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图标养成规则
——谈图标在中班幼儿角色规则形成中的价值与作用

2018-10-19 01:01浙江省湖州市蓝天实验幼儿园邬佩华
山西教育·幼教 2018年9期
关键词:货柜理发店图标

■文/浙江省湖州市蓝天实验幼儿园 邬佩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是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行为冲突的社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4-5岁年龄段的幼儿已经具备了遵守规则的意识,知道自觉遵守规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因此这一年龄段是幼儿规则意识养成的关键期。而且在角色游戏中,如果没有规则的约束,没有教师的合理指导,对于还处在规则意识萌芽期的幼儿来说,就很难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游戏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角色游戏中帮助幼儿养成规则意识。

而中班幼儿在开展角色游戏时,由于年龄特点所致,常常会出现一些现象,如:

1.“小超市”里的货架上堆满了商品,无论是吃的、用的、玩的全都放在了同一货架上,没有归类摆放。

2.“理发店”里,嘟嘟和小灰都是理发师,由于两人都要抢着给顾客理发,你争我抢,谁也不肯让步,最终导致游戏无法顺利进行。

3.“娃娃家”里妈妈在家带宝宝,爸爸下班回家后想找宝宝玩,可是怎么找都找不到宝宝,原来是妈妈带宝宝去公园玩时,把宝宝弄丢了。

4.“小医院”里医生和病人跑来跑去、打打闹闹、大声喧哗。

面对上述现象,作为教师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如果有了规则意识,上述现象也许就很少出现。那么,规则意识要如何养成呢?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环境能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图标能帮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通过巧妙运用直观形象的图标,让幼儿以愉悦自主的方式感知规则、理解规则、自定规则,进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一、运用图标,渗透规则,让游戏有序化

教育学家杜威曾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就要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在角色游戏的环境中,运用图标,可以用暗示的方法提高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游戏变得有序化。所谓暗示是指将角色游戏的规则渗透在环境之中,让环境说话,让环境暗示幼儿,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一)利用图标,创设角色游戏环境

在良好的游戏氛围中,幼儿会进行一系列连贯、有序的角色游戏。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教师根据区域特点与幼儿共同绘制图标,分别绘制“小吃店”“小超市”“娃娃家”等区域图标(如图1),这样幼儿就能一目了然地知道区域的名称与位置,同时由于幼儿自己的亲身参与,使得他们对于各个区域的规则更加熟知,游戏中幼儿可以顺利、有序地进入游戏区,保证各游戏区域的相对独立及通道的畅通, 避免了幼儿盲目地找寻与场地的无序而带来的游戏干扰。

图1

(二)利用图标,细化角色游戏内容

利用直观形象的图标帮助幼儿感知规则。比如在“小吃店”中我们利用废纸和幼儿一起制作了用餐间、操作间、收银台等标志,让幼儿一看标志就知道这是“小吃店”,并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进行扮演。在“超市”中我们制作了代表身份标志的图标,幼儿在进区游戏前选择并戴上自己所扮角色的图标,从而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

另外,我们利用图标设计了幼儿进区规则,例如“娃娃家”里幼儿都是在垫子上游戏的,我们在“娃娃家”门口,用即时贴粘上了4对小脚印(如图2),幼儿一看就明白了,“娃娃家”里可以进4个人。这样的图标,避免了教师多次提示相关规则。

图2

图标融入环境,进而细化角色游戏内容,不仅让中班幼儿体验到了自主选择的愉悦,而且保证各角色游戏区的有序开展。更重要的是将游戏规则渗透于环境之中,暗示幼儿感知规则、理解规则,从而为养成规则意识奠定基础。

二、巧用图标,妙用规则,让游戏渐优化

维果茨基提出:“ 规则是游戏本质的特征,游戏具有规则性。”在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如果没有规则,没有幼儿的规则行为,就没有游戏可言。而直观形象的图标既能帮助幼儿认识、提醒并遵守规则,又可以发挥幼儿的创造力。

有时候简单的图标胜过千言万语的讲述。在游戏时,如果幼儿不明确游戏的玩法或流程,就会出现无所事事、胡乱游戏的现象,倘若在该游戏区贴上流程图,幼儿看到后自然而然就明白了。比如:在“小医院”的角色游戏中,我们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病人看病的相关规则:挂号收费→医生看病→窗前配药→打针输液(如图3)。在这样的环境中,病人往往会作出相应的行为调整,有的病人,忘记挂号了,但只要一看到图标,就会发现自己不对了,从而及时调整游戏行为。

