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视域的传统商贸流通业供求分析

2018-10-22 11:01徐建华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4期

徐建华

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深化流通领域的战略部署。多年来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在供求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基于创新视域的传统商贸流通业发展,需要推动体制改革,优化供求结构,通过构建法制化的商业环境,加快我国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创新 商贸流通业 供求

前言

作为基础性产业,商贸流通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连接着消费与生产,同时还具备着先导作用,引导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商贸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体,其供求结构的平衡性,将直接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在供求方面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产业融合趋势明显,复合型新兴产业的形成,对产业结构优化与资源配置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制造业的供给与消费市场需求的调整,将充分发挥传统商贸流通业的经济价值。

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历程

在经济学领域,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中介作用,是学术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研究课题。纵观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历史,其快速的发展进程中历经波折。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起步较晚,而在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却呈现出了快速的发展趋势。现代商贸流通业逐渐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商品流通经营资本不断增值。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国民经济与商贸流通业紧密相连,除了技术、资本与信息融合之外,现代商贸流通业相对于传统商贸流通业而言,还产生了创新的流通环节与交易方式,例如电商与连锁零售等。现阶段,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正在不断向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已经逐渐渗透到全国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与供求问题分析

(一)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始终处于粗放式发展状态。从“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间,在保障政策与创新引导经济政策的带动下,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在增加就业岗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引导居民消费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贸流通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正在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市场消费需求不断提高,对传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一方面,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工具不断增多,主要表现为高级运输车辆不断增多,具备特种运输功能的交通工具不断增多。仓储工具的现代化发展趋势明显,多用途的仓储基地不断增加,仓储基地的仓储能力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管理现代化理念不断普及。在传统的城市流通业发展中,管理落后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信息化管理为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转变,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增加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在“互联网+”的经济浪潮下,传统商贸流通业的多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断提高。以电子商务为先导的互联网经济,带动了城市商贸流通业与互联网经济的衔接。

(二)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供求问题

粗放式发展,区域间发展供求不平衡。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粗放式发展问题明显。一方面是物流成本高,流通效率低,我国商业流动资本的年周转次数比日本低10次,物流成本比发达国家多出一倍。另一方面是结构的不合理性,其商品销售占比高达80%左右,而生活服务消费比重较低。导致我国商贸流通业粗放式发展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还表现为政府主管部門的职能错位与传统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多年来,政府职能部门过于注重产业经济的数量和规模发展,忽视了企业效益与产品质量,导致商贸流通业的品牌价值较低、服务质量不高,重末轻本的特征明显,阻碍了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由于我国东西部、中部地区的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所以导致在传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与供求方面,也存在着区域间的不平衡问题与较大差异。从工业化发展角度而言,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国家政策支持,我国沿海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水平较高、金融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带动了传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所以整个东部经济带的商贸流通业都较为发达。然而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缺乏商贸流通业的动力支撑和经济支撑,导致区域内的传统商贸流通业供求不均衡,因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也就较低。近年来,我国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因此,从政策上看是有利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并且,对于长江经济带上的中西部一些城市,国家在其商贸流通业发展上,往往有较多的支持性政策。

由此可见,在区域经济、政策引导与工业化等多种要素的影响下,造成了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区域间供求不均衡情况。

城乡差距明显,商贸流通供求不匹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快,且经济贡献也越来越大。作为消费与生产的衔接段,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在滞后的农村地区,消费需求被抑制,导致了商贸流通业的缓慢发展。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镇人口数量不断上涨,但是与发达国家78%的城镇化相比,我国还有极大的上升空间。与此同时,对比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可以发现我国城镇化的进程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协调城乡经济发展更有利于激发消费需求。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城乡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格局也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商贸流通业总额与城市商贸流通业总额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虽然近年来农村商贸流通业总额不断攀升,但是与城市商贸流通业总额的差距巨大。根据调查了解与文献资料的整理发现,我国农村商贸流通服务体系的发展,也明显落后于城市地区,需通过不断构建城乡双向协调发展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才更有助于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改变商贸流通业增长方式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迅速,各个城市地区的商业营业面积不断攀升,然而在盲目的发展趋势下,由于缺乏科学统筹,导致部分商业网点业态趋同化、定位与结构趋同化现象明显,且配送、连锁与代理、电商等流通方式发展缓慢,一方面过多的重复性建设,导致低端产品供应过多,价格战明显,低水平的回报率不利于商贸流通市场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中高端的产品供应不足,导致中高端消费群体外流,海外代购与跨境电商的冲击明显,亟需调整供求匹配度。

