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铁西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建设的实践研究

2018-10-20 00:29罗潇冰
炎黄地理 2018年9期
关键词:公众参与沈阳

摘 要:本文通过对沈阳铁西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的走访调查,运用口述史学方法对该街区的历史沿革和空间特点等方面进行梳理。从而对沈阳铁西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建设工作,尤其是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传承工作,从公众参与的角度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沈阳;铁西工人村;公众参与;口述史学

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建设上,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并重视起来。因此,在这一浪潮下,公共史学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口述史学方法,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这对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十分具有帮助。在对沈阳铁西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的实地调查中,我们意图通过对街区居民口述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重现铁西工人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前世今生”。这既有助于对铁西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遗迹进行保存、保护和管理,又能对其过去的时代精神和文化价值进行保存和梳理。

1.对沈阳铁西工人村的空间调查

通过对实地调查结果和文献资料的比较,可以得知如今的铁西工人村在区域范围、建筑数量、建筑功能、居住条件、街区周边环境等方面都存在较多变化。

1.1区域范围变化

1952年5月7日,為了解决和改善沈阳产业工人的居住条件,中共中央东北局、沈阳市人民政府决定在铁西区西南地带兴建规模巨大、设施齐全的新型住宅区——工人村,这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工人住宅区。工人村的最初规划是要建成一个投资1200万元、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东西宽为1500米、南北宽为400米、建筑面积占地14万平方米的居住场所。

而现在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规划的省级铁西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为位于铁西区西南部、临近二环路,四至范围分别至肇工街、重工南街、南十西路、南十一西路,面积约13.6万平方米的区域,缩减了约59.4万平方米。

1.2规模变化

1952年12月工人村第一期工程基本完成,3396间独身和家属宿舍已全部竣工。7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建造了四个建筑群,共79栋三层楼房。俯瞰整个工人村,可以看见由每栋建筑组成的醒目的四个小建筑群。在实地口述调查走访中,75岁的张春生先生印证了这一事实。张先生父母是沈阳机床制造厂的工人,也是工人村建成后的第一批住户。据他回忆,当时的工人村主要是由四大楼群组成,每一个楼群大概由16栋住宅楼组成,共64栋,加上一些其它的功能性楼房,一共有79栋楼。可见当时工人村的规模之大确实少有。后经多次扩建,建筑数量一度达到最高时的143栋。

经过时代洗礼,工人村几经衰落。现在的工人村的建筑规模已经由原来的四个楼群变为了两个楼群,建筑栋数也缩减至如今的24栋。现在存在的24栋建筑,分为东西两个区,中间相隔一条马路,每个区各有12栋。

1.3居住环境和功能变化

工人村最初是参照苏联的工人区风格而建的。场所里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有家属住宅区、独身宿舍区、公园区、社会和行政中心区等几个区划。其中社会和行政中心区是在工人村的东侧,在社会和行政中心区的南侧是一座大型的俱乐部,其中设有电影院、跳舞厅、图书馆等各种设施,在俱乐部的后面是一片较大的绿化区,计划在这里设立运动场、游泳池等运动场所;在社会和行政中心区的西面是住宅管理事务所和消防所;东面是食堂;北面是独身职工宿舍。工人村里还设立浴室、诊疗所、合作社、4所托儿所、6所幼儿园、两所小学等等。工人村内还建有苗圃。苗圃里有很多的野果树,山楂、桑葚、李子等等,后来的苗圃变成了公园,多加了一些动物,有猴子、蛇、熊、狼、老虎等等,还有人工湖可以划船,从人工湖里挖出的土也没浪费,堆在旁边修成了一座假山。

与过去工人村的居住功能相比,现在的工人村建筑有一部分的功能变为了商业功能。走访中发现,在如今的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中,出现了诸如花店、养老院、幼儿园、宾馆、书屋等商业店铺。东西两个区域中间各有一个小型的锻炼场所和一个大花园,其中有一些体育器材,这些建筑形成了“街坊围合式”风格的建筑群;东面的区域与西面的区域的建筑风格相同,但是东面的区域的建筑大多数是家属楼,用于商业用途的较之西面区域的少,只有一家超市和一家鲜花店;现在的工人村的绿化情况很好,与周围其他小区相比绿植覆盖率较高,所以两个花园每天都会有许多老人乘凉、聊天、锻炼身体。

