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8-10-20 21:16叶永全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叶永全

摘要:新课改教学理念提出,现代教育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提升,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在当前的高中教学中,应试教育带来的教学压力和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导致了当代教学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缺失,也使学生在这一教学理念下,难以获得全面发展。对此,本文从主体性教学理念的重要性进行论述,提出了主体性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为当前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措施,以改观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现状,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果,这也是本文撰写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高中物理;主体性教学理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8) 02 - 0200 -01

1.主体性教学理念应用的重要性

1.1 主体性教学理念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学习活动,学生具有全部的主动权和主动性。而在教学中,教师仅通过对学生受动性的支配,驱使学生机械的活动必然制约学生能力的发展,更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因此,主体性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就十分必要了。在教学中,教师准确把握主体性教学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融入教学活动中,便于教师从学生的视角看待学习活动,以便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学习活动中来,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1.2 主体性教学理念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高中物理学科知识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难度大,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以满堂灌的形式对知识进行罗列,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情况不得而知,更是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对新知不加以思考的情况下便进行识记,导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不足,思维能力发展受限。久而久之,在知识的抽象程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中,知识和能力出现不对等的状况,学生成绩也必然会出现大幅滑坡的现象。

1.3 主体性教学理念的应用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主体性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性,更便于學生主动的生成新知。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学生才能体会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能够通过主动积极的参与形式获取新知,改观以往被迫能动的接受新知的状况。因此,主体性教学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活动中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更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2.主体性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设计实验教学,为学生创建参与机会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规律的总结是在大量的感性生活经验基础上总结出的非理性规律,由系统严谨的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得出的系统的物理规律。对此,实验教学既是物理学习的基础,也是高中物理高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就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建实验机会,使学生能够经历疑问、猜想、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规律的总结过程,让学生对所学的物理规律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例如,在进行《弹力》这一节的教学中,对胡可定律学习便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通过猜想弹簧伸长量和弹力的关系,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终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胡克定律F= kx这一定理。通过这种实验的教学方式,改观了传统教学机械灌输的现状,增进了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程度,并且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还体现了尊重知识的产生过程、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

2.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知识的获取往往需要学生通过一定的思维对知识进行识记和加工。因此,教师的教学工作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仅通过分数评判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获得和兴趣的培养。对此,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就要为学生的学习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让思维经历感知新知、理解新知、加工新知的机会。对此,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环节上,就要凸显出物理探究的完备的环节,让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掌握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要及时的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启发,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最近发展区,从而达到更高的水平。这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方式,更有助于学生能力和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也便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3 构建凸显主体性的学习活动,提高知识的生成性

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以更有助于呈现直观知识、以更便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进行安排。对此,教学活动的设计更要凸显主体性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为前提,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生成性。例如,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通过演示石头和纸片同时同一高度落下、一张揉成纸团一张展开的纸片同时同一高度落下、半张纸揉成纸团和一张展开的纸片同时落下这三个对比试验。通过这三个试验,启发学生思考:一、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对比试验中下落的速度不同呢?二、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会发生什么现象呢?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探究,让学生结合理想实验法,得出实验结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轻重物体下落速度一样快。这一教学过程,凸显了学生主体性教学理念在物理教学上的应用,更是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对新知的生成性。

3.总结

主体性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响应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体现,也是提升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准确把握高中物理知识的学科特点,通过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利用实验教学方式和合理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等方式,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更高质量、更高效率。

参考文献:

[1] 潘四军,建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J].河南科技,2014,(1):281.

[2] 龚小平,孙琴,建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2,30(8):5-6.

[3] 陈洪.物理教学中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学习(下),2012 (06).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教学
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高中物理实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