再如:幼儿玩“小吃店”的角色游戏时,顾客用完餐后,总习惯把垃圾随手一丢,导致“小吃店”垃圾成堆,很不美观。师幼共同商量后,决定在“小吃介绍牌”上贴个垃圾扔进“垃圾箱” 的提示牌,提醒幼儿用完餐后把垃圾放到指定的地方,养成文明、卫生的好习惯。自从有了图标提醒,“小吃店”的环境卫生大有改善。

图3

三、活用图标,自定规则,让游戏更深化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规则是由儿童自己商定的,一旦确定了规则,参加的人就有义务遵守它。中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可以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制定游戏规则。

(一)原创设计,自绘图标

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产生规则后,幼儿自主结伴设计图标,并绘制图标,我们将此称之为“原创设计”。比如:“理发店”开张了,幼儿都想参加“理发店”的游戏,有的想做理发师,有的想做顾客,“理发店”里挤成一团,大家你推我挤,吵吵闹闹的,谁也没办法玩了,怎么办呢?于是,教师组织幼儿一起来讨论制定“理发店”的游戏规则。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了一些规则。在大家的讨论下,“理发店”的游戏规则产生了:只能有3个人扮演理发师,顾客要排队等候。随后幼儿自主结伴,设计了进区的人数图标、理发的流程图、排队理发的图标。最后,我们把图标粘贴在“理发店”中比较显眼的地方。由于规则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图标是幼儿自己设计的,所以在游戏时,大家都乐意遵守规则,游戏也就能更顺利地开展了。

(二)满足需求,添置图标

在“娃娃家”中,朵朵是妈妈。

她对小灰爸爸说:“我去上班了,你留在家照顾宝宝,别忘了给他喂奶。”

话音刚落,小灰不服气地说:“我是爸爸,爸爸才去上班,你来喂宝宝喝奶。”

朵朵手叉腰:“我家里就是爸爸喂奶,妈妈上班的。”

小灰反驳:“图标上画着爸爸上班,妈妈是在家烧饭、带宝宝的!”

朵朵听到后一下子愣住了,停顿了两三秒后说:“那我家是爸爸陪我玩,妈妈上班!”

针对上述事例,大家展开了交流,孩子们表示朵朵的说法也是对的。“那图标上的规则,我们不遵守了吗?”我反问道。幼儿七嘴八舌地回答:“重新制定规则;娃娃家里现在的图标不要了;在娃娃家里贴两个图标,随我们遵守哪种规则……”于是我们在“娃娃家”的图标上又添置了一个“爸爸带宝宝,妈妈去上班”的图标,正如幼儿说的只要“爸爸、妈妈”之间商量好,随便遵守其中哪种图标上的规则都可以。就这样,我们满足了幼儿的需求,在“娃娃家”中添置了一个图标,而规则也就自然产生了。

(三)经验迁移,修改图标

在角色游戏结束后,幼儿向我发出疑问:“老师,超市里的货柜上每层的商品都不一样,摆放多不方便啊!需要浪费很多时间来整理呢!”我回答道:“这些规则是你们自己制定的,而且还在货柜的每层贴上了相应的图标。现在,你们觉得该怎么办?”我把问题抛给幼儿,鼓励他们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正在埋头整理商品的咪佳,突然站起来说:“我在‘浙北超市’看到过,水果放在一个货柜上,吃的是放在另一个货柜上的。”咪佳刚说完,其他幼儿连连点头,表示同意。于是,幼儿以小组的形式,重新绘制了图标,将“超市” 里原有的图标修改成了生活类、食品类、玩具类三个图标,并贴在三个货柜上。玩具类的货柜就放玩具,生活类的货柜就放生活中用得到的商品。这样,幼儿在归类整理时条理了许多,也节省了时间。作为教师,我们应鼓励幼儿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活用图标,自定角色游戏中的规则,成为游戏的小主人。

我们通过实践发现,小图标在中班角色游戏中的巧妙运用,大大减轻了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的负担。直观形象的图标展现在幼儿面前,提醒幼儿遵守并执行规则。教师应大胆鼓励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自主创造、自绘图标、自定规则。妙用图标,充分发挥图标在中班幼儿角色规则形成中的价值与作用,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让角色游戏更出彩。

猜你喜欢
货柜理发店图标
某商用车货柜轻量化仿真优化研究
轻型载货汽车货柜的轻量化材料应用
Android手机上那些好看的第三方图标包
图标
理发店
中国风图标设计
五行理发店
有意思的厕所图标
脆美人
台船成功研发全世界最大超级货柜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