2.对工人村集体记忆与文化价值的口述调查

为了能够更加真实的了解居民对工人村感情和改造意愿,我们在工人村随机选取了5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居民进行口述历史调查。首先是田少鹏和田志年父子,父亲田少鹏今年77岁,退休前是沈阳电缆厂工人,1968年搬入工人村,住在工人村已有50个年头。儿子田志年出生于工人村,今年50岁;第三位是于女士,于女士今年75岁,曾在沈阳自行车厂工作,1965年搬到了工人村,在工人村住了53年;第四位是王先生,今年75岁,曾是沈阳电缆厂的工人,1963年搬入工人村,现已居住55年;第五位是朱女士,今年52岁,出生在工人村,现在工人村里开了一家超市。我们对这五位亲历工人村变化的居民,进行了有关工人村记忆、工人村变化和现今状况等方面的口述调查。我们发现,工人村不但体现着新中国工业高速发展的客观变化,更是承载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和不可磨灭的工业精神。

2.1集体记忆

铁西工人村承载了这一代代新中国工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是新中国工人宝贵的集体记忆。在对铁西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的居民进行口试调查时,我们发现,这里的居民对工人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既失落又不想割舍的一种情感。现在住在工人村内的居民大多数是在这生活了五六十年的人,有的是因为工作时表现突出、成绩优异而分配到这的,有的是从出生时起就在这里生活的。他们虽然年龄不同,但是对工人村的不舍之情确是一样真挚的。

欢乐的孩童时光。他们对这里有很多相同的回忆,田志年先生和朱女士就是在工人村出生的,据他们口述,他们的孩童时期玩的地方很多,比如工人村内的大花园,他们放学后,花园内就会聚集很多的小伙伴,有时候他们玩捉迷藏,有时候他们也会玩玩滑梯、秋千和单双杠。他们玩闹的场所有时候也会换到苗圃,苗圃里面有很多果树,果子成熟时,他们就会去摘点桑葚、李子和毛桃来解馋。

和睦的邻里关系。同一个工厂工作的父母们下班后大多会结伴回家,一路上说说笑笑,很热闹,由于过去住房紧张,很多家庭是两家住在一个房子里,共用一个厨房,做好饭菜的时候都会送一些对方没有的菜。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当时,邻里之间的关系非常和睦,邻居间相处的就像一家人一样,谁家有困难都会帮忙。田少鹏先生和王女士表示他们最忘不了的就是当初的那份邻居之情,现在都是一家一户,邻居之间似乎缺少了过去的那种亲切感。

工人村是他们一生的缩影。这里承载着他们很重要的回忆,记录着他们生活的诸多事情,孩子们的打打闹闹、与邻居的友好相处、工作的顺心烦恼等等。针对他们对工人村情感这一问题进行口述时,于女士有些哽咽了。她说她25岁搬到了工人村。那时候她刚结婚,她的丈夫也是同一个厂子的工人。因为他俩是劳动模范,所以分到了工人村的一套房子。但是这是很多人都羡慕的,他俩也是很高兴,在这里住了53年了,亲眼见证过工人村的辉煌、衰落和再兴。工人村也见证了她这53年来的点点滴滴,这里早已和她融为一体了,这里就是她这一生的一个缩影, 承载着他们很重要的回忆,这也是她不舍得工人村的原因。

2.2文化价值

铁西工人村是我国建国初期城市发展的主要成就之一,也是重要的工业文化遗产。铁西工人村无疑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2.2.1承载着沈阳工业记忆

上个世纪,沈阳铁西区有着“东方鲁尔”之称,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和装备制造基地。据王先生口述,建国初期,党要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国家的各个工业部门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沈阳的工业部门也是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和激情去创造产物。由于历史原因,沈阳工业几乎都集中建于铁西区。因此,铁西区得到了大力发展,建成了闻名全国的铁西工人村。工人村居民在这里居住了长达60年左右的时间。至今,居民们仍能回忆起那个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居民们关于沈阳工业的记忆也都留在了工人村,和这里融为一体。工人村成为了居民记忆的重要载体。因此,铁西工人村是沈阳的工业记忆的一个缩影和象征。

