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探析

2018-10-21 02:43王惠中
速读·上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内涵建设法学教育发展路径

摘 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需要法学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法治人才,要求我国法学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构建立体化教学评价体系、改善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加强法学教育内涵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法学教育;内涵建设;发展路径

實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国家基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高等教育现状的科学把控基础上提出的战略目标,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法学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走法学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既是高等教育持续向前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法学教育进入新时代的必然体现。本文将从法学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念解析入手,明确法学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法学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路径构想,以期为我国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一、法学教育内涵式发展概念解析

我国法学教育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法学教育从无到有,从全面借鉴前苏联经验,到形成时代背景特点的“政治挂帅”模式,直至遭受挫折乃至基本瘫痪。改革开放后,随着高考的恢复,我国法学教育重新开始招生并逐步步入正轨,现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教育模式。21世纪,法学教育规模持续扩大,我国法学教育由“精英化”逐步转变为“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法学相关专业,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法学学位与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法治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法学人才培养的大众化也带来了教学质量下滑、就业形势严峻等弊端,法学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所谓内涵式发展,通俗地讲就是通过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方法,实现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基于内涵式发展的定义,我们可以将法学教育内涵式发展界定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不断调整法学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各类资源配置,提高法学教育的质量,培养出适合新时代的高素质的法治人才。

二、法学教育内涵发展的重大意义

2014年,我国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目标,为法学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依法治国”又进行了周详部署,明确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报告用“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十二个字概括了我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同时,十九大报告还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十九大报告中,我们不难发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四个环节开展治理实践。这四个环节,都需要法学教育作为支撑。此外,依法治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内容繁多,千头万绪。从法学教育着手开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是从依法治国的上游工程着手,抓基础性环节的智慧之举。可以说,法学教育的强大、优质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法治强国建设进程,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三、法学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策略选择

法学教育内涵式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从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一)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培养“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复合实用型人才,应该是我国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基于这个目标,法学毕业生应该主要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能够熟练掌握法学主干课程的核心内容;二是能够将法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三是具备较好的法律知识素养,能完成法律文书写作等;四是能以法治精神为行为准则,坚守法治实践中的职业操守、道德底线。此外,在法学教育目标体系构建中,不同学历层次的法学教育应有明显的区别。如,本科层次的法学教育可将其定位为素质教育,主要培养法学学生广博的知识;硕士层次可定位为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高级的应用型法治人才和法学研究人才;博士层次可定位为精教育,其培养目标是从事法学教学和研究的高级人才。

(二)构建立体化教学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在课程教学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科学的考评体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有所得。在我国法学人才培养中,我们要建立立体化教学评价体系。所谓立体化是指,考评体系不仅仅包括对学生的考核,还包括对教师的考评和第三方评估等。法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以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形成评价学生法治能力、法治思维、法律知识的量化指标体系,以此准确的考核学生;要结合法学教师教学资料的收集、教案的写作、学生评教等要素,展开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要将第三方过程性考核纳入评价教学评价体系,以此倒逼教师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与此同时,我们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以提高法学教学的质量。

此外,法学教育内涵式发展目标的实现,我们还需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优化、院校特色发展等方面努力,方能提高法学教学效度,培养高素质的法学人才,为我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佑勇.高等法学教育如何实现内涵式发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6-8.

[2]刘从德,陈永峰.保障善治: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背景下的法学教育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139-145.

[3]王新清.论法学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解决我国当前法学教育的主要矛盾[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1):8-18.

作者简介

王惠中(1996—),女,汉,西南科技大学1501级,研究方向:法学。

猜你喜欢
内涵建设法学教育发展路径
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改革研究
完善我国法学教育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对策分析
“四四模式”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内涵建设
论地方工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高校引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成人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