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连片特困区新型金融扶贫模式的构建

2018-10-19 09:11陈世荣
西部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金融扶贫模式

摘 要:由于集中连片特困区存在经济基础薄弱、供求不平衡、金融支持体系散而弱等特征,传统的金融扶贫模式面临着诸多困境,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精准扶贫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金融扶贫“卢氏模式” 的深入分析研究,试图从创新金融投资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搭建“互联网+”平台等方面构建新型金融扶贫模式,推动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区金融扶贫的发展。

关键词:集中连片特困区 金融扶贫 模式

加快集中连片特困区加快摆脱贫困既是我国政府和社会长期和关注度的重大现实课题和战略决策问题,也是今后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硬骨头”,是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和提高扶贫开发效益的关键领域。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全国统筹、区划完整”的原则,国家扶贫办于2012年6月明确划定了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武陵山片区、乌蒙山片区等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加上之前已经确定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川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共14个片区,涉及到680 个县,其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440个,占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的74.32%[1]。 同时,在新的规划中明确强调了要大力实施金融扶贫,助力连片特困地区的脱贫攻坚。目前,金融扶贫通过“造血式”扶贫打破了传统的单纯的“输血式”扶贫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扶贫效果,但由于受到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度极深、金融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金融扶贫模式遭遇诸多阻碍,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传统的金融扶贫模式

集中连片特困区占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是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要实现2020年脱贫攻坚的目标,仅仅依靠政府单极财政支出扶贫模式往往显得捉襟见肘,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必须长期为我国的贫困地区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在传统的观念中,金融扶贫与贷款画上了等号,这种理解过于狭隘,实际上,除了扶贫贷款以外,金融扶贫包括了各种形式上的价值交换,同时,人们在传统的金融扶贫的主体认识上也不够全面,大多数人认为银行是金融扶贫的主体,而忽略了政府部门、保险担保机构等的作用,因此,在金融扶贫的主体中,商品交易市场、股权市场等主体处于缺失状态,这种情况对于金融扶贫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二、集中连片特困区传统金融扶贫模式的困境

(一)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地方金融发展的基础,也是影响一个区域的金融支持体系的经营行为选择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一个地方的财政投入、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市场容量和金融市场活跃程度,都会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虽然我国绝大多数连片特困地区都表现出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是这种增长是典型的低位增长,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连片特困地区的金融支持体系更多依赖地方合作金融、财政扶持和政策性金融支持,这种低位经济发展水平,导致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金融支持体系难以发挥作用,缺乏金融市场参与的支持活动也很难发挥金融支持体系“输血一造血一再输血”功能。

(二)农业发展落后,经济基础薄弱

目前,集中连片特地区经济绝大多数为典型的农业经济,传统农业依然是产业结构的主导部分,缺少具有经济价值和当地特色的产业。传统的农业生产,依赖于自然环境、气候等条件,通过劳动将作获取符合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产品,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和弱质性特征,经营风险也明显高于第二、第三产业。同时,连片特困地区的农业产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人均耕地少、农业人口多、耕地质量低,农户负担沉重,乡镇企业发展困难多,农业产业发展单一、产业化调整缓慢等。这因素直接导致了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扶贫支持体系的发展。

(三)金融需求供需失衡

一方面,集中连片特困区民间金融准入市场非常不规范,政策性金融支持到很大的限制,近年来,国有银行的结构性调整退出也影响到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转效率;另一方面,集中连片特困区的金融需求的缺口巨大,但金融供给方式单一,供给渠道也相对狭窄。很多贫困户只能办理简单的汇款、储蓄业务,很少能够享受到商业金融机构的全方位服务。许多农村金融机构缩小放贷范围,只有部分中高端客户可以享受相关金融优惠服务,难以实现普惠的价值目标,甚至在农村金融中经常出现地理排斥、评估排斥、营销排斥等金融排斥现象,金融排斥无疑会地区发展的失衡、扩大贫富差距,使得弱势群体更加孤立无援,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更与金融扶贫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集中连片特困区新型金融扶贫模式构建的对策建議

(一)创新金融扶贫的投资融资体制

我国贫困地区的金融体系起步较晚,相比较于发达地区发展缓慢,且部分体制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创新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区的金融扶贫的投资融资体制显得迫在眉睫。金融扶贫投资体系的建设可以借鉴比较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重视民间资本的力量,并对其进行合理引导和有效利用。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新兴的金融组织,尤其是发展地方金融力量,比如小额贷款银行、风投公司、村镇银行等等,充分激活基层的金融资本,强化对于地方金融资源的整合,鼓励贫困户按照量化到户、保底分红等方式加入合作社经营生产;疏通要素渠道,对接市场需求,促进县域金融工程落地生根,同时,基层政府要加强引导,不断丰富各种信贷产品,引导各类资本成立贷款担保机构。

(二)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大贫困地区的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力度,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且与贫困户利益相关联的特色产业扶贫模式,确保贫困户合理分享资源开发效益。统筹使用财政资金,设立以财政支持为主的贫困村产业发展基金,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有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及其加工业,推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支持特色产业基地及工业园区建设,发挥特色企业的聚集带动效应,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另一方面,利用好当地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抓住国家扶贫开发的机遇,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能力,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打破地域限制,努力形成规模开发,打造全域旅游。确定并且支持一部分重点乡镇,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设立专项资金,引导、鼓励旅游资源、扶贫资金投资入股推动旅游开发,加强乡村旅游创业培训,支持康养、餐饮、农家乐等项目开发,撬动社会资本流入贫困地区,同时,落实国家有关金融扶贫的税收优惠政策,做好对相关企业的监督和考核,防止部分企业获利不作为,占位不作为,确保金融扶贫真正惠及贫困群众[4]。

(三)撘建“互联网+”平台

随着大数据运用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发展迅猛,集中连片特困区要抓住机遇,让贫困户通过互联网平台找到脱贫致富的新路径。正如斯密所言,凡是与都市通商的农村,都会多少受其实惠[5]。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政府部门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在金融扶贫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发挥积极作用。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快搭建电商扶贫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互联网商业网点的改造,努力实现贫困村宽带网络信号全覆盖,让更多百姓使用互联网,从而实现贫困地区的邮政、供销合作社、电商企业等与外界互联互通,不断完善网上购物、缴费、电子结算、销售等服务功能。其次,要紧紧围绕电子商务的实务操作、物流管理、网络营销等领域,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创业就业培训,打通贫困地区电子商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最后,要加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要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人才队伍,这不仅能够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让更多贫困群众掌握了一项技能。

参考文献:

[1] 张立群.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的类型及对策[J].红旗文稿,2012(22):20-22.

[2] 金融扶贫“卢氏模式”叫响全国[J].南方农业,2017,11(28):16.

[3] 郑又贤.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坚持了科学发展观[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9(02):1-5.

[4] 王超,王志章.我国包容性旅游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印度旅游扶贫的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05):65-69.

[5] 亚当·斯密.国富论[M] .北京:台海出版社,2016:400.

作者简介:陈世荣(1993—),男,陕西旬阳人,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领导科学与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金融扶贫模式
湖北省扶贫小额保险发展状况研究
江苏农村金融扶贫创新思路与对策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金融扶贫的具体实践及优化措施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金融支持民族地区县域扶贫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