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2018-10-22 11:30梁旭张丽苹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腰背腰椎间盘腰部

梁旭 张丽苹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7-03--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向后方或突至椎板内,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症,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1]。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常须手术治疗,实施腰椎间盘摘除术、经皮穿刺单纯髓核溶解、全椎板切除等手术,以解除神经根压迫,达到治疗目的。术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对手术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护理不当会让病员惧怕手术延误手术时机及造成多种并发症及后遗症,比如椎间隙感染、脑脊液漏、神经根粘连及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并发症。我科开展此手术多年,技术成熟,疗效可靠。术前术后加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时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2016年3月2018年8月实施手术病例50例,术前均经影像学确诊,并有明确的手术指征,其中男22例,女28例,最多年龄65岁,最小年龄35岁,平均住院日18d,均施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经过术前术后的观察护理,病员术后完全康复的49例,腰腿疼痛缓解,仅有1例出现了脑脊液术后并发症,经治疗后愈合。

2 观察及护理

2.1 术前观察及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多病程长,反复发作、痛苦大,给生活及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心理负担重,故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谈心,了解患者所思所虑,给予正确疏导解除患者各种疑虑。针对自身疾病转归不了解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职业、性格特点,耐心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原因、解剖知识、临床症状、体征,使患者对自己和疾病有一概括的了解,且能正确描述自己的症状,掌握本病的基本知识,能配合治疗及护理。对担心手术不成功及预后的患者,要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技术水平及可靠性,简明扼要介绍手术过程、注意事项及体位的要求,介绍本病区同种疾病成功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对手术信心,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手术。

2.1.2 术前检查 本病患者年龄一般较大,故术前应认真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了解患者全身情况,是否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严重全身疾病,如有异常给予相应的治疗,使各项指标接近正常,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1.3 体位准备 术前3-5d,指导患者在床上练习大小便,防止术后卧床期间因体位改变而发生尿潴留或便秘。

2.1.4 皮肤准备 术前3d嘱患者洗澡清洁全身,活动不便的患者认真擦洗手术部位,术前1d备皮、消毒,注意勿损伤皮肤。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术后监测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及面色等情况,持续心电监护,每1h记录1次,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观察患者双下肢运动、感觉情况及大小便有无异常,及时询问患者腰腿痛和麻木的改善情况。如发现患者体温升高同时伴有腰部剧烈疼痛是椎间隙感染的征兆,应及时给予处理。

2.2.2 切口引流管的护理 观察切口敷料外观有无渗血及脱落或移位、切口有无红肿、缝线周围情况。术后一般需在硬膜外放置负压引流管,观察并准确记录引出液的色、质、量、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滑出。引流量第1天应小于400ml,第3天应小于50ml即可拔出引流管,一般术后48-72h拔管。若引流量大、色淡,且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应警惕脑脊液漏,及时报告医生。有资料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65%。

2.2.3 体位护理 术后仰卧硬板床4-6h,以减轻切口疼痛和术后出血,以后则以手术方法不同可以侧卧或俯卧位。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必要时加辅气垫床,避免压疮发生,翻身时保持脊柱平直勿屈曲、扭转,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2.2.4 饮食护理 术后给予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米粥、汤类、术后早期常有胃肠功能紊乱,禁食辛辣油腻易产气的豆类食品及含糖较高食物,待大便通畅后可逐步增加肉类及营养丰富的食物。

2.2.5 尿潴留及便秘的护理 了解患者产生尿潴留的原因,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心理安慰,给患者创造良好排便环境,让患者听流水声及用温水冲洗会阴部,必要时用穴位按摩排尿或导尿解除尿潴留。指导患者掌握床上排便方法,術后3d禁食辛辣及含糖较高的食物,多食富含粗纤维蔬菜、水果。便秘时顺结肠走向按摩腹部,每晨空腹饮淡盐水1杯,必要时用缓泻药解除便秘。

2.2.6 并发症的护理

2.2.6.1 脑脊液漏 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锐利的骨刺、手术时硬脊膜损伤。表现为恶心、呕吐和头痛等,切口负压引流量大,色淡。予去枕平卧,伤口局部用1kg沙袋压迫,同时减轻引流球负压。遵医嘱静脉输注林格液。必要时探查切口,行裂口缝合或修补硬脊膜。

