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2018-10-20 10:12张哲
理论观察 2018年5期
关键词:黑龙江发展对策贸易

张哲

摘 要:中国倡导和推进的“一带一路”是我国践行经济全球化的切实行动。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深刻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具有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其文化产业也被看成21世纪“朝阳产业”,文化贸易也成为了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地域辽阔,四季交替分明,文化底蕴深厚,物产资源丰富,建筑风格别异,拥有北国冰城,雪乡,亚布力,北大仓,省会哈尔滨还有着音乐之都东方小巴黎等多种美誉。因此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对振兴东北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对外文化;黑龙江;贸易;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5 — 0013 — 03

黑龙江省北部和东部与俄罗斯相邻,边境线长达3045千米,拥有25个边境口岸、10个中俄贸易互市区。黑龙江省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通往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陆路通道,南部与西部分别与吉林省和内蒙古相邻,东部近日本海。这为黑龙江成为东北亚区域内各国、各地区的贸易合作及对俄文化贸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一、黑龙江省对外文化贸易的资源分析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最北端,在气候条件、自然资源与人文文化等方面独具特色。拥有一批知名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在历史上黑龙江是北魏、辽、金、和清朝的发祥地,有各类文物遗址4700余处。黑龙江省保留着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存,如新开流遗址、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昂昂溪遗址和金代上京会宁府遗址。黑龙江全省共有53个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有以农耕为主的朝鲜族、满族,以牧业为主的蒙古族、达斡尔族和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其中以捕鱼为生的赫哲族在黑龙江有3910人,为黑龙江省独有民族,2011年11月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赫哲族伊玛堪、望奎皮影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现黑龙江省文化品牌历史性突破。利用伊玛堪说唱与皮影戏,创新推出伊玛堪皮影戏《西温莫日根》,被文化部列入全国非遗创新保护项目巡演活动,并在全国皮影戏大赛中获金狮奖“最佳剧目奖”。达翰尔族鲁日格勒舞,赫哲族的伊玛堪,鄂伦春族摩苏昆,兴安岭森林号子等少数民族口传文化、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民族礼仪节庆都成为了独具特色的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化品牌。这些具有北方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民俗风情,将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黑龙江省大部分区域处于温寒带独特的大陆性季风气候造就了驰名中外的冰雪资源,连续举办18届的冰雪大世界已经成为了黑龙江省冬季旅游的名片。黑龙江国际滑雪节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底全黑龙江省已经建成经营性滑雪场122家,其中亚布力滑雪场成为俄罗斯滑雪发烧友的度假乐园。此外,越来越多建成的高标准滑雪场也受到国内外滑雪爱好者的青睐,来自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的滑雪爱好者也开始钟情于黑龙江,到这里赏冰滑雪、体验中国东北民俗。此外以哈尔滨太阳岛为核心,包括齐齐哈尔的扎龙湿地、牡丹江镜泊湖、五大连池火山公园、漠河北极村、兴凯湖和大小兴安岭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旅游,成为了黑龙江风景旅游文化的品牌。

近些年黑龙江省举办的旅游节庆和展会品牌有50余个,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自1961年开办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与广州“羊城音乐花会”,“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并称中国三大音乐节。哈尔滨是一座有着中西方特色文化传统的城市,近代以来随着大批外国移民的涌入,西方音乐文化也随之进入了哈尔滨。在哈尔滨形成了东西文化相互交融之。2010年6月22日,中国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Music City—Harbin,China”百年音乐之都哈尔滨,这使哈尔滨有了国际组织认可的固化品牌。〔2〕此外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与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和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并成世界四大冰雪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与冰雪文化艺术活动一起,形成了黑龙江省“一冬、一夏”两大具有国际化品牌的文化产业。此外“哈洽会”自2009年起增设了文化产业专区,至2017年举办的第24届“哈洽会”上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签约金额由2009年的27.75亿元增长到2017年签约总额达到150亿元,创历届哈洽会新高。这些都为黑龙江对外文化贸易起到了引领作用。

近年来,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从探索起步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一批具有龙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拥有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丰富、对俄区位条件独特与“冰城夏都”旅游特色突出等优势,其文化产品消费市场广阔,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截止2017年黑龙江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4项、代表性传承人13人,全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增至252处。评选命名首批老汤精等17个文化产业生产基地、9个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并向国家争取专项资金近800万,争取社会资金14万元。此外《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已步入立法程序,这鞋都将为黑龙江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提供了有力资源保障和法律保障。

二、黑龙江省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隨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提出,黑龙江省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全省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列入全省重点推进产业领域之一,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呈现出跨域发展的良好态势〔1〕。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从2010年210亿元增加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42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20.88%,高于国家同期增速1.18个百分点,是我省同期GDP增速的2.5倍。

2017年,黑龙江省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实施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组建黑龙江省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组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专家库,积极推动哈尔滨大剧院戏剧主题公园、维罗纳音乐文化特色小镇等项目的策划与建设;组织第二届黑龙江文化产业十大品牌评选推介活动,有序推进首届“黑龙江文化企业30强”评选工作;交流贸易不断扩大,成功举办和参展中俄博览会、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博会、龙江文博会等。在深圳文博会上签约项目49个,签约金额达165亿元,高校“双创”文化产业项目现场签约融资2.92亿元。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虽然完成了“发展起步晚,规模小”的历史性转变,但总体水平与国内发达省份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

