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博物院馆藏阿拉伯文宣德炉鉴赏

2018-10-20 05:48云彩凤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内蒙古

云彩凤

摘 要:内蒙古博物院收藏了一件宣德炉,造型流畅、圆润,表面光滑细致,铜质精良,经鉴定为清代宣德炉仿品。器身铸有阿拉伯文,可见伊斯兰文化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之大。宣德炉在中国器物史上占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其出现于明宣德年间,服务于皇室,后由民间仿制发展开来,留传真品数量很少。对宣德炉的鉴定和研究目前也已经成为文物界的一大难点,正在等待人们的破解。

关键词:内蒙古;宣德炉;阿拉伯文

内蒙古博物院藏有一款宣德炉,双桥形耳,鼓腹,三足,炉身三面开光内铸有阿拉伯文,底款为阳文楷书“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口径16.3厘米,高13.8厘米。此炉造型流畅、圆润,表面光滑细致,铜质精良(图1)。

宣德炉本为明代宣德三年(1428)所造,明宣宗朱瞻基责成工部尚书吕震、工部侍郎吴邦佐用暹罗国(今泰国)进献的三万多斤风磨铜,按明皇宫中收藏的各类名窑款式,以及《宣和博古图录》①《考古图》②等青铜彝器著录,设计监造铜香炉以供宗庙祭祀和内府日常文房所用的香炉,即宣德炉,也称宣炉。

宣德炉是我国古代铜器铸造史上的骄傲,它的成分、熔炼和铸造技术等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冒襄《宣炉歌注》中写道:“正如好女子肌肤柔腻可掐……宣庙时内佛殿,火金银铜浑而液,又云,宝藏焚金银珠宝与铜俱结,命铸炉。宣庙询铸工,铜几炼始精,工对以六火,则珠光宝色现,上命炼十二火倏之,复用赤火镕条于钢铁节格上,取其极清先滴下者为炉。”这段话不仅将宣德炉描绘为女子,且加入了佛殿失火,皇帝命将铜液铸为铜炉的故事,为宣德炉蒙上了一层神秘浪漫的色彩。也提到了宣德炉炼制的过程中,风磨铜要经过十二炼,并加入多种贵重金属,才能炼出宣德炉的铜料。1千克风磨铜仅出400铜料,也就意味着宣德炉手感较重,铜质极精细。从形制方面来讲,宣德炉器形可分三类:仿商周的鼎彝;仿宋代官、哥、汝、定等名窑瓷器的器形;仿日用器具制成的缸、桶、罐、瓮等。由此可知,宣德炉是器形多样的仿古香炉,制作时在炉底铸“大明宣德年制”方形款,铜炉的色泽晶莹而温润,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精品。为了要仿制出原器的质感和色泽,炼制时需加入不同配比的金、银等贵重金属,甚至有在宣德炉的外部敲上小块“金箔”,称之为“生金”,金块大小不同,或似星点闪烁,或似片状分布,显得富丽豪华。

此件宣德炉铜色泛黄,富有光泽,器身铸造有阿拉伯文,是制铜业与伊斯兰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图2)。明朝是伊斯兰文化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元朝开始,对外文化交流就侧重于西方,明政府实行禁海政策,向东发展受限,受西方的文化影响就更加深远。朝廷也非常支持伊斯兰教的发展,曾多次修缮清真寺,并召见伊斯兰教界名人,可见其对伊斯兰文化的重视。郑和下西洋更是促进了明朝与伊斯兰世界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当时的工艺品,如铜器、瓷器、景泰蓝等物品上都有阿拉伯文的出现。明正德年间,器物上开始以《古兰经》中的格言等作为装饰。可能是因为伊斯兰文化已经影响到了民众的生活,为了迎合大量伊斯兰教教民的需求而造;也可能是阿拉伯地区人民在此时已经接受、喜爱上明代器物造型风格,作为贸易使用而产生的。到明末宣德炉仍然沿袭此风,可见伊斯兰教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力之大,直至清代仍出现部分类似仿制品。

“大明宣德年制”方形底款的宣德炉是最常见的一种,铜炉的色泽晶莹而温润,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精品。本文中所介绍的则是“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十六字款宣德炉(图3),是另行铸造的宣德炉仿品。最早的一位宣德炉仿制者曾参与过宣德炉的铸造,工部官员吴邦佐是当时的监造者。在宣德三年宫廷封炉不铸之后,原来的工匠再度集中起来,私自开办铸炉厂,以仿制宣德炉。当时风磨铜已经用完,只好以其他黄铜代替。虽然做工与以前完全一致,但是铜质始终不及,致使其颜色和光泽不如宣德三年所制。底款在此时也有了变化,除此件炉款外,也制“大明宣德五年监工部吴邦佐造”“工部员外臣李澄德监造”等款识,一般用楷款或篆款。明清时期的铜器,由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铸铜工匠制作,著名的工匠在自己制作的器物底部都有自己的款识,吴邦佐、李澄德等人均有仿作留世,此外有琴书侣(吴邦佐)、玉堂清玩(严东楼)、仲师记、品竹斋、树德堂、宝鼎、清玩、赏心、王旭、杲竹山房、正德年制、乾清宫、杏朴斋清正主人、松月侣等。有些器物虽与宣德炉造型相同,但款中并无“宣德”二字,仅加文人自号,如胡文明、张鸣歧、石叟等。有这类款识的宣德炉被人们称为“文人造炉”。

明宣德三年铸宣德炉时,皇家使用风磨铜共开炉铸造香炉3000座,以后再无风磨铜香炉。这些香炉多深藏于皇宫内院之中,普通百姓难以见其真容,坊间传闻使宣德炉显得更加神秘。也正因为宣德炉的声名远扬,从明代宣德年间直到现代,民间仿制宣德炉的活动从未断过。为了更好进行研究,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宣德炉进行了分类。马今洪在《明清铜器》中将宣德炉的仿品按时代分为了五类:当代仿、明中期仿、明末至清早期仿、清末民初仿和现代仿。肖志斌同样也按时代分类,但分成了三个阶段:早期从宣德末年至明代末期,是历史上仿造宣德炉最高潮;中期从清代康熙初年至乾隆末期;晚期是从清中期至现在。

虽然从古至今有很多学者对宣德炉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宣德炉真品的数量较少,各種文献对于宣德炉的记载也过于繁复和笼统,缺乏标准器作为参考。出于对它的喜爱,历代有数量众多的仿品,甚至在明代时已经非常多,清代、民国各时期的仿品更是数不胜数。兼之在战争年代,许多宣德炉外流,甚至被大批销毁,时至今日,宣德炉已经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品。历代宣德炉仿品均可媲美真品,国内各大博物馆内收藏了不少宣德炉,能被众多的鉴定家公认为是正品的却寥寥无几,而宣德炉的鉴定也已经成为文物界的一大疑难。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瑰宝,宣德炉的秘密正在等待着人们的破解。

参考文献

[1]王秋墨.中国古铜器收藏鉴赏百问百答[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姚江波.中国古代铜器鉴定[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3]马今洪.文物鉴赏丛书——明清铜器[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4]杜廼松.中国青铜器发展史[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5.

[5]肖志斌,肖特.大明宣德年制铜香炉[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内蒙古
内蒙古冬季风寒温度分布特征
第16站内蒙古
‘Silence’ proves golden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吉祥内蒙古(歌词)
闫锡聪
内蒙古大草原
书画
再论“内蒙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