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体,优化策略

2018-10-20 01:17尤芳佑
文理导航 2018年18期
关键词:小学培养能力

尤芳佑

【摘 要】不同体裁的文本,语言风格、篇章结构不尽相同,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都应相应调整。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和不同的文体,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深入引导学生挖掘言语表达的内涵,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完成“语用”水平的全面提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拓展教学途径,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完成不同文体“语用”能力的升华。这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还将扎实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用;不同文体;能力;培养

语用就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指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妥帖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在阅读教学中,不同体裁的文本,语言风格、篇章结构不尽相同,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都应相应调整。在课堂教学中,基于不同文体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和不同的文体,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深入引导学生挖掘言语表达的魅力和内涵,完成“语用”水平的全面提升。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就不同文体有效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浅谈四方面的探究体会。

一、立足语境,进行平等对话

平等的课堂师生关系,是成功开展教学的基础。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部分教师被错误的教学观念影响,长时间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使得他们在枯燥的课堂氛围下失去学习积极性,导致“语用”能力培养的效果不理想。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不同文体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尊重学生的想法,为他们提供相对自由的对话平台,促进“语用”能力的有效提高。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以学生为主的课堂逐渐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主流,平等对话对学生“语用”能力优化具有积极的影响。教师不能一味地站在讲台上向学生灌输阅读理论技巧,而要增加沟通的时间和机会,听取每个人的阅读感受,以此为基础,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到语言运用能力的活动中,将阅读课堂的效果最大化。

比如,在进行《东施效颦》的教学时,我先将“东施效颦”这个成语的含义直接点明: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接着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寓言的阅读,了解这个成语运用时的语境要求,并结合自身的语文基础,用这个成语组织一段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可以指点学生,学生也可以指出教师使用这个成语的不当之处,并根据成语的含义更好地对话。这个任务对学生而言,有很大的挑战性,但是由于课堂模式的自由化,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他们会通过实践的方式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既保证了阅读课堂的高效性,也让学生的“语用”水平得到长足提高。

二、创建情境,进行语言训练

在现代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将教学视野过分局限于阅读过程,忽视了语言训练平台的创建,导致学生只得到了阅读水平的提升,“语用”能力的培养却不受重视。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在不同文体阅读过程中的语言实践需求,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创建贴近不同文体阅读内容的“语用”情境,使学生的语言运用具有针对性,提高培养效率的同时增加课堂趣味性,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语用”技巧学习的兴趣。

“语用”情境的创建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项很大的考验,培养不同文体的“语用”能力,所对应的情境创建方式也各有千秋。如记叙文,大多可培养学生生活语言的交流能力。教师可寻找文章中和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内容,以此为基础,通过生活素材的帮助,创建生活化的交流情境,让学生能及时运用从阅读中掌握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掌握程度;又如,说明文可以创建特定观察情境,要求学生对贴近文章主题的景和物进行观察、思考和表述,提高表达的条理性、全面性、细致性。教师还应跟上现代教育改革的节奏,丰富“语用”情境,创建途径,进一步优化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方案。

例如《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记叙文,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景色具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其细腻的語言描写引人入胜。为了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我出示了相应景观的图片,初步创建多媒体情境,让他们能够一一对应。接着,我要求学生运用文章中所用的记叙技巧写一篇读后感,将自身“语用”水平在其中体现,我也会在他们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给出专业性的指导,让他们能高效提高“语用”能力,保证阅读情境的成功使用。在阅读课堂中,教师要正确使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更加多样化。

三、培养习惯,强化语句积累

学生良好阅读积累习惯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也是“语用”能力有效培养的重要保障。教师要重视学生良好阅读积累习惯的培养,对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设计优化,引导学生转变固化的阅读学习方式,将积累当作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使其主动参与到阅读积累活动中。

例如,在进行《黄山松》这首现代诗的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体会整首诗的内涵。接着,我要求学生将其中的优美词句积累下来,并分析在何种语言情境中运用相应语句。如“九万里雷霆,八千里风暴,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这句诗,可以用来形容有坚强品质的人,将这类人比作黄山松,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又如“谁有你的根底艰难贫苦啊,你从那紫色的岩上挺起了腰”这段话,可以用来阐明面临挫折也要坚持,不能被击倒的道理,从而增加文章的深度。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逐渐意识到素材积累的重要性及趣味性,在之后的阅读中,积极主动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组织活动,完善评价机制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方式较为单一。教师不能被课堂教学模式所局限,可以通过活动的开展,拓展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途径。“语用”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让不同文体的阅读过程变得充满趣味性,一方面也促使学生更轻松地掌握语言使用技巧。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心、贪玩心强的性格特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降低他们对阅读的抵触心理,更高效地在活动中完成“语用”能力培养目标。

“语用”活动开展的同时,需要评价机制的配合。小学生因为自控能力弱,容易在活动过程中开小差,导致活动效果不佳。教师可以通过评价让学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能更好地在活动进行语用训练,提高不同文体的语言实际运用水平,为“语用”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保障。

例如,在进行《矛与盾》这篇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时,我先按照学生的文言基础进行小组划分,有效体现公平性和互补性原则。接着,我要求每个小组通过合作阅读的方式进行整篇文章的翻译,理解其中的本质内涵,让他们丰富对语言的认知。文言文作为语言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手段之一,随着活动的逐步深入,学生对文言文阅读也有了新的认识,能主动地参与到“语用”能力的优化中,完善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优化不同文体的“语用”能力培养方案摆上日程,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善于和其他教师交流、分享经验,不断拓宽教学视野,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完成不同文体“语用”能力的升华。教师要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丰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语言实践习惯,这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还将扎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少玲.做实“语用”训练,提升“语用”能力[J].新教师,2017年10期

[2]闵慧.例谈“语用学”视野下文本解读的“三个关注”[J]. 语文知识,2016年08期

[3]朱小昌.在解读语用、转化语用中点亮语文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7年12期

[4]曹卫星.浅析“语用”视野下阅读教学内容研制的应然视角[J].中国教师,2014年22期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核心素养下不同文体语用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阶段成果,立项批准号:FJJKXB16-393)

猜你喜欢
小学培养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