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流感流行现状及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2018-10-22 11:30高凌云沈月平李小学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流感

高凌云 沈月平 李小学

【关键词】流感;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现状

【中图分类号】R5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7-03--01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上呼吸道症状较轻,而发热与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为特点,可引起肺炎、心肌炎、雷耶综合征等并发症。甲型流感病毒传染性强,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抗原的持续变异是引起病毒流行的主要原因[1],仅20世纪就发生过三次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常引起局部暴发,未曾引起世界性大流行,至今尚未发现它感染动物的确凿证据。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发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2]。由于流感病毒具较强的传染性,人群对其普遍易感,加之传播途径为呼吸道经空气飞沫传播,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或暴发[3]。

如皋市近两年均有流感暴发疫情发生,2016年报告2起暴发疫情,2017年报告4起暴发疫情。现对学校流感流行现状及防治工作进展综述如下。

1 流感样病例相关定义[4 ]

1.1 流感样病例 发热(体温≥38℃),伴有咳嗽或咽痛症状之一,缺乏其他的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

1.2 流感确诊病例[5]:流感样病例具备以下之一:流感病毒核酸檢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 RT-PCR和RT-PCR方法);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阳性(可采用免疫荧光法和胶体金法),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作综合判断;分离到流感病毒;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1.3 流感样病例暴发 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

1.4 流感暴发 同一起流感爆发疫情中,未经实验室确诊的流感样病例,在排除其他致流感样症状疾病时,可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流感病例达到10例及以上时可确定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5 暴发疫情预警指标[6]: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2 病原学及临床表现

2.1 病原学特征 根据病毒核蛋白、基质蛋白抗原性不同,将流感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7]。流感为WHO第一个实行全球监测的传染病[8],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与年份、地区、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9]。

2.2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突然起病,高热,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呈自限性过程,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轻症者如普通感冒,症状轻,2-3天可恢复。一般人群分为单纯型流感、中毒型流感和胃肠型流感。重症病例分为流感病毒性肺炎、肺外表现(心脏损害、神经系统损伤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流感并发症较少见,主要有继发细菌性肺炎、其他病原菌感染所致肺炎、其它病毒性肺炎和Reye综合征。

3 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传播机制

3.1 流行病学特点

3.1.1 概况:20世纪以来4次的流感大流行均为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可由HA和NA的不同组合而形成多种亚型[10-11],21世纪首次大流行为2009甲型(H1N1)流感[12]。2009年3月报道了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第1个病例,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最先暴发[13],在2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席卷了74个国家。同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流感大流行的警戒级别甚至最高级别6级,截至2010年8月1日,在全球214个国家和地区出现至少18449例死亡病例[14]。从2009年5月29日广东省报告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以来,在我国31个省陆续报告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15]。2009年,南通崇川区、港闸区、通州区、开发区、海安县、如东县、启东市、如皋市、海门市均有甲型H1N1流感发生,0-2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应为甲流防控的重点人群之一[16]。

3.1.2 地区分布:流感在全国各省份均可发生,但各地之间的发病率可有较大差异。这种地区分布的差异与病毒抗原的变异、人群密集程度、交往频度、传染源数量、人群免疫状况及防疫措施等有关。一般总是先城市后农村,先平原后山区,延交通线路发展。

3.1.3 时间分布:在温带和寒温带地区,流行通常发生在冬春季[17-18],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则更多是在夏季流行。我国北方地区流感多发于冬季,每年10月最低,从11月开始呈明显上升趋势,12月或1月达高峰,2、3月逐渐回落,呈单峰形;南方地区一般在冬季第1-5周较高,夏季一般为第29-35周[19]。大流行时,季节性不明显。由于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的易变性,人类对流感免疫的不持久性及流感疫苗效果的有限性,致使流感流行呈现周期性,一般3-4年一次小流行,10-15年一次大流行。乙、丙型周期性不明显。

3.2.4 人群分布:性别无差异。对流感病毒,人群普遍易感,青少年感染率最高,其中又以10-20岁组发病率最高[20]。

3.2 疾病传播机制

3.2.1 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21]为主要主要传染源,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22]。轻型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在疾病传播上有重要意义,健康带病毒者排病毒数量少且时间短,传播意义不大。

3.2.2 传播途径: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污染病毒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认。

3.2.3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与年龄、性别、职业无关。流感病毒三个型别之间无交叉免疫,感染后免疫维持时间不长。流感病毒常常发生变异,例如甲型流感病毒在人群免疫压力下,每隔2-3年就会有流行病学上重要的抗原变异株出现,感染率最高的通常是青少年。

3.3 影响因素

3.3.1 学校人数:流感病毒的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拥挤程度有关,人口密度越大,越容易造成流感的传播。学校传染病防控意识欠缺,没有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实行晨午检制度[23],对流感监测的敏感性不高,出现流感病例后未能及时隔离治疗,疫情全集中在学校。因此,学校应根据院内面积控制招收规模,学校人均教室面积不能够低于国家规定[24];及早开始采取措施,流行强度越低[25]。

