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民政改革创新

2018-10-22 08:20
中国民政 2018年19期
关键词:民政工作民政救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求在创新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民政工作的重要职责使命。

全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一)准确认识社会矛盾的新变化。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从原来“数量短缺型”的低层级供需矛盾,向“质量不足型”高层级供需矛盾转变,意味着党和国家将用更多的精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回应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此,民政工作在新时代的发展领域更广、质量要求更高。要使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强,不仅要解决生存、冷暖、温饱等基本民生问题,还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社会和谐美好,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温度、尊严和人文关怀。

(二)准确领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展民政工作要坚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把“想着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三者联系起来、落到实处。民政服务对象需求是什么,民政工作就要做什么;民政服务短板在哪里,民政工作就加强到哪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服务对象的快乐幸福,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民政服务对象根本利益作为我们的工作遵循。

(三)准确谋划破解矛盾问题的新办法。解决民政事业发展的“瓶颈”、破解体制机制运行“淤滞”、解决重点工作推进“梗阻”、破解政策落实“搁浅”等问题,需要把改革创新摆在民政事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相关理论、制度、科技、文化创新,不断增强民政事业发展活力。将改革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日常工作。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先行先试,及时梳理挖掘试点推进中发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蕴含的规律,提炼率先突破的经验,总结形成理性认识。

(四)准确贯彻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迎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以“共建共治共享”指导和推动现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创新为引领,全面深化民政工作改革。以协调为要求,统筹城乡民政事业发展。以绿色为标准,构建民政工作绩效体系。以开放为途径,构建全新的民政事业发展体制。以共享为目标,实现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同步提升。其中,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勇气和举措,突破发展瓶颈,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质量。

创新破解矛盾问题的新路径

(一)推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一是“为民”是我们党的宗旨,是民政工作的核心使命,也是党对民政工作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政工作是‘菩萨’事业,要怀着大爱之心,爱民之心做好民政工作。”“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与我们党执政为民宗旨高度一致,寄托着党和政府对民政部门和民政干部的殷切希望。二是民政人要有“爱民”情怀,这是从事民政工作的基本素养和操守。民政工作者不仅要有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还要有愿意跟群众打交道的动力、帮助他们解忧愁的情怀、做群众贴心人的意愿,让宗旨体现在善谋利民之举、多办利民之事、多解群众忧愁的实践之中。

(二)推动为民爱民的思维方式创新。一是树立政治思维。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新时代的民政工作要高度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基层第一手资料,全面真实了解群众需求,制定充满温情的政策措施,让民政工作更加有温度、更加接地气、更加让群众满意。二是强化法治思维。深入查找现行民政法律法规与新时代民政工作发展需要,与群众新需求新期待间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加快形成民政特色的法律规章和政策体系。三是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和市场力量参与民政事业和信息化建设,创新民政服务模式,拓展服务渠道,开放服务资源,全面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民政工作。四是培养经济思维。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提升民政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提升民政政策资金运转效率,维护市场秩序。

(三)推动“互联网+民政服务”的手段方式创新。一是推行民政政务服务“一网通”。发挥大数据的支撑作用,构建功能整合,覆盖全面的民政数字化平台,推进民政信息数字化、服务智能化。今年以来,市民政局梳理制定86项权责清单,完善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和服务流程,认领30项行政职权和服务事项,编制服务指南并向社会公开,让服务高效、优质、便捷。二是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创新。推动民政工作与互联网技术紧密融合,加快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区治理等百姓关心、社会关注的“智慧民政”,让“互联网+民政服务”成为民政事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今年,汉川市投入400余万元更新养老机构视频网络系统,将监控数据集中纳入汉川市民政局信息OA平台,实时监控调配全市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工作。

(四)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组织实施创新。一是强化社工参入。综合衡量服务对象、工作难易程度等因素,研究开发相应岗位,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今年,孝感市民政、人社、财政等12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实施意见》。二是强化社会组织参入。重点培育发展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急需的公益慈善、社区服务、志愿互助等社会组织,动员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打造良好的公共服务网络。三是强化“三社联动”参入。引导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引导三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打造社区治理新格局。四是强化民政法规政策创制。科学合理地制定行业法规政策实施计划,出台政策文件,规范民政业务和行为。去年以来,孝感市相继出台《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农村留守儿童经常性关爱保护办法》等文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动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切实加强提升民政供给的新举措

