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师生的“手”中法宝

2018-10-20 01:17伍丽浓
文理导航 2018年18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

伍丽浓

【摘 要】科学地运用教具、学具辅助教学,既能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又能让学生以动促思,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而教师和学生灵巧的“手”,是随身带着、随手拈来、随处可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用具,巧妙地开发和利用教师与学生的“手”中法宝,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算能力,理解和掌握概念、进率,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强化知识在头脑中的记忆,获得思维发展。

【关键词】开发;利用;手中法宝

科学地运用教具、学具辅助教学,既能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又能让学生以动促思,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很多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为学生寻找和准备各种各样的教具、学具,但往往耗时费力而效果又不尽人意。事实上,优质的教学资源时时处处存在着,如教师和学生灵巧的“手”,它们是随身带着、随手拈来、随处可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用具。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巧妙地开发和利用教师与学生的“手”中法宝呢?

一、巧用手指计算器,帮助提高口算能力

古语曰“掐指一算”,可见“指”能帮助“算”。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儿童,思维处于具体的、感性的阶段,掌握新的口算方法比较慢,所以在点数、计算时很多学生会掰手指,自然地运用双手十指辅助学习。

我不反对学生在初学计算时候用掰掰手指头来理解算理,如在学习“9的乘法口诀”时,为帮助学生快速记忆,我用手指演示乘法口诀。做法是:伸出双手,十指平伸,面对掌心,从左至右,几个9就弯曲第几个手指,曲指的左边代表积的十位数,右边手指数就代表积的个位数。依此类推,可用手势表示到“九九八十一”。让学生边做手势边说口诀,直到熟练为止。而进行口算练习时,我引导两个同学互相配合出题让其他组员抢答,分别用手指表示出数,口令出加、减、乘、除,训练学生快而准地进行口算。学生在运用天然的手指计算器进行口算时,兴致盎然,个人计算能力也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地得以提高。

二、巧用手掌建立表象,帮助理解和掌握概念

数学概念是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人脑中的反映,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细胞”,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石。由于大多数概念都比较抽象,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存在着较大的距离。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概念时,必须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孩子在大脑里建立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和掌握。而在操作的学具中,我们的手掌这一特殊学具往往是应用得最多。

人的手掌,一是用作“平面”上的示意。如在“面积与面积单位”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手掌去摸摸物体的面,感受“面”的特点;建立面积感时,我引导学生把一个手指甲的面积看作大约是1平方厘米,一个手掌面的面积看做大约是1平方分米,4个同学的手臂围起来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借助以上手掌的操作,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的大小都已在学生的脑袋里有了清晰的表象,每当我问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时, 学生的展示犹如条件反射般自然,总能准确地比划出大小;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自觉用手在脑海里丈量,正确理解了数学概念。

人的手掌,二是可以用作“重叠”的示意,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用两只手掌面的重合来解释对称性;而在教学“图形的面积”中,我又用两只手掌面的重合来解释“完全相等”。

人的手掌,在教学中还可以用作“方向”的示意,如在“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中,我用两只手的手掌相对来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又如在行程问题教学中,我用两只手掌面的相对运动让学生理解“相对而行”,再引导学生用自己两只手背面的反方向运动来帮助理解“背向而行”,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了抽象的概念。

三、巧用手型理解进率,帮助提高記忆多种计量单位

小学阶段里主要的计量单位有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以及人民币单位等。在记忆这些单位的进率时,多数学生都是死记硬背,这样在使用时就容易暂时失忆,往往张冠李戴,或是茫然不知所措。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引导学生用手型来帮助记忆,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记得快、记得牢、记得准确。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我引导学生用手指和指缝构成方便、实用的进率表:用5个手指代表5个常用的长度单位,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中指代表分米,无名指代表厘米,小指代表毫米,一个小指缝代表一个了“0”,表示进率是10,而拇指与食指间的指缝相当于3个小指缝,即代表3个“0”,表示进率是1000。这样,学生在记忆进率时,完全可根据手指间的距离特点和指缝的个数来帮助牢牢地记住进率是10、100还是1000。

巧用手型辅助教学的方式同样可应用于面积单位、质量单位、计数单位以及人民币单位等内容的教学。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是有趣的,学生学习起来是兴致盎然的,学得认真,记得准确,就算偶有遗忘的时候,只要小手一张,孩子都能通过目睹自己的手型特点进行联想,帮助提高记忆,巩固所学知识。

四、巧用手势交流,促进师生和谐互动

法国大师罗丹说得好:手有时比嘴还会说话。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是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共同作用于认识过程的。巧用预设的手势辅助教学,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更重要的是彰显了它的教育功能。

人的手势,在教学中可以用作“选择”上的示意,如选择第几个答案或选择第几项内容,举起几个手指来就清清楚楚。人的手势,在教学中也可以用作“态度”上的示意,例如用“o”字形的手势表示愿意接受,用“v”字形的手势表示成功;又如在别的同学回答问题后,可以用“√”的手势表示同意,用拳头手势表示反对,掌心朝老师表示补充说明。在表示大小比较时,用左右食指平放表示“=”的符号,用右手四指并拢,大拇指叉开,虎口朝右的手势表示“﹥”的符号,用左手四指并拢,大拇指叉开,虎口朝左的手势表示“﹤”的符号。以手势反馈意见,师生都可以一目了然。

人的手势,还可以发挥指令的作用。当学生在课堂争论激烈、情绪高涨难以平静时,教师只要作出“安静”的手势,学生便能迅速地接受指令,认真聆听同学的精彩发言或是老师画龙点睛的归纳小结。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走神了,只要轻轻地走到这学生旁边,作出“专心听讲”的手势,可以体面地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行为,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要科学地开发“教师与学生的手”这一独特的数学资源,合理、巧妙地运用师生的“手”中法宝,就能以手显形,以形传神,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使讲授的内容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强化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记,获得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亚.巧用手势语言提高课堂实效[J].中小学数学

[2]陈培培.让学生有一双学习的帮手[J].中小学数学

[3]成先锋.浅谈“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数学研究,2008(11)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
画与理
浅谈动力总成骡子车开发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
利用函数最值巧证数列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