职能,切实做好腐植酸行业知识产权的规划和保护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是我国腐植酸行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国腐植酸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中,首先要充分加强对协会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如“HA”“乌金杯”“美丽因子”“土壤之星”等字号权,严格奖励授权标准,提高字号的含金量。充分发挥“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腐植酸肥料分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制定腐植酸肥料相关标准,通过腐植酸标准提升腐植酸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质量和水平;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腐植酸优秀专利的评选、发布和奖励;接受腐植酸行业专利侵权投诉,为被侵权方提供政策、技术和咨询服务,并发布侵权信息。建议由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牵头,成立知识产权评审和咨询办公室(特聘知识产权专业律师和腐植酸行业专家参与),制定腐植酸肥料知识产权保护规划,协助国家知识产权局及权威性专利事务代理机构强化专利审查,提高专利审查门槛;组织腐植酸、腐植酸肥料行业专利技术培训会议,举办腐植酸、腐植酸肥料专利技术及新产品博览会,展示腐植酸行业知识产权成果,对所有侵犯腐植酸环境友好产业知识产权的不法行为说“不”。

4 结论

结合腐植酸肥料知识产权目前存在的问题,在腐植酸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中,要充分发挥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的管理力度,制定知识产权保护规划,进行知识产权培训,提升全行业科技创新水平。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要发挥各自的科技创新力,加强腐植酸环境友好产业的专利布局工作,实现最大范围和限度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专利申请水平和质量。同时,从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到高校、科研单位和腐植酸企业需协同发展,以提高全行业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力,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腐植酸肥料专利
专利
2021年腐植酸文献检索
腐植酸在退化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2019 年腐植酸文献检索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发明与专利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肥料是否正规 教你快速辨别
新型腐植酸精钾-I型原料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