(一)深入开展养老服务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推行以公建民营、合作经营、服务外包、购买服务4种模式为主的公办养老机构改革,鼓励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协议委托有资质的企业参与公办养老机构经营管理。应城市开展农村福利院委托经营管理改革,将两个乡镇农村福利院服务外包,由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基础上,经营方先后投入560余万元升级改造、添置设备设施,不仅大幅提高服务质量,而且达到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行成本、减轻政府负担的“三重效果”。二是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落实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的各项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发展养老服务机构。在投资主体方面,实行“非禁即入”原则,建立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服务收费机制。三是规范运营补贴发放标准。对服务失能老年人的运营补贴标准予以适当倾斜,对提供相同服务的经营性和公益性养老机构享受同等补贴标准。四是多途径发展养老服务供给。建设农村幸福院。2018年,孝感市按照“有阵地、有专人(协会)管理、有制度、有档案、有服务”的五有标准,整合利用闲置房屋改扩(新)建100家具有日托和全托功能的农村幸福院,解决农村留守(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就近就便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推动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体化。

(二)深入开展社会救助改革。一是明确社会救助目标定位。社会救助在民生保障中起兜底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起补齐短板作用,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过程中起公平正义的作用。社会救助理念正由“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转变,改变单纯现金或物质救助为提供综合性服务,让对象参与救助,最终增进受助者自我摆脱贫困的能力。二是创新社会救助服务模式。运用市场机制,借助社会力量,在服务机构的运营,服务项目的外包,服务设施的改造等社会救助服务供给中大胆改革创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途径破解基层经办能力薄弱,效率不高、质量不优等问题。近年来,汉川市两所福利院实行“公建民营”改制,承包人依据合同运营管理福利院,投资添置设备设施,居住环境焕然一新,服务质量大幅提升,被确定为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和护理员培训基地。三是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完善预防性、应急性、补救性、发展性相结合的综合救助体系,加强低保与就业救助、扶贫脱贫政策的衔接。落实前置救助措施,对可能陷入困境或处于困境边缘群众尽早介入,探索开展支出型救助。四是建立信息数据库。加强综合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等信息系统的业务对接与信息共享,使救助对象的需求和政府救助资源、慈善救助项目、社会爱心捐赠、群众志愿服务无缝对接,实现社会救助高效便民。

(三)深入开展基层社会治理改革。一是开展社区服务综合试点。依法科学规划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加强居(村)民小组和网格管理工作融合衔接。合理设置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推广建设社区服务综合体,加快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建设。二是提升基层履职能力。增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功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社区治理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2015年,培育成立孝感市第一家县级本土社工机构——孝昌县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连续三年支持该机构承接湖北省“爱满荆楚”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推动构建“基层民政+社工服务”新模式,填补了孝感市农村社区社会工作空白,弥补了基层民政服务能力不足。三是加强引导志愿服务。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社区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今年,市民政局、市文明办联合印发《关于认真宣传贯彻志愿服务条例的通知》,推广应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组织引导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进行登记注册并开展服务,目前全市共有13.88万人实名注册,第二季度新增注册志愿者1720人。

(四)深入开展社会组织管理改革。一是促进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全面建立市县街社四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引导社会组织开展与社区居民需求相契合的服务项目和活动,为社会组织搭建服务评估、公益项目等资源对接平台。制定品牌社会组织激励扶持措施,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培养,激发社会组织自主创新动力。二是拓宽社会组织成长空间。将行政事业单位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公共服务职能,交由社会组织承办,实现行政职能和社会力量的有效结合与良性互动,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三是完善“两个全覆盖”。把社会组织建设成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力量,推进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引导各级各类社会组织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组织依法自治有机统一起来。四是创新社会组织作用发挥机制。把社会组织建设成发现矛盾、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引导行业协会商会、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在参与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农村“三留守”群体等方面多做贡献。

猜你喜欢
民政工作民政救助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坚定履行新时代光荣使命——党的十九大以来民政工作综述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时代民政工作怎么干?
救助小猫
数说加强基层民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