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油藏开发影响因素分析

2018-10-21 07:12徐林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9期

徐林

【摘 要】裂缝对低渗透油藏开发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改善储层的渗透性,提高油井的开采率;另一方面还可能增强油层的非均质性,造成水淹、水窜等事件,不利于油井的开发。因此,我们在开采低渗透油气田时,应利用岩芯观察法、示踪剂测试技术和水驱前缘测试技术识别油层裂缝特征,制定科学、安全的开采方案,充分发挥裂缝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提高低渗透油气藏的开采率。

【关键词】裂缝性油藏;裂缝方向;井排方向

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裂缝对低渗透油藏尤其是特低渗透油藏有很大影响:一方面显著提高了储层的渗透率,使油藏得以开发;另一方面加剧了储层的各向异性,增加了开发难度。裂缝性双重介质油藏有着较强的非均质性,较强的应力敏感性,进行常规注水时容易发生水窜和较严重的水淹,且很难开发出基质中的原油,但对于此类油藏的开发又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相对于常规油藏,裂缝性双重介质油藏更难开发,且开发的效果较差,当前面对的问题是需要克服存在的技术难题,合理高效的进行开发[1]。在对裂缝性油藏进行注水开发中存在几个关键因素,如注采井网的部署是否优化,特别是裂缝方向和井排方向的优化[2]。在裂缝性油藏的开发中,国内外学者和从业人员通过数值模拟对渗吸采油机理进行分析,探讨了开发效果受开发方式的影响程度。

1、开采方式

开采方式有注水开采和天然能量开采两类。在常规油藏中,开采方式有天然能量开采,另一类是通过注水等操作,在外界的作用下对能量进行补充,以获得更高的能量水平,得到好的开发效果[4]。而对于双重介质油藏,进行外界能量不出获得的效果会显得更为突出。

最低采出程度的方式是靠天然能量开采,这是由于在此方式下,能量不能得到补充,造成了过快的地层压力下降,地层能量也会出现降低,导致了近井地带严重的脱气,从而使得油井产量出现大幅度降低,油藏的采收率明显降低。而在注水开发方式中,由于损失的能量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地层压力可以维持在饱和值上,使得油井的稳产期延长,提升了采出程度。

对不同注水方式的含水量和采出程度进行分析可发现,相对于面积注水,线状注水的无水采油期更长,在同一采出程度下,面积注水的含水量高于线状注水,面积注水的开发效果低于线状注水开发效果。

2、裂缝方向和井排方向

裂缝的存在对双重介质油藏的开发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开发效果也受到裂缝方向和井的排列方式的影响。在井排方向和裂缝方向夹角θ下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不同夹角下含水量与采出程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在采出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含水量会随着θ角的增大而上升。平行裂缝方向部井时,油井含水量的上升速度会低于其他方向,为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可选择平行裂缝方向部井,即θ=0°。进一步分析可发现,为垂直裂缝方向部井时,进行注水后会出现沿裂缝方向的窜进,导致过早的油井见水,更有甚者出现暴性水淹。

3、注采方式

对于裂缝性油藏的开发需要进行外部能量补充,使得地层能量得以保持。在注水的过程中,裂缝同时产生着有利和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在进行井网部署时充分考虑裂缝因素,避免其不利影响,发挥有利作用。对采出程度和含水量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如果采出程度相同,相间注水的含水量最高,相邻注水其次,线状注水为最低,所以,为获得更好的开发效果可采取线状注采井网。相关研究发现,在渗透率方面,基质远低于裂缝,垂直裂缝有着更大的驱油阻力,采油井见效比相对困难。

3.1 裂缝对油藏开发的作用 裂缝的存在及其发育程度对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注水开发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油藏储层裂缝的存在相当于高渗透通道,可大大增加基质渗透率,提高油井的采出率,有利于油田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裂缝的存在还会加强储层的非均质性,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油水井间的方向性水窜,进而降低注入水的波及系数。若在注水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还可能会使采油井过早见水甚至水淹,降低油田的开发效率。因此,了解裂缝对油田注水的不利影响,可为油田的安全开采和高效开采提供重要指导。

