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2018-10-20 07:09冯灵
知识文库 2018年11期
关键词:圆球数学教师数学

冯灵

众所周知,诸如语文、数学、化学等这些科目,它们所包含的知识基本上都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但是相对的,学生也能够利用在这些科目中学到的知识使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得到更好的解決。如果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例,我们就会发现其中许多具体的事情,如学生交学费、公司发工资等都要运用到数学中的知识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由此就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所要做的不单单是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以此解决自己的难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将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融入自己的教学之中,以不断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导入情境

一节小学数学课,开始的导入教学是关键。成功的课堂导入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思维,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如果课堂导入失败的话,小学生很可能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或者是不知道对于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其思考的方向是什么,处于茫然的状态。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给予导入部分足够的重视。教师可以联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进行课前提问,在与学生们的一问一答中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打开数学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举例说明,教师在讲解小学三年级中《千克和克》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在课堂导入部分教师就可以联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与小学生进行一段问答,由此导入课堂教学。如“教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都买过什么呢?学生:瓜子、糖……。教师:那么你们看到自己的妈妈买过什么东西吗?学生:看见妈妈买过小米、大米、面……。教师:那你们帮妈妈提过这些东西吗?跟你们自己买的瓜子、糖等这些东西相比起来哪一个更重一些呢?学生A:米更重。学生B:面更重……教师:同学们对这些东西的重量只是通过感知有一个大概的估计,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哪一样东西更重,它又比别的东西重多少呢?接下来我们今天就通过用秤称东西的方式了解千克和克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在这一问题情境中,教师以小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为例与学生展开讨论,可以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知道从哪个方面进行思考,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驱动下产生强烈的自主学习兴趣,配合教师的教学。

2 结合生活情境,开展新课教学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普遍开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但是,教师需要把握住其中的度,要认识到数学这门学科中许多知识如果教师没有为学生讲解清楚的话学生是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的,尤其是在开展新课教学时,教师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因此,数学教师需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举例说明,同样以小学三年级中《千克和克》这一课时的教学为例,经过导入部分,数学教师在具体的讲解过程中也可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并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同时使其学会如何得到某一事物的准确重量。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诸如电子秤、硬币、黄豆、树叶、一袋盐和一些水果等物品带到课堂上。首先,在讲解“克”的概念时,教师不要单单把书中的文字念给小学生听,可以请每个小学生都将黄豆拿起来感受一下,并鼓励学生举手站起来说一下自己感觉黄豆重不重,估算大概几颗黄豆一起重量可以达到1克,然后派代表上台亲自称一称,看看同学们所说的答案是否接近。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继续将一枚硬币或一片树叶等拿在手里,估算一下哪些物品的重量大于比1克,哪些物品比1克轻,然后用电子秤进行试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同样地,在认识千克的时候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拿起一包盐自己拎一拎,说说对这包盐的重量的感受,然后亲自称一称。接着,教师可以拿出一包1千克的的核桃让学生拎一下,对两种物品的重量进行感觉比较,最后请一位同学上台实际称一下,看看1千克的盐和1千克的核桃两者是否真的一样重,从而真实地体会到1千克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重量。通过以上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为初中生营造一个积极而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本节课中千克和克的相关知识产生浓烈的兴趣,从而帮助小学生提高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3 结合生活实例,开展课堂练习

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在设计课时教案的时候,一般会将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进行课堂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知识,而留给课堂练习的时间是少之又少的,有的小学数学教师甚至不将课堂练习考虑在内,一节课从开始一直讲到结束。以上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数学教师在进行了课堂内容的讲解之后不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巩固练习的话,小学生的理解盲区就不会被发现,使得在做课下作业时出现困难。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完成了基本的课堂教学之后,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习题练习,以帮助学生巩固其所学的知识,同时发现自己漏掉的知识点,为接下来的课下练习以及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做铺垫。

举例说明,在讲解三年级数学课本中《千米和吨》这一课时内容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在完成了主要内容的教学,并且帮助学生对其中千米和吨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之后,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带领学生们进行这部分的课堂练习,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其中关于

千米的概念,教师可以出以下类型的题目,如“填适当的单位。我国黄河长5500();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5()”再如“张某有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5千米,从A地到B地共行驶了5个小时,A、B两地之间相距多少千米?”“小明坐火车从A地到B地回家过年,火车一共行驶了8小时,每小时行驶55千米,那么请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等类似的题目。在对吨这一概念进行巩固练习时,教师也需要结合实际向学生们提供一些练习题,比如“填适当的单位。一艘轮船能载重2()货物;一头大象约重7()等”再比如“王某的工厂原来有3吨铝材,车间用去了500千克,请问工厂还剩多少千克的铝材?”等等。以上这种课堂习题练习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集中其思维,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的答案,帮助提高本节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4 联系生活实际,强化课下应用练习

众所周知,现在的教育教学体系提倡为学生们减负,因此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师已经不再把大量的习题练习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了,但是教师对于这部分也不能完全放弃,因为适当而高效的习题练习还是必要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师结束了自己的教学以后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练习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加强课上所学。但是,教师所出的题目要充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在自主应用练习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举例说明,在课后作业布置阶段,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为学生出具题目,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问“小明和小阳做摸圆球游戏,每次任意摸一个圆球,摸后放回,每人摸30次,摸到白色圆球小明得1分,摸到黑色圆球小阳得1分,摸到灰色圆球小明和小阳都不得分。下面有A、B、C三个口袋,在(  )袋中摸圆球小明获胜可能性大,在(  )袋中摸圆球小阳获胜可能性大,在(  )袋中摸圆球两人获胜机会相等。”等类似的问题。

总之,小学数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分为导入、讲授、课堂练习、课下应用练习等四个部分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到各个部分的教学中,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桥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圆球数学教师数学
艳丽的芍药花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垒不高的圆球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猫(小制作)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