3.3.2 气候因素: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这与我国南北方流感病毒的冬季活动高峰一致[26],气候湿润、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大,处于候鸟的迁徙线,这些便利条件极易导致流感暴发[27]。

3.3.3 人群免疫水平:积极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能提高群体保护率。由于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因此每年WHO和各国卫生机构均会推荐接种新的流感疫苗来有效预防流感病毒,但是全球流感疫苗接种率不高[28]。

3.3.4 衛生生活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充足的睡眠、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等可以减少感染流感的风险。养成良好的饭前便后洗手习惯,阻断病毒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可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4 控制策略

4.1 隔离治疗,密切观察所有病人按照要求规范治疗,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落实专人负责随访和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研究表明,未及时隔离患者是流感传播的重要因素[29]。未痊愈的学生应居家隔离至体温恢复正常及其他症状完全消失48小时后方可上学。Heymann等[30]的研究也证实了停课对于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必要性。

4.2 预防服药,保护人群建议密切接触者预防性服药,可用板蓝根冲剂冲服,每次1包,每日服2次,连服3日。加强易感人群的流感疫苗推扩接种工作。

4.3 开窗通风,环境卫生开展疫点处理,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流感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31]。

4.4 加强卫生宣教工作建议学生注意防寒保暖,多饮开水,多吃水果蔬菜,加强户外活动,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教育他们养成勤晒被褥、勤洗手、勤换衣、不合用手帕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要注意宣传方式、方法,谨防癔症的发生。加强对学生的课外时间的管理,减少集体活动,尽量不要外出,不探视生病的患者,不要互相串门。

4.5 积极应对媒体印发宣传资料发放至千家万户,同时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相关防控知识,防止群众恐慌。

4.6每日随访,了解动态密切观察患者状况,学校每日回访、防疫医生每日随访,发现病例立即报告。疾控中心每日均及时询问核实疫情进展情况,以便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卢桂兰,严寒秋,张新等.一起新甲型HI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0,24:267-269

吕宝成.现代传染病管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336-338

Pleschka S. Overview of influenza viruses[J].Curr Top Microbiol Immunol,2013,370: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2年版)》[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S]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技术指南》[S]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30-431

张延龄,张晖,郭元吉等.免疫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4

杨成立,邓立权等.吉林省2012-2014年流感病原学检测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10):1164-1166

Timothy K W Cheung, Leo L.M.Poon Biology of Influenza A Virus[J].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2007:1-25

王革飞,李康生.新世纪流感大流行的思考[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进展,2009,36(8):945-949

Scalera NM,Mossad SB. The first pandemic of the 21st century: a review of the 2009 pandemic variant influenza A (H1N1) virus[J].Postgrad Med,2009,121(5):43-7

Yang Y,Jonathan DS,Halloran ME, et al.The transmissibility and control of pandemic influenza A(H1N1) virus[J].Science,2009,326(5953):729-733

WHO.Pandemic(H1N1)2009-update 112.[EB/OL].http://www.who.int/csr/don/ 2010_08_06/en/index.html,2009-09-01

史景红,向妮娟,张彦平等.中国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聚集性疫情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1):62-66

朱平,马平,袁建明等.南通市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1,23(7):325-327

徐翠玲,孙闪华,张彦平等.2009-2010中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 2011,26(10):780-784

李明,冯录召,曹玉等.中国2005-2013年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7)

张静,杨维中,郭元吉等.中国2001-2003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6):461-465

李勤,肖达勇,龙江等.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1):4003-4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流感诊疗指南[S].

李兰娟,任红.染病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于燕,朱新,郭万申等.一起甲型H1N1流感大型暴发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5(5):845-847

金连梅,荆瑞巍,萝莉等.我国学校传染病流行/暴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55-59

李亮,潘浩,鲍昌俊等.江苏省近年来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7):3221-3224

蓝雨,黄维娟,隋竑弢等.甲流病毒的出现导致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所受的純化选择增强[J].病毒学报,2013,29(2):143-147

李亮,潘浩,鲍昌俊等.江苏省近年来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7):3221-3224

吴疆,董振英,丁丽新等.1999-2004年北京市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5,16(4):19-21

董振英,王全意,吴疆等.北京市城区居民流感和流感疫苗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 26(2):152

HeymannAD,HochI,ValinskyL,etal.Schoolclosuremaybeeffectiveinreducing transmission of respiratory viruses in the community[J]. 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2009,137(10): 1369-1376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卫生部.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S].2009-10-15

猜你喜欢
流感
流感大作战
小心,流感来了
幼儿如何预防流感
流感将至 有效预防
打好流感保卫战
小心!流感来了
病毒来了
“流感”来袭等
城市备忘
完形填空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