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18-10-22 11:30王玲林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护理效果

王玲林

【摘 要】目的:对比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2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下肢深静脉血拴发生率与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27%、24.59%,观察组发生率较低(P<0.05);观察组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二天患肢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围手术期护理;护理效果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hip replacement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of observa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hip replacement patients implement routine nursing care, perioperative nursing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evention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complications.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July 2015 to July 2015 were treated 12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ip replacement,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care intervention, compare 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blood tied with the degree of postoperative pain.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were 3.27%, 24.59%, lower incidence of observation group (P < 0.05); First day after operation, postoperativ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second day of phantom pai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hip replacement,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lower in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pain,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7-03--01

骨性关节病、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等疾病主要是通过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最近几年,随着人工关节材料的快速发展,加上逐渐往老龄化社会发展,通过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若不及时控制,会出现肺栓塞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围手术期护理干預,结果证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方面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现报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2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男患者72例,女患者50例,年龄为58~70岁,中位年龄为(65.32±5.32)岁;其中20例髋关节骨关节炎,4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2例股骨颈骨折。根据患者护理方法的区别命名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对照组各项临床数据对比基本一致(P>0.05),值得临床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主要措施体现如下。

1.2.1 术前健康指导干预 手术之前需要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将危险因素详细的告知患者,从而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叮嘱患者戒烟戒酒,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饮用温水,禁止进食辛辣、高胆固醇、高脂的食物,教会患者在床上排便,维持通畅的大便,并进行骨头四头肌、踝关节等收缩运动的指导[3]。

1.2.2 术中操作干预 通过精细、轻巧的方法进行髋关节置换术,防止拉钩牵拉时间过长、过度牵拉造成静脉内膜受到损伤[4]。所以,手术过程中对术中拉钩深度、放置位置进行确定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同时,手术过程中要确保血容量,并彻底的止血。

1.2.3 维持舒适的体位 髋关节骨折患者手术体位、麻醉体位的安置时要尽可能轻柔,防止患者出现再次损伤的情况,促进小静脉出血明显减少。另外,患者取侧卧位体位时要对上肢与躯干进行有效固定,特别要防止压迫腓总神经、桡神经、坐骨神经的情况。健侧下肢需要垫高大概15°左右,对静脉回流有一定的帮助。若手术过程中长期旋转下肢、过度牵引、被动体位等会导致附近的血管出现间接损伤的情况,因此,手术过程中维持合适的手术体位,减少暴露情况,并以轻柔的动作执行操作,可促进组织损伤情况明显减少。

1.2.4 加强术后病情的观察 髋关节置换术后1~4d内时最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的时间段,在这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疾病的改变进行严格观察,且对患者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指端血运、疼痛、运动、感觉、肿胀程度、色泽、温度等进行全面观察[5]。若患者发生颜色苍白或者青紫等情况,且皮肤温度不高,存在严重胀痛或者轻微胀痛感,则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患者严格卧床休息,将患肢合理抬高患肢,并上报主治医生实施干预。

1.2.5 重视患肢护理干预 完成手术后需要加强患肢保暖工作,调整病房内的温度在25摄氏度左右,可以使用热水袋。完成手术后还需要对切口渗出液进行严格观察,每隔一段时间对引流管进行挤压,维持通畅的因管道引流,避免由于局部血肿形成导致下肢深静脉回流受到影响[6]。另外,患肢护理过程中可以穿防旋丁字鞋或者皮肤牵引,确保患者能够时刻保持在外展中立位的状态,膝盖下禁止垫枕头,避免静脉回流受到影响。

1.2.6 加强用药护理 由于患者在手术之后要通过抗凝药物进行治疗,达到预防的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在采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之前需要对药物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症、药物剂量、使用方法等进行全面了解。在患者接受抗凝治疗过程中需要对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进行严格监测,检查患者是否出现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为用药安全性提供保障。

1.2.7 加强术后机械性预防干预 首先,重视早期活动的干预,患者麻醉反应全部消失后应马上开展双下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并对踝趾关节进行主动屈伸的活动,联合下肢肌肉实施被动按摩干预。若患者在进行主动运动有一定的难度,则开始进行被动运动,应该在手术后第1天开展持续被动运动,尽量避免超过手术后第7天。首次锻炼的角度为30°,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缓慢增加,禁止高于90°,每天2次,每次30分钟~2小时,需要在患肢外展中立位开展早期活动锻炼[7]。其次,要求患者穿上周期性充气加压裤套,在手术之前12h~24h在大腿全长的裤套中安置患者的双下肢,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后给予双下肢加压处理,直到患者能独立行走或者辅助行走后可停止穿周期性充气加压裤套。

1.2.8 饮食护理 要求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尽可能食用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的食物,多饮用温水,严禁使用高胆固醇的食物,避免出现血脂偏高的情况,要求患者戒烟戒酒。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30.0统计学软件完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对比工作,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通过率(%)表示计数数据,以卡方检验,若P<0.05,则代表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4.59%,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27%,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使由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等因素造成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容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主要是由于高龄患者容易出现髋部损伤症状,且会并发器质性病变、多器官或者多系统的生理性蜕变,导致血液会出现高凝状态。加上患者长时间下肢活动受限与长时间卧床,导致下肢血液比较滞缓,从而出现下肢深靜脉血栓形成症状。因此,重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护理干预是必然的发展趋势[8]。护理人员在手术之前全方位评估患者的病情,对原发疾病进行积极处理,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可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得到有效预防。手术之前实施相关护理干预,可使术后肢体早期功能训练的效率能明显提高,促进术后并发症发生有所减少,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速度。手术过程中需要放置长时间过度牵引髋关节,维持血容量在充足的状态,手术过程中彻底的止血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患者手术之后需要积极观察病情的改变,一旦发现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则需要立即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完善患肢的护理。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二天疼痛程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根据对本次研究选择的122例患者的观察可见,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加快疾病康复速度有着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缪晓雁.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6,v.29 01:1882-1883.

李小燕,彭彩红,龙春梅,谢彩彤,陈秋夏.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老年全髋关节置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v.29 21:2994-2996.

吴雪梅,朱蓓.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v.1 08:1389-1390.

魏永红,徐莉蓉.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v.31;No.264 01:69-70.

吴雪梅,朱蓓.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v.1 10:1814+1816.

朱春燕,周婷.系统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5,v.27 20:106-108.

徐明霞,周艳.护理干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v.11;No.301 28:2610-2611.

马红云,杨春平.优质护理服务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v.34;No.121 04:301-303.

猜你喜欢
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护理效果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