行业竞争力不足,商贸流通产业结构有待调整优化。近年来,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发展趋势明显,然而却存在着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表现为市场集中度较低、零散中小企业过多,行业竞争力不强。与国外知名零售百强企业相比较,国内的零售企业销售额明显偏低,且缺乏可持续竞争性,一系列的闭店潮让国内零售市场活力逐渐减弱;另一方面,同质化的经营模式,导致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缺乏创新发展的驱动力,缺少核心竞争力。以自有品牌与自有商品的发展为例,我国国内不包括购物广场与百货中心的零售企业,销售额高达300亿人民币的企业中,其自有商品销售额仅占比3%到8%,远低于欧洲平均30%到40%的占比。以沃尔玛的自有服装品牌商品为例,在2010年至2016年期间,取得了平均两位数的增长率,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新常态经济背景下,互联网经济为传统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国内零售企业在快速发展期间,忽视了自有品牌的发展。虽然大润发与北京华联等国内大型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战略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然而对比国外以家乐福、沃尔玛等企业的自有品牌、自有商品的发展,我国在这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从消费形态而言,我国零售业的增速逐步放缓,其他零售业态的市场份额较低,难以开发新的增长点。从市场体系而言,商贸流通业的综合市场较多,缺乏特色化、专业化的市场,现有的专业市场专业化程度不足,体现了商贸流通服务市场的发展滞后性。从流通水平而言,目前我国传统商贸流通方式发展助力不足,没有形成多元化、现代化的流通体系,尤其在冷链物流端与农产品仓储、物流领域。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是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较少,真正意义上的大型物流龙头企业较少。部分地区在推动电商发展方面,依旧缺乏专业人才的支持,更没有普及现代化的先进运营理念和方法,散点布局的电商发展,在我国传统商贸流通领域,并未产生强大产业合力,更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效应。

基于创新视域的传统商贸流通业供求优化路径

十三五期间,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需要坚持以“大商贸、大流通”为战略目标,基于创新视域下,立足于地方发展,通过扩大对外流通、扩大消费,优化传统商贸流通业的供求。

(一)创新视域的扩大有效供给

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在于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全面提高生产率。对于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而言,在城市供给与制度供给方面,推动系统化的创新发展,在于改进商贸企业的品质,提高技术生产力降低产品成本。在此背景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创新制度供给,弥补政策短板,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粗放式发展,其背后原因在于精细化发展的难度较高,其对于产权、法治、人才与创新等多个要素反应敏感。所以,政府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商业环境,一方面创新政策制度的“宽进严出”供给,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完善信用机制,充分发挥金融企业与征信机构的作用和价值;另一方面,通过组合政策策略,在“营改增”的基础上,适当的简并增值税税率,加大社会保障,给予更多的电商发展、职业人才培训与技术改进等政策支持,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在實际情况下,结合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按照主体自愿原则,引导个体户向企业的转型。第二,创新城市供给,利用商贸流通服务反哺生产功能,汇聚中高端要素。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商贸流通产业的服务性功能愈加明显,在产业空间布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商贸流通中心区域的建设与辐射下,可有助于吸引生活型消费的中高端消费要素聚集,避免中高端消费力量的外流。通过合理布局商贸层级区域,如中心区到次级区,重点布局生产要素为主的专业市场,完成区域间的相辅相成与资源要素的相互补给,可有利于推动多产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的衔接与桥梁作用。在产业化的渗透补给下,调整消费与生产的动力结构,可以借助商贸流通服务产业支撑工业制造业生产,进而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内部动力。