3.2 裂缝对注水的影响 在对裂缝特征、井组注水开发动态分析的基础上,裂缝对油田注水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产量递减速度快。层内矛盾突出以及平面矛盾突出三个方面。首先,产量方面。油井在裂缝的影响下,会出现过早见水问题,水量上升快,调整难度大。在对储层裂缝特征分析中可知,高含水油井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裂缝性见水和见效见水;超前注水时,注水压力过大导致裂缝发育;而油井投产后仍保持原有的高强度注水,导致油井见效即见水。其次,层内矛盾。油井裂缝见水后,导致见水层压力升高;低含水层难以再动用。若不对注水压力进行控制,则容易导致注水单层突进,使尚未處于开启状态的裂缝突然开启,造成油井迅速水淹。最后,油井见水后,低含水井供液能力迅速下降,增加平面矛盾。

4、实例应用

选取某油气藏为实验对象,该油气藏为缝洞型构造,压溶缝、溶蚀缝合构造缝最为发育,且发育晶间和晶内微溶孔,该储集层较为有利。在储集空间主要是裂缝,裂缝内填充油水云母、硅质、高岭石、白云石和泥质,基质孔隙度为4.8~15.2%,为特低渗储层,平均渗透率为0.025*10-3~1.120*10-3μm?。储集物性在裂缝的发育下得到改善,在进行试油后证实为较好。地面和地下原油密度分别为0.9201g/cm?和0.9126 g/cm?,地面原油的黏度为69.56mPa.s,,含蜡量为4.02%,沥青质和胶质含量为23.86%,原油凝固点为-5°C。

对于裂缝的分布和识别进行多种方法的研究,对裂缝的发育情况进行了解,在该断块古生界储集空间为裂缝、溶洞和溶孔,类型主要是裂缝-孔隙型,走向为北东-南西。

在对含油储量和范围进行确定的基础上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在特定油藏中,唯一确定的是地质参数,但是对于地质的认识上,还不能确定地质参数,这就使得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存在多解。对单井和区块进行历史拟合来获得裂缝参数,进一步优化地质模型,为下一步的开发方式提供更好依据。

在此油藏中,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计算井距。在计算的过程中设定整个油藏的产出液量为相同值,同时设定单井的极限含水量为98%,然后再对井距进行计算。

从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井距处于250m到350m之间时,越大的井距得到的采出程度越高,而当井距处于400m到500m时,采出程度则会随着井距的增大而降低,在井距为350m时可得到最高的采出程度。对于排距的设计,如果同意采出程度,排距为100m时得到最长的无水采油期,且含水量上升得最慢。所以对于排距的选择,选为100m左右时最为合适。在此方案的设置下,总投产12口油井,初期基本不含水,在开采半年后的含水量低于10%,开发效果较好。

5结语

裂缝的开发在双重介质油藏的开发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该类油藏的注水开发,裂缝显得更为重要,它会发挥着双重作用。在裂缝的作用下,水注入后更容易窜进,会出现油井过早见水的情况,更有甚者会出现暴性水淹[3]。同时,采油井的生产能力和注水井的吸水能力都会因裂缝而有所提升。有鉴于此,需要选用合理、高效的开发方式。

参考文献:

[1]张金铸.油田水驱油藏注采井网失控原因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14(2):59-60.

[2]杨正明,张仲宏,刘学伟,等. 聚合物驱后油藏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J].石油学报 2014(1):99-106.

[3]杜保健 程林松 曹仁义,等. 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开发效果[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4(1):96-101.

[4]朱新春 镇泾区块长8层油藏人工裂缝特征分析[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4(1):39-41.

[5]郭文川 黄沙坨裂缝性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化工贸易 2014(1):13-13.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敖南采油作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