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公众参与

2018-10-21 01:02乔静瑶
大东方 2018年7期
关键词:公众参与社区建设

乔静瑶

摘 要: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公众的民主意识显著增强,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只有公众广泛参与,才能把社区建设成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和諧;社区;建设;公众参与

1 和谐社区建设与公众参与的概念

1.1和谐社区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是社区发展的高级形态,是和谐社会的缩影。它具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重要特征,是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

和谐社区建设是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各个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1.2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广义的公众参与概念和狭义的公众参与概念。持广义的公众参与概念观点的学者认为:公众参与覆盖整个政治过程。公众参与的范围既包括政治领导人的选举,也包括公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的过程。从狭义上看,公众参与即公民在代议制政治中参与投票选出公共权力机构及其领导人的过程,也就是间接式民主参与,这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社会公民的重要责任之一,这种意义上的参与也经常被人们称为政治参与或参与政治。

通过对两种观点的分析,可以将公众参与的概念概括如下:公众参与是为了追求公共精神和公民资格的实现,由公民个人或各种公民团体介入所有公共事务和决策的过程,公众参与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最终促进民主的发展。本文所论述的公众参与是指广义上的公众参与。

公民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主体,其参与到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体现出“社区”作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1的性质。公众参与建设更能体现不同时期对社区的各类服务要求,使建设成果更能符合民意,体现“和谐”的终极目标。

2 公众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成效

新华区位于平顶山市中西部,是全市经济、文化、金融中心。现辖1个镇、9个街道、1个管委会,31个行政村,34个社区,面积62.7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余人。近年来新华区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先后了出台《关于服务保障全区开发改造社区建设创建工作的意见》《服务保障开发改造社区建设创建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鼓励支持驻区单位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工作,通过探索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1平安建设更加有力

在平安建设中,通过公众参与,治安网格建设得以深入推进。建立起以社区民警、辅警等专业力量与平安志愿者、网格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红袖标义务巡逻员、楼栋长等为主体的5600人的治安网格群防群治队伍,不断提升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治安防范的水平。充分发挥镇(街道)三支“红袖标工程”力量(村和社区义务巡逻力量、街头路面流动协防力量、单位和楼院保卫力量)作用,开展日常治安巡逻工作。目前,辖区佩戴红袖标义务巡防员达到12027人,形成了创安“一片红”浓厚氛围。2017年新增市平安建设先进社区(村)2个,区平安建设先进社区(村)20个。

2.2 为老服务持续创新

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引入社会组织完善社区服务,形成推进创建的强大合力。区民政局和矿工路街道经过多次洽谈和考察,与市志愿者协会有效对接,在全市首家引入“退休煤矿工人温馨驿站”公益项目落户民主街社区。该项目由民生银行注资50万元,可以为50名困难老人免费提供早餐、午餐、洗衣等服务,为450名辖区老人提供低偿服务,有效解决了辖区退休人员的日常吃饭问题,这是全市首创,被省《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每日要情》予以报道,受到省委、省政府的一致认可。与市志愿者协会对接,在曙光街街道曙北社区建立了爱心大厨房。借助省属企业剥离资产移交,持续完善老年服务设施,矿工路街道等4个街道建成5个日间照料中心。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公益与低偿相配套的为老服务网络。

2.3 社会组织培育初见成效

为了给青少年群体提供专业化社工咨询、心理辅导和各类社工服务,区民政局指导光明路街道长青社区引入全市首家区级社会组织——新华区创一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中心成立之初,启动“爱在新华、益起童行”的公益项目,50名困境儿童的幸福感得到提升。为更好的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村)创建,区民政局筹资1万元购买服务,让创一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暑假对500名困境儿童开展“暑期七彩课堂”系列活动,受到群众称赞。西市场街道、湛北路街道、中兴路街道也分别与创一青少年中心签订协议,购买专业服务,为辖区青少年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

2.4 志愿服务更加丰富

依托社区培养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倡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推动形成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强化志愿服务多样化、常态化,以丰富多彩、持久弥新的志愿服务活动助力和谐社区(村)建设。区民政局组织市志愿者协会、平煤神马集团四矿孙刚爱心联盟等社会组织到各社区(村)开展“爱在新华”志愿服务活动。每月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助医助药、家电维修、心理咨询等服务活动,为社会组织与社区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务。

3 公众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共建共治格局没有形成

社区治理主要依靠行政力量单向推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动力不足,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多元参与合力不强。近三年来,受辖区平煤集团效益下滑,关联驻区单位在社区建设方面投入减少,共驻共建的成效有所削弱。因此,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任重道远。