2.2.2承载着工人的自我认同感

在进行口述调查时,从口述者的言谈举止间就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工人村的骄傲和自豪。当他们住进工人村的三层小楼时,沈阳的其他地区都是平房,居住环境还很不好。工人村在当时那个年代已然是高档社区的代名词,居住环境在全市都是数一数二的。工人都以能住在工人村而感到自豪。如果能住在工人村,那就说明你或者你的家人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工人。这使得工人们的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所以,工人村不仅为工人们提供了居住的地方,更为工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自我认同感。

2.2.3承载着劳模精神

现在一提到铁西工人村,人们就会想起沈阳这座城市的诸多荣誉。当然,这些耀眼、令人羡慕的成绩都离不开铁西区的劳动工人。铁西区曾经出现过省级以上的劳模有一百多人,国家级的劳模有26人,如吴家柱、王凤恩、阎德义等人。他们的埋头苦干、合力拼搏、不畏艰难、敢为人先、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就是铁西工人的劳模精神。铁西工人村高标准的居住条件是诸多工人体现自我价值的表现。就像于女士这样,入住工人村的条件是很高的,很多人都是因为是劳动模范而获得入住工人村的资格。因此,工人村就成为劳模精神的汇聚地,成为沈阳承载劳模精神的符号。

3.公众对铁西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建设意见

针对口述对象对工人村现有的街区保护和建设意见,结合国内外关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先进范例,我们对铁西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建设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第一点主要针对工人村的建筑风貌。由于年代久远,修缮不佳,许多建筑都出现了墙皮脱落现象,墙体颜色也不再鲜艳,我们应该对这些文物建筑进行全面的修缮和改造,修补墙面,还应该对其他的建筑进行保护与利用,可以在不改变建筑的外貌风格上,在建筑外墙上加一些可以体现工人村风格的挂饰,把工人村的商业店铺的标牌都换成统一的、具有工人风格的牌子。

第二点是对工人村内部的除了24栋苏式建筑楼外的公共绿地、外部沿街绿地、花园、广场、具有价值的历史构筑物和历史树木等等的保护。对这些重要的历史元素要加以保护与利用,不能轻易的改变它们的外貌,特别是工人村内部的历史树木;保护公共绿地、沿途街道、广场、花园的环境,强化街区历史景观风貌。

第三点主要针对工人村的基础设施老化的问题。工人村内部的道路条件较差,排水条件不好;住宅楼的给水排水设施也不完善,许多设施已经老化。针对这个问题,应该加大力度改善道路的排水条件,修缮工人村内部的道路;对住宅内部的给水排水设施进行改进,建设成为配套设施完善、充满活力、具有独特风貌的现代公园式居住街坊。

第四点是要提升社区环境品质和社区活力。对工人村的保护与改造不仅要对住宅建筑进行全面改造,完善硬件设施来提高居住质量,还必须注重社区环境品质的提升,通过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增加相关商业以及服务设施,使其成为了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将工人村的魅力提升,相关社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社区将再次重现活力和青春;还可以在延续居住功能的基础上,引入养老功能,适度发展保障住房,拓展旅游、文化等新业态。

第五点是要弘扬铁西工人村的优秀民俗活动以及以劳模精神为代表的工人居住文化。一方面要加强对铁西工人村的宣传,丰富工人村生活馆的展示方式,要在展示工人村不同时期的住宅内部风格的基礎上,在馆内加设工人村不同时期的商业店面、娱乐设施以及民俗活动的场景,就像对新加坡唐人街的民俗活动的保护,使得新加坡唐人街再一次在公共面前强势亮相。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工人村的劳模精神以及工人村特有的邻里文化。

基金项目:2017年度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7062)

参考文献

[1]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257.

[2]中央党校教务部编.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6—7.

[3]刘家佶.工人村的变迁——铁西工人村六十年生活变迁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7.

[4]王兆芳,赵勇,李沛帆,谷峥.基于公众参与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以正定历史文化名城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4.2.

作者简介:

罗潇冰(1981—),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公众参与沈阳
最小和最大
沈阳日报报业集团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论公众参与立法的利弊与保障措施
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有效表达机制的构建
小沈阳VS沈春阳:草根夫妻舞台结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