2.2.6.2 椎间隙感染 是椎节深部的感染,多见于椎间盘造影、髓核化学溶解或经皮椎间盘切除术后,表现为背部疼痛和肌肉痉挛,并伴有体温升高,mri是可靠的检查手段。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

3.健康指导

3.1 功能锻炼的目的和原则向患者说明术后功能锻炼对恢复腰背肌的功能及防止神经根粘连的重要性。因为虽然手术摘除了突出的随核,解除了对神经根的压迫和粘连,但受压后(尤其是病程较长)所出现的神经根症状以及腰腿部功能恢复,仍需一个较长的过程。手术不可避免的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经根粘连,进行功能锻炼对防止神经根粘连,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使肌肉恢复平衡状态,改善肌肉萎缩,肌肉下降等病理现象,有利于纠正不良姿势。功能锻炼的原则 先少量活动,以后逐渐增加运动量,以锻炼后身体无明显不适为度、持之以恒。

3.2 直腿抬高锻炼 为防止神经根粘连,术后2-3d,指导患者做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每次抬高应超过40度,持续30秒至1分钟,2-3次/d,每次15-30min,高度逐渐增加,以能耐受为限[2]。

3.3 腰背肌功能锻炼 为增强腰背肌肌力,预防肌肉萎缩和增加脊柱稳定性尽早锻炼腰背肌的功能,缩短康复过程。腰背肌功能锻炼时应严格掌握锻炼时间及强度,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一般开窗减压,半椎板切除术患者术后1周,全椎板切除术3-4周,植骨融合术后6-8周开始,具体锻炼方法为五点支撑法,患者先仰卧位,屈肘伸肩,然后屈膝伸髋,同时收缩背伸肌,以双脚双肘及头部为支点,使腰部离开床面,每日坚持数十次。1-2周后改为三点支撑法,患者双肘屈曲贴胸,以双脚及头枕为三支点,使整个身体离开床面,每日坚持数十次,最少持续4-6周。飞燕法,先俯卧位,颈部向后伸,稍用力抬起胸部离开床面,两上肢向背后伸,两膝伸直,再从床上抬起双腿,以腹部为支撑点,身体上下两头翘起,每天3-4次,每次20-30min.功能锻炼应坚持半年以上[3]。

3.4 指导病员采取正确的卧、坐、立、行和劳动姿势,减少急慢性损伤的机会。

3.4.1 保持正确坐、立、行姿势 坐位时选择高度合适、有扶手的靠背椅,保持身体与桌子距离适当,膝与髋保持同一水平,身体靠向椅背,并在腰部衬垫一软枕,站立时尽量使腰部平坦伸直、收腰、提臀,行走时抬头、挺胸、收腹,利用腹肌收缩支持腰部。

3.4.2 变换体位 避免长时间同一姿势,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以解除腰背肌疲劳。长时间伏案工作者,积极参加课间活动,以避免肌肉劳损。勿长时间穿高跟鞋站立或行走。

3.4.3 合理應用人体力学原理 如站立举起重物时,高于肘部,避免膝、髋关节过伸,蹲位举重时,背部伸直勿弯,搬运重物时,宁推勿拉,搬抬重物时,弯曲下蹲髋膝,伸直腰背,用力抬起重物后再行走。

3.4.4 采取保护措施 腰部劳动强度过大的工人、长时间开车的司机,佩戴腰围保护腰部。

3.5 加强营养 加强营养可缓解机体组织及器官退行性变。

3.6 佩戴腰围 脊髓受压的病人,可佩戴腰围,直至神经压迫症状解除。

3.7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锻炼腰背肌,增加脊柱稳定性。参加剧烈运动时,运动前应有预备活动,运动后有恢复活动,切忌活动突起突止,应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吴在德、吴肇汗 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75.

李乐之、路潜 本科护理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47

黄人健、李秀华外科护理学 1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414

猜你喜欢
腰背腰椎间盘腰部
腰背酸痛抖小腹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怎样预防腰椎间盘突出
一套动作 缓解腰痛
腰椎间盘的“害怕清单”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中药烫疗联合冲和软膏治疗腰背肌筋膜炎92例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帽子莫乱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