3.2 公众参与的能力不足

社区(村)干部行动多,居民参与意识弱,“社区(村)搭台、居民唱戏”的创建氛围有待加强,多方参与的合力、群众参与的活力有待激发和凝聚。当前为老服务、特殊群体关爱等服务需求很大,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服务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存在反差。虽然部分社区在日间照料和青少年关爱方面做了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单纯依靠政府力量难以满足群众需求,迫切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和社会组织承担起这部分职能,专业性较强的社会组织和高素质的志愿者数量较少,缺乏良性竞争力,制约了社区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3.3 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新华区各个社区都成立有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经常性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队伍数量不多。志愿队伍组织比较松散,志愿者参加活动存在随意性,举办服务活动之前,需要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充分动员。志愿服务的氛围不够浓厚,公众的志愿服务精神有待加强,奉献社会成就自我的自觉性不高。“邻里守望·情暖鹰城”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在光明路街道建设街社区举行,社区工作人员为组织动员志愿者参加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活动仪式开始后,仍有志愿者陆陆续续赶到现场,仪式刚结束,大量的志愿者自發离开了现场,留下少部分志愿者在现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3.4 公众参与区域不平衡

由于中心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发展程度不同,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程度高,社区建设起步早,居民数量、驻在单位多,社区建设比城乡结合部更成熟,公众参与率相对较高。比如位于中心城区商业区的中兴路街道的中兴社区公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要比位于城乡结合部香山管委的四化路社区高。以家属院为单位的社区居民类别相对单一,属于“单位人”,组织性较强,能调动的资源较多,公众在社区建设中的参与程度比非家属院社区要高。比如以二矿工人为主体的矿工路街道民主街社区的公众参与程度要比自购房为主的西高皇街道凌云社区要高。

4 加强公众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对策

4.1 健全社区建设协商机制

制定完善《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建立社区、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等多方组织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规范社区(村)议事协商议程,掌握协商方法,提升协商能力,充分发展基层民主,助力和谐社区创建。健全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机构及社会组织多方协商机制,积极动员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鼓励引导驻区单位向居民开放公共服务设施,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

4.2 完善社会组织参与机制

指导社会团体从基础条件、内部建设、工作绩效、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提高完善,强化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年检等日常监管,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行为,坚决取缔非法社会组织,规范社会组织行为,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鼓励社会组织提供专业精准服务,将社会组织纳入党和政府的社区工作体系,完善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机制,改进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党组织健全、公益性质明确、管理规范有效的社会组织优先获取公共服务项目。促进社区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培育社区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便民生活服务圈,支持社区发展生活类服务企业,确保社区有独立的经济来源。

4.3 不断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组织市志愿者协会、创一青少年服务中心、孙刚爱心联盟等社会组织,围绕困境儿童、残疾人、孤寡老人、企业退休人员等开展服务活动。全面启动“关爱困境儿童、共绘七彩人生”项目,开展“微心愿”对接,解决孩子们最迫切需求的微小心愿,引进创一社工的“向日葵剧场”等活动,全方位的对困境儿童进行各个层面的帮助和锻炼,着力构建简便与专业、精细和全面、低层和高层相结合的三维立体服务困境儿童体系,为困境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4.4 加强省属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

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中,新华区先后与平煤神马集团等五家省属国有企业签订移交协议,共接收退休人员33743人,接收退管人员98人。为了让接管人员更好更快融入社区,要深化“服务退休职工、共筑和谐音符”项目,通过“过政治生日”等活动,针对行动不便的退休职工建立志愿服务档案,联系社会组织定期上门服务,真正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4.5公众不断提高参与能力

和谐社区建设离不开公众参与,公众要想在和谐社区建设中有所作为,就必须不断提高参与能力。提升政策理论水平,为更好地推动社区建设建言献策,推动居民反响较强烈问题的有效解决;提升志愿服务能力,主动从事社区志愿服务,帮助社区居民解决生活困难、增强安全感,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社会组织要主动与民政部门和社区沟通,做好政府的合作伙伴,在社会需求大、社区服务不能满足的服务项目上加强调研,加大投入,丰富服务种类,提高社区居民的满足程度。

参考文献

[1]唐忠新主编.构建和谐社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版

[2]黄宁莺,郭为桂.和谐社区何以可能?——基于福州典型小区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年03期

[3]崔超.城镇化背景下大数据构建和谐社区的策略探索[J],广西社会科学,2017年08期

[4]周艳.社区社会组织发育与城市社区网络的演化路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年19期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公众参与社区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有效表达机制的构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