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福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

2018-10-21 02:42夏德位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夏德位

摘 要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大作用,其规范化建设是合作社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对振兴乡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福鼎市 农民合作社 规范化建设

1 福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与特点

1.1 发展速度快、规模逐渐壮大

截至2017年底,福鼎市各类已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1085家,累计注册资本26.13亿元,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有74家、评为省级示范社的有7家。全市合作社年经营总收入约3.35亿元。

1.2 产业分布广、合作主体多样化

全市合作社经营范围涉及茶叶、食用菌、蔬菜、瓜果种植、家禽、畜牧、渔业养殖、花卉、经济林木、农机、植保、土地等。合作社组建主体呈现多样性,有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如:磻溪大洋山农民专业合作社、店下绿盛菌业专业合作社等;有专业技术人员领办+农户的形式,如:店下康禾植保专业合作社等。

1.3 合作领域广、效益好

一是合作领域范围广,全市合作社的经营范围涉及农、林、牧、渔主要行业,有效带动了众多农户增收致富。二是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17年全市合作社成员农户人均增收2600多元,比普通农户人均增收1200元,如:店下镇海田村引入福鼎市恒润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休闲观光、采摘一体的现代设施农业,农户既有土地流转收入,又有工资性收入。三是解决了农业技术服务推广难到位、效率不高等难题;四是降低了生产、运输、销售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弱

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截至2017年,全市登记入社成员计2.65万人,带动农户近1.25万户,登记入社成员在100人以上的仅27家,占总数的2.5%。总体上看,合作社輻射带动农户能力不强,整体实力偏弱,部分合作社甚至没有办公服务场所、经营设施和生产基地。

2.2 各类人才缺乏

合作社同时具有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经管管理、市场营销等复合型才能的人员不多。多数合作社不能为农户提供良好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合作经营、服务效果不明显,整体抗风险能力差。

2.3 运转不规范

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和资金积累制度等;有的经注册取得经营资格后,根本没有开展过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的合作社组织机构未切实履行职责,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4 品牌建设能力弱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9家进行了产品商标注册,共注册商标11个;有35家合作社的62个产品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有18家建立了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基地。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从福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来看,在品牌建设方面有待加强。

2.5 其他制约因素

合作社可用土地面积少,限制了合作的社发展壮大;种植、养殖业成本回收周期长,风险大,特别是汛期台风多,限制了社员资金投入的积极性;政策扶持面不广、金融机构的贷款难,限制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3 福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3.1 加强合作社人才培训

政府职能部门要将合作社人才培训纳入总体规划,加强对合作社经营管理员、生产技术人员、财务人员的培训,通过提供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其人员素质和管理、经营的规范化程度。

3.2 加强合作社服务管理

一是强化登记注册服务指导,对合作社名称核准、章程起草等进行业务指导;二是强化对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指导和服务,要为合作社的制度建设、财务核算、土地流转、优惠政策落实、技术指导培训等方面提供业务指导服务。三是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对实际没有经营的、长期停业的应依法注销注册登记。

3.3 规范合作社制度建设

通过合作社各类人员培训,促进抓好现有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建设。一是健全和完善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合作社管理。二是落实民主议事制度,定期召开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合作社重大生产经营事项。三是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按《章程》规定,落实好收益分配制度。合作社要兼顾生产者与投资者双方的利益,可分配盈余应当实行按交易量(额)和按资分红相结合的方式分配,以按交易量(额)分配为主。

3.4 扶持示范社建设

加强推进示范社建设,把财政补助、项目支持等强农、惠农等政策措施与示范社建设结合起来。一是把合作社基地建设情况作为落实财政扶持补助政策的依据;二是宣传和表彰优秀合作社及带头人,发挥优秀合作社的示范带动效应;三是安排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示范社各类培训、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土地流转奖励、委托实施农业项目建设等;四是信贷支持,推行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林权抵押等抵押形式,解决合作社融资难的问题;五是在示范社推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质量可追溯、品质有保证;六是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的等“三品一标”认证,做好地方品牌、著名商标的认证认定,提升产品品牌和档次;七是推动农业承保保险公司完善农业种植保险种类,分散农业生产风险,解决合作社发展生产经营的后顾之忧。

综上所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发展和壮大,能有效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猜你喜欢
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乡镇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基于客户攻坚的合作社市场推广研究
医院警务室规范化建设思考
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党政机关公文“机关代字”编写规范化建设探析
农民合作社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及防范
农民合作社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及防范
基层在编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