(二)创新视域的升级消费需求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领域的餐饮、娱乐与服装等业态,正在呈现着经营成本增加而运营效率低下的结构矛盾问题。传统业态的消费红利不断减弱。在此背景下,应注重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充分挖掘并不断升级消费领域,引导新业态与新产业的发展,释放消费新红利,加快传统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

第一,通过市场创新能力,构建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升级当前的消费业态。传统商贸企业需要基于创新视域下,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充分挖掘自身的特色优势与资源优势。例如,从创新营销手段入手,通过“解决方案式”营销方式提高用户粘性,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客户需求,创新客户识别系统,激活并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与认同体验。从技术性的角度而言,要全面的借助大数据与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分析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在产品营销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购买率与忠诚度。与此同时,还要创新品牌建设,作为产品与服务的供应商,传统商贸流通企业不能单纯的依靠树立品牌价值,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是要在品牌价值的全流程中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在售前、售中与售后,全流程的植入品牌。在细分市场布局与产品延伸、企业管理体制等方面,也要开展多元化的全面创新,提高企业产品与品牌的附加值,通过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式,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尽早的摆脱企业的恶性价格竞争环境。

第二,通过挖掘与培育消费者潜力,开发新型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增长点。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新中产阶层的消费需求,开展新的消费业态。目前,我国新中产已逐渐成为消费经济的主力军。新中产的主要特征是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消费行为成熟、精明,愿意支付产品的品质溢价,并且消费比例中非生活必需品的占比较高。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汽车、房产、中高端消费品的主要购买者,就是新中产阶层。与此同时,在教育、健康、金融与文化、体育和旅游等创新型、个性化服务消费领域,新中产的消费力也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建议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围绕新中产阶层,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开展品牌化、中高端品质化的服务。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通过整合政府、企业、行业以及商场、电商平台等多样资源,缔造协同体系,拓展农村市场战略联盟,基于农村消费群体的情况,进行信息的匹配与资源的分配。建议企业根据不同的消费模式、消费习惯,开展针对性的营销战略,生产适销对路的经济实用的产品。尤其在农村的售后与配送环节,更要强化其服务的延伸性。

(三)创新视域的精准对接供求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消费品的供求结构性失衡趋势明显,供求错配成为了多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阻碍与瓶颈。在此背景下,需要通过提高供给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打通要素流通和再配置的通道,确保生产要素的有效需求领域流通和中高端領域流通,通过精准的供求对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加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解决信息的不匹配问题。目前,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供求最大问题就是信息资源的不匹配。建议由政府引导整合行业资源,建设覆盖行业各个阶段的信息体系,例如构建商贸流通经济电商平台,植入多个子栏目系统。让消费者能够通过网上搜索,了解消费趋势和消费市场的真实动态,精准的对接消费群体与商贸流通企业。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平台,可以采取政企联合的方式,以公益服务为主,收费服务为辅,全面分析消费者的基本属性与消费习惯,定向的引导消费,挖掘潜在的消费客户资源。

第二,通过高效管理提高市场占有率。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通过有效的管理模式,可帮助商贸流通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需要统一产品、订单、营销、客户,以及财务和系统管理多个环节,降低运营成本。建议商贸流通企业顺应移动互联的发展趋势,打造一站式的购物平台,提供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京东苏宁支付与QQ钱包支付等多种智能识别扫码支付技术,提高支付效率。对于连锁经营零售企业,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与手机APP等渠道,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信息渠道,从而有效降低沟通成本,培养并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结束语

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决定经济发展与经济效益的重要元素。基于创新视域的传统商贸流通业供求不平衡的状态,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以在此背景下,建议适度的扩大有效需求,推动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满足消费升级的市场需求量,释放供给新动能,形成优化的供求结构,加快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传统商贸流通业的供求结构特征、产业链构成与创新提升战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5(31)

2.王波.新常态下商贸流通经济发展研究综述[J].江苏商论,2015(11)

3.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宋则.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32)

4.万文静,黄.通货膨胀治理下商贸流通业和经济发展相关性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6(18)

5.任保平.建立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流通体系的必要性及战略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0)

6.李彦春.关于国内贸易商贸流通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4(8)

7.詹浩勇.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基于集群供应链网络竞合的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