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性的思考

2018-10-21 01:02郑斯雅
大东方 2018年7期
关键词:讽刺人性

摘 要:电影《驴得水》由周申、刘露执导,讲述三民小学的老师为了一个美好的目的做出了错误的事情,致使他们终将走上歧途。通过教育,知识分子有了礼貌的行为、复杂的思维和远大的理想,使得这些受过教育的人认为自己有更高尚的道德,但他们人性的恶并不会因为受教育的程度而被隐藏。影片利用不同的人物角色展现出了人性的“贪”“愚”“懦”“私”,这恰恰与他们所受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矛盾。教育是他们美好而正当的信仰,但为了这个信仰,他们一次次的突破道德的底线,撕开自己阴暗的本质,最终导致了失控的局面。

关键词:驴得水;人性;讽刺

电影《驴得水》是由周申、刘露执导的喜剧类电影。影片的背景设置在1942年的民国时期,讲述了三民小学向教育部虚报了一名根本不存在的“驴得水”老师,每个月多领一份老师的工资,作为学校建设,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闹剧的故事。电影以一种喜剧的方式,揭开了人性丑恶的嘴脸。三民小学的老师为了一个美好的目的做出了错误的事情,致使他们终将走上歧途。而在电影的开头,驴棚着火的这段情节,就暗示了故事悲剧性的结尾。驴棚无故起火,在此的象征性是要远远大于情节意义的,象征着三民小学的老师点燃了心中的欲望之火和外来的利益之火,火势之大,根本无法扑灭,但因贪念燃起来的火始终不会有好结果,甚至可以把自己的身家之地燒得一干二净。从电影开场的这一段救火情节,也暗示了电影中各个人物的性格命运。铁男是第一个冲去救火的人,但他有勇无谋,匆匆忙忙却也没帮上半点忙。裴魁山看也不看直接把土全倒在了张一曼身上,暗示了他后期与张一曼的敌对关系。校长抱着两床被子最后一个冲过来要大家听他的指示,但大火到最后也没有扑灭,也暗示了他好心办了坏事的结局。以上四个人在费了一番功夫之后,任由火势愈演愈烈。只有后来赶回来的佳佳,坚持要灭火,暗示了她是影片中唯一一个坚持底线、保持本心的人。

《驴得水》是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电影,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让我们看到人性的恶是怎样一步步展现出来的,而电影中的驴不仅仅代表着牲口,也代表着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驴得水,从字面上理解为牲口获得生存的水,也可引申为:“驴得水”就是“吕得水”,电影中吕得水老师代表的是利益。由此,驴得水的片名可以说是象征着人的欲望一旦膨胀,就与牲口没有什么区别了。而牲口,是不会讲道德、讲人性的。

三民小学的这些老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通过教育,知识分子有了礼貌的行为、复杂的思维和远大的理想,使得这些受过教育的人认为自己有更高尚的道德,但他们人性的恶并不会因为受教育的程度而被隐藏。影片利用不同的人物角色展现出了人性的“贪”“愚”“懦”“私”,这恰恰与他们所受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矛盾。教育是他们美好而正当的信仰,但为了这个信仰,他们一次次的突破道德的底线,撕开自己阴暗的本质而不自知。为了这些美好的目的做了一系列错误的事情,最终导致了失控的局面。

裴魁山原本是一个有着真才实学,并且浪漫风趣之人。他始终保持着对张一曼真诚的喜爱,但当他知道张一曼和铜匠发生了关系之后,愤怒和屈服彻底改变了她,使他成为了受利益驱使的小人,成为了全片最为自私的人。后期披上貂皮,也象征着他失去人性,人性的“私”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铁男在电影中似乎是最勇敢、敢怒敢言之人,在铜匠辱骂张一曼时,他第一个站出来护着张一曼。但在子弹从他脸边擦过的那一刻,他彻底改变了,完全屈服于权力之下,至此也沦为了自己口中的牲口。纵然身体再强壮,精神没有得到锻炼,一样无法抵挡政权的威力,成为一个懦夫,人性的“懦”在他的身上显露无疑。校长的身上更多的是体现了人性的“愚”,因为自己内心的信念,他纵容了太多的恶。在他的信念面前,其他的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但他的梦想却是靠着牺牲别人而成就自己,这其实是人性最自私的表现。电影中的特派员代表着强权,充分的体现了人性中“贪”的一面,在知道眼前的一切都是三民小学老师所设下的骗局后,在知道根本没有吕得水这位老师后,在知道铜匠其实就是一个没读过书没有任何文化的人之后,他的第一反应不是上报领导,而是在帮他们伪装。为的只是能够从美国人手里拿到钱,对特派员来说,不会有什么比钱更重要,真相是什么又有什么可在乎的呢?而特派员正是当时体制的缩影,统治阶级内部都已经开始腐坏,百姓能不有样学样吗。影片中的张一曼,代表的是对美的追求,一种对自由的追求。但这种完全不被束缚的自由是可行的吗?答案是否定的。真正的自由是要建立在平等与尊重的前提之下的,真正的自由也不会像她一样轻易的伤害别人,滥用自己的情感,只为一时贪图享乐。因为张一曼对待感情的处理方式,直接导致了裴魁山、铜匠的转变,她这种不顾后果,不顾他人的感受的自由,何尝不是一种自私呢。再来说说影片里唯一一个没有提到名字的人——铜匠。他是一个从来没有接受过教育的普通人。一个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一切凭着自己本能,近乎牲口一样活着的人。他看不懂张一曼与她发生关系后的态度,更加读不懂张一曼的内心。当张一曼告诉他与他发生关系就是为了拍照之后,铜匠被彻底改变了。他从一张白纸变成了文化程度不再愚昧的人,但心智依旧匮乏的他,当然不会体会张一曼话中的深意,这种没有道德作为支撑的爱,让他把所有的怒火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全都发泄出来。这何尝不是对教育的一种讽刺呢,教会了牲口知识,却不教牲口做人,牲口永远就只能当一只牲口。

在《驴得水》中,貌似真实,实质虚假的社会现象由三民小学一一展露出来。真真假假、是是非非、虚虚实实是人类的生活常态,要了解人性的复杂,就要认识到人性的两面性,善与恶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人性的恶往往只在于一念之差。社会上的很多事情,从表面上是永远看不透。而人一旦陷入邪恶的深渊,就会越陷越深。就像这部电影一样,谎言只会越滚越大,错误只会越犯越多,至此彻底偏离最开始的轨道。而我们能做的,是认清人的两面性同时学会避免和化解人性中的恶。

参考文献

[1]王志敏.中外电影鉴赏语言:走进艺术[M].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08年

[2]徐大宁.外国文学与电影鉴赏[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作者简介:

郑斯雅(1994—),女,汉族,籍贯: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学理论,研究方向:美术史论研究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讽刺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学习”反人性吗
新世纪以来国产歌舞电影典型案例分析
华盛顿?欧文短篇小说中的艺术赏析
赛博批评视角下对英剧《黑镜3:白色圣诞节》的解读
《一小时的故事》
《哥儿》作品赏读分析
浅析鲁迅《我的第一个师傅》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