一是部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地区对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意识淡薄,个别地区只注重文化产业带来的社会效益,而忽视其巨大的经济效益,没有形成抓文化产业也是提升经济发展的观念,对发展文化产业认识模糊、思路不明、底数不清。大多数市县没有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多头管理、条块分割问题仍较突出,对文化产业扶持资金投入不足。这些管理上的问题导致黑龙江省与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是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滞后,产业发展受到制约。黑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虽然正在稳步推进,但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配套政策问题、改制成本问题、改革不到位问题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是缺乏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要想在国际文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拥有世界级水准的人才都是最核心的要素。当前,黑龙江省发展国际文化贸易产业,严重缺乏具有国际标准的技术人才,更缺乏既懂藝术又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导致文化产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特别是在各艺术院团由于长期受管理体制影响,相关管理者对现代管理、市场经济及资产经营知识欠缺,加之受地区经济、体制、机制和观念的制约,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现状。同时在文化产业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育人、用人、留人制度与人才发展良好环境,优秀人才流失现象还比较普遍。

四是对外文化贸易市场发育不够完善。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市场整体上没有形成开於有序、功能完备、充满活力的运营体系,文化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对国际消费市场产业链还不够成熟、缺少面向国际市场的中介组织,对外文化产业贸易的主导和牵动作用不强。

三、黑龙江省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对策及建议

纵观国内国际文化产业的发展,资本、产品、人才、品牌是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要素,这些也同时是制约黑龙江省文化贸易发展的瓶颈。黑龙江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应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优化结构,整合资源,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动漫游戏、新闻传媒、网络信息、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印刷复制、工艺美术及节庆会展等重点文化行业,加快文化企业、院团转型升级,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提升文化产品附加值,增强文化产业国际核心竞争力,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竞争、系统完整的对外文化贸易产业体系。

实施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拉动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扶持,只有顶层设计逐渐完善,才能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对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扶持具备国际化竞争条件的大型文化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对文化商品贸易和文化类服务贸易应予以出口税率等方面的优惠,降低出口文化产业企业的运营成本。鼓励具备国际竞争实力的企业设立境外贸易中心,大力开过国际文化贸易市场。鼓励黑龙江省文化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博览会、文化产业论坛、文博会等文化产业展会,加强龙江特色文化产业品牌的宣传和推介。建立中俄文化产业高峰论坛,推进东北亚地区文化贸易发展。

拓宽融资渠道,扩大对外文化产业份额。进一步健全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创新政府投入方式,逐步引入国际化市场运作模式,通过政府购买、项目补贴、贷款贴息等多种手段引导和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对外文化产业建设,加大对具有较好国际市场前景、战略性、先导性的文化产业创业创新项目支持力度。放宽民间资本与国际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限制。建立文化产业基金会,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文化出口企业。

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和完善文化人才评价、流动、激励等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扎实开展岗文化类人员位培训、专题培训、业务培训,形成规模化、专业化、企业化、社会化的立体教育培训体系。推动文化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发挥文化企业、高校院所、园区基地、培训机构、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各自优势,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培养文化产业人才。

加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一是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与节庆会展、影视文学创作、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动漫业与主题园基地等结合,打造驻场文艺演出品牌,开发相关旅游纪念品文化创意设计,提升旅游产业文化内涵。二是推进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设立文化产品投融资项目交易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保障机制,引导和鼓励资本投向文化出口企业。三是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融入“互联网+”智慧能源、创业创新、协同制造、普惠金融、电子商务、益民服务、高效物流、人工智能等行动规划,深入落实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运用科技要素发展黑龙江新型文化业态,加快现有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四是推进文化创意设计与第三产业相互融合发展, 推进文化文化创意设计与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业、农业和体育产业等融合发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先导产业作用更加强化,相关产业文化含量显著提升。五是推进文化与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挖掘黑龙江省独特的文化时尚底蕴,着力提升服饰、珠宝、美妆、家居、休闲运动、健康养生等产业文化时尚内涵。六是推进文化与会展节庆融合发展,培育壮大黑龙江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加强会展节庆期间论坛、演艺、竞赛等活动的组织策划,加快网络化、数字化等现代技术应用,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

构建黑龙江省现代国际化文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网络文化、工艺美术3大主导行业,积极培育创意设计、演艺娱乐、印刷复制3大特色行业,扶持壮大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新闻传媒、会展服务等4大创新行业,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具有黑龙江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创新能力较强、产业特色鲜明、品牌效应突出的文化产业格局。借助黑龙江沿边开放优势,以国际视野组织生产,鼓励支持更多品牌打入国际市场,在黑龙江建成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开放统一有序的文化国际贸易市场体系。

〔参 考 文 献〕

〔1〕肖海晶.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7,(03).

〔2〕2016年省政府关于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Z〕.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黑龙江发展对策贸易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羡慕等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铅笔长高了
黑龙江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