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穷人的自耕地,年租只要21镑

2018-10-20 01:49王梆
看天下 2018年28期
关键词:菜地英国人庄园

王梆

在英国,每个教区至少都有十几英亩开放式的菜地,散布在墓园附近、铁路或公路两旁、中心草坪后面、通往树林田野的公共小径旁边。菜地用木桩齐整地分成诸多小块,看起来像一块块胡萝卜蛋糕,上面种满了有机果蔬。一年四季,菜地里都可以看到忙碌着的身影,每天都有一点儿让人破涕为笑的微小丰收。

初次见到时,我还以为它是某农业学校的试验田。一问才知道原来这叫“份地”,是政府租给低收入者的非营利自耕地。每个在英常住的公民都可以申请,租金根据租用面积计算,非常低廉,最小的年租21英镑,最大的也不过60英镑到100英镑。

英国寸土如金,农用地也不便宜(市价约1万英镑一英亩),从封建世袭封地制到圈地运动,再到今天的土地商品化,土地私有制一直不曾动摇。在“私有财产高于一切”的土地观之下,英国人是如何为低收入者争取到份地的呢?

中世纪前后,英国土地以庄园分割,分别为皇家、贵族、封侯、教会和大地主所有。每个庄园都有一片森林,牧场或荒地,属于与其他庄园的“共享用地”。为庄园主劳作的佃农或农奴,可以在共享用地上采伐、狩猎和放牧,流民或穷苦人家也可以在荒地上小面积开荒。16世纪后,许多贵族和大地主们发起了“圈地运动”,圈后的地被高墙和栅栏围封起来,敞田时代的共享用地逐渐消失。

1760年代,一些上流人士和神职人员不忍在大街上看见冻死骨,于是便提出了“没了共享用地,那么请让出份地”的主张。到1809年,第一部份地立法诞生了。该法指出,份地由地区委员会打理,廉租给低收入人士耕种,不经议会讨论,一律不许买卖和挪用。随后,份地数量不断上涨,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猛增——一战时,食品短缺,政府发动全民自食其力,份地数量猛增至150万,二战时更暴增至175万。老一辈英国人经常说:“两次大战期间,份地就是穷人的救命稻草啊!”

英国人对园艺有着某种宗教式的热情,份地攻略更是随处都可以找到。实在懒得上网,还可以蹲在份地上和老农们唠嗑,他们是活着的《农业百科全书》。如此一番学以致用,若无意外,份地即使没有大丰收,也定会有小丰收。拿我去年的产量来计,80只洋葱,几大麻袋土豆,外加十几簸箕番茄,小辣椒和各种沙拉菜,两口之家,吃上半年没有问题。按原则,份地现在不再允许饲养家禽牲畜,但若在自家花园养几只母鸡,蛋白质便可立刻补上——也就是说,两次大战期间穷人靠份地熬过饥荒,并非虚言。

份地不单带来食物,还捎来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耕种30分钟可消耗150卡路里;15分钟的沐阳除草,可满足一整天维他命D的摄取量;份地还能有效地对抗土地荒芜,一立方米份地可为自然界上百物種提供家园庇护。

遗憾的是,自二战后,份地数量开始下降。有分析认为,城市的高速发展、频繁的劳工流动等,是份地衰落的主要原因。地产商不会放过任何一寸有利可图的土地,尽管社区发展局和地方政府强调,目前被卖掉的份地只占全英份地的一小部分,但份地在逐年减少,渴等待租下份地的人数在不断上升却是事实。

摘自《英中时报》

猜你喜欢
菜地英国人庄园
种地
奇怪的庄园
父亲的菜地
英国人的度假历史
皱眉人
这个英国人在长城捡垃圾22年
动物庄园
割韭菜
印度KL庄园
萝卜成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