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工人阶级作用的回顾与展望

2018-10-22 06:41中国工运研究所所长闫宇平
中国工运 2018年9期
关键词:职工队伍工人阶级职工群众

文/中国工运研究所所长 闫宇平

在全国工会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回信精神,喜迎中国工会十七大胜利召开的背景下,劳动关系学院召开这次专题研讨会,意义十分重大。在这特殊时段,回顾我国改革开放40年伟大历程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我们党和党领导的工人运动走过的极不平凡的道路,特别是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力军——中国工人阶级的奋斗历程和巨大贡献,对于激励我们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之初的1982年,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牵头,组织全国总工会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对全国11家重点企业职工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这是改革开放后进行的第一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这次调查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不仅依然存在,而且在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中依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不断验证着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而且,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不向世人昭示:中国工人阶级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愧为改革开放的时代先锋。

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的坚定支持者。工人阶级是社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改革开放本质上是工人阶级先进性和根本愿望的体现,顺应了包括工人群众在内的广大劳动群众发展生产、过上美好生活的强烈意愿。因此,在改革的不同时期,工人阶级都义无反顾地站在改革的最前沿,用实际行动呼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为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量。从1982年起的历次全国职工状况调查都表明,绝大多数职工群众对党和政府出台的改革举措都持支持和拥护态度,寄予了很高的期待。理解、支持、参与改革,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试想,没有亿万职工群众的支持与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事业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工人阶级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力军。改革开放不仅顺应民心,也使亿万职工群众中蕴藏已久的劳动热情与创造生机得到了充分激发。职工群众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和历史责任感,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各行各业各个岗位上勤奋工作、钻研创新、大显身手。特别是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努力学习掌握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不断涌现,推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的全面进步,创造了经济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迅速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奇迹。全国总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蓝皮书》显示,仅2000年一年,职工创造的科技成果就达3.28万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的成果6003项,占20.81%;达到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的成果1.95万项,占67.59%。

工人阶级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柱石。工人阶级作为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国家领导阶级,坚持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上和行动中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一如既往地将自身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不管是在重大利益调整面前,还是重大历史关头,工人阶级始终识大体、顾大局,听党话、跟党走,表现出先进阶级崇高的政治觉悟。改革开放以来历次职工队伍状况调查也表明,“党和政府有号召,职工群众就有行动”,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和鲜明本色。正是有一个如此强大的与执政党同心同德的阶级基础,我国改革开放的巨轮才能不惧风浪,破浪远航。

工人阶级是勇于自我革命、承担改革成本的奉献者。改革意味着利益调整。改革开放有利于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但也必然经历艰难转型和阵痛。应该说,广大职工群众既是改革的受益者,也是改革成本的主要承担者。在这一艰难的转型中,近亿的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告别了原有身份及“铁饭碗”,变成了新体制下的合同制工人;上千万的职工经历了下岗、分流、再就业的艰辛过程;数以千万计的职工到非公有企业就业、创业。广大职工转变观念、自强不息、负重前行,不仅经受了考验,而且实现了凤凰涅槃式的壮大和新生。今天,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空前壮大,先进性不断增强。据去年全总进行的第八次职工队伍调查显示,我国职工队伍总数已经达到3.9亿人,比五年前增长了11.8%。特别是农民工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重要成员和新鲜血液,进一步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活力。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是全国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中华儿女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在这一伟大征程中,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需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不动摇,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维护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工人阶级是国家建设的支撑力量,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坚力量,因而是新时代最坚定、最强大的奋斗者。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把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刻也离不开工人阶级的努力奋斗,离不开工人阶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激发,离不开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发挥。

今年上半年,中国工运研究所课题组就“在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发挥问题研究”开展了专项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围绕提高工人阶级整体素质、发挥主力军作用、维护合法权益等作出重要制度安排,在全社会发出了强烈的信号,对激励广大职工再接再厉、勇立新功,注入了强大的能量。特别是《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在社会各方面和基层职工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广大职工群众渴望中央的有关精神能尽快落地见效。可以说,一个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工人阶级作用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各个层面,特别是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制约职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的因素仍然很多,无论在思想认识、体制机制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比如:当前职工群众特别是产业工人、一线工人的社会地位依然不高,收入水平、职业评价较低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受当下浮躁的社会心理的影响,一些普通的劳动群众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缺少职业荣誉感;在实现与保障职工劳动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利和精神文化权益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存在。在一些行业、企业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产业工人队伍技术技能素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些问题、因素都制约着工人阶级作用的充分发挥。

在新时代,要更好地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就必须在全社会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对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及作用的认识,就必须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要求,把党和国家关于工人阶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具体落实到各级政府政策制定执行、立法司法监督、社会治理尤其是基层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去,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鲜明的政策导向。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真正建立在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改进上。要坚持改革的正确导向,始终把满足职工群众和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检验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不断增强职工群众对改革红利的“获得感”。要深化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要素在分配中的比重,进而逐步提高工人群体的社会地位。要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特别是技术技能素质,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作为战略任务抓紧抓实。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

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进程中,中国工会牢牢把握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团结动员亿万职工在推进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作出了不懈努力,谱写了辉煌篇章。当前,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工会也一定会发扬优良传统,勇挑历史重任,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工运时代主题,深化自身改革,激发组织活力,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最大限度地服务职工群众,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人阶级身上蕴含的巨大创造力量,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作出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新贡献,谱写新时代中国工人运动的壮丽篇章。

猜你喜欢
职工队伍工人阶级职工群众
重读《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行再认识
一〇六团连队承包经营地非职工纳入职工队伍培训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企业文化在油田职工队伍建设中的价值
把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会的使命担当
浅析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
如何提高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
转作风强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论马尔库塞的阶级一体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