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混沌理论偶然因素浅析

2018-10-22 01:50娄春慧
黑河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

娄春慧

[摘要]生涯规划的理念和运用在中国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传统的生涯规划理论注重个体与职业的匹配,我国的生涯规划工作也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开展的。事实上每个人都是复杂动态具有主动性的个体,而社会职业也受多种因素影响,简单的匹配是刻板而缺乏时效性的。把混沌理论引入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中来,注重偶然事件在生涯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生涯规划。

[关键词]生涯规划;混沌理论;偶然因素

对于学生来说,越早进行职业和学业规划,发现自己有兴趣所在或优势学科,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且在职业发展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学生生涯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混沌现象在学生生涯规划中普遍存在。从混沌理论出发,正视偶然因素和偶发事件对个体生涯发展的影响,使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地帮助其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的放矢地进行规划和学习,提高学习动机。

一、传统生涯规划理论与生涯规划混沌理论对比

根据传统职业生涯理论,个体可以从兴趣、能力、人格和价值观四个维度加以精确的测量,假设是信息的完全性特点,个体能够掌握所有的职业信息。在这个基础之上,个体可以做出理性的选择,通过个体的特点和职业信息的量化评估,作出客观、理性的职业选择,个体会有最完美的、最匹配的、最适合的生涯决策,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基于传统的生涯规理论。《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中对于初中阶段的职业指导目标要求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气质等特点,引导学生扬长避短,提高各种素质,并与职业意向挂钩;高中阶段职业指导的目标要求是引导学生广泛深入社会,广泛了解专业或职业,帮助学生对选择的专业或职业进行思考。在了解自己和职业的情况下,进行人职匹配,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或专业。事实上,绝大多数开展生涯教育的学校也是按照这种模式进行的,但是越来越多人的开始质疑这种匹配式生涯规划理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因为其忽略了个体动态、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基本特征。个体不是某些因素的简单组合,职业也会受到社会变动、经济发展、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影响。个体的职业发展并非机械的因果关系,人们的选择不是有限的、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交互作用的。这种人与职业匹配的方法忽视了个体的主动性和环境的动态性,从而成为过于简单的人职匹配的刻板模型。当今社会深处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复杂环境,人们处在充满偶然事件的开放性环境中,自身也包含了丰富信息,而不是简单静止割裂的信息组合。个体具有环境适应性和应变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非线性的、动态的,而这些特征符合混沌理论的基本概念。

混沌理论是一种兼具质性思考与量化分析的方法,用以探討动态系统中无法使用单一的数据关系,而必须用整体、连续的数据关系才能加以解释及预测之行为。混沌理论认为,“混沌”并不是简单的混乱无序,而是在一个非线性动态系统中随着非线性的增强,系统会出现的不规则的有序现象。那些表面上看来是无序的混乱不堪的现象,实际上存在着有序性,只是这种有序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有序,而是无序中的有序,是一种“混沌序”。

二、偶然因素对个体生涯规划的影响

个体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的过程,与传统匹配式的生涯规划相比,职业发展混沌理论强调生涯发展的不确定性、交互性、适应性,基于混沌理论解释下的生涯发展更关注个体发展,更能帮助个体在生涯发展的不可预测性中降低选择困难的焦虑感。

环境的不可预测性表现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偶然事件不仅可能改变个体的命运,某些重大的具有决定性的非常规性因素或突发事件,甚至可能造成个体生涯的逆转。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一生其实是偶然机遇的结果,对偶然因素的重视,可能更接近个体生涯发展的真实情况。事实上个人职业选择被偶发事件影响的可能性很大,而偶发事件是无法预测的,而每一个人的生活充满了偶发事件。个体所拥有的主观条件和所面临的客观现实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个体在进行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保持开放性,在行动的过程中不停地检验并修正所确定的人生目标,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并能够在偶发的机遇事件中获得经验。学生在进行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应保持开放性,清楚认识自己成长经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主动寻求帮助,让目标浮动,随时根据内外环境调整,体会随机带来的新经验、新信息、新价值、新观点,勇于在偶发的机遇事件中学习和成长,在行动的过程中逐步检验自己的的梦想。

传统的生涯规划追求的是刻板的确定性,个体根据测量结果和职业分类应该尽快确定明确的人生目标。对生涯中的偶然事件保持开放性,形成更加贴近现实的生涯决策策略,以此应对偶然因素的影响。在个体生涯发展过程中,突发的偶然事件是经常发生的,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现实社会和无限潜力的自己,善于利用生涯中的偶然事件,抓住机遇,成就自己的人生。而忽视这些偶然事件,可能导致生涯发展的局限性,应摒弃以往生涯发展中的非此即彼的生涯发展思维模式,以动态的标准对待生涯发展过程中的不可预测性、多变性和偶然性,是生涯发展成败的关键。

三、善于利用生涯的偶然因素

传统的生涯规划理论为人职匹配提供了量化的考核,避免生涯中不确定性的产生,鼓励个体尽可能早而明确地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个体来说这样可能是不现实的,个体对未来会发生的事件是无法预测的,性格、能力的测验量表结果也不尽然准确。事实上,无法确定目标,或不确定状态是可以理解的,而对未来从事的职业简单地做出决定也很可能是不明智的。吉雷特提出“积极不确定”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及接纳做决定时不可避免的不确定——信息的不确定、情绪的不确定、任职判断的不确定以及成功几率的不确定。”认识到个体与环境的双重不确定性,对于个体在生涯规划中暂时无法确定人生目标职业方向便是可理解和包容的。生涯发展过程中的暂时无法确定目标看做一种开放的状态,是合情合理的,是可以被接受的,提倡对生涯发展保持一种对偶然事件的接纳和合理利用的乐观心态。

不要因为突发事件、偶然事件打乱生涯规划而沮丧,应将生涯中的偶然性看作是难得的机遇,从偶然事件中获得经验,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合理调整生涯目标。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偶然性的意外事件当然不完全是正面的,也包括生活中的重大挫折、职业或学业的失败、投资风险,这就要求个体以包容乐观的态度面对偶然事件的发生,善于识别偶然事件中潜在的机遇与转折,并采取有效的行动并在偶然事件中有所收获。

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克鲁姆伯尔茨(Krumboltz,1998)鼓励人们应该“制造偶然事件,辨认偶然事件,并把偶然事件整合进自己的生涯规划中”学会采取行动来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满意职业人生。偶然因素论认为个人职业选择被偶发事件或某一个机遇所左右的可能性很大,作为个人而言,几乎是无法预测的。既然个体自身的主观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客观条件都是动态的变化过程,一味忠于一份职业也是片面的做法,提倡个体在进行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保持开放性,在行动的过程中逐步检验自己的梦想,灵活地审视和处置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并勇于在偶发的机遇事件中学习和成长。

预料之外的偶发事件对个体生涯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以开放的态度面对生涯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把生涯规划中的偶然性视作新机遇、新挑战,有意识地创造有益于个体生涯发展的不确定机遇,才能为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问题的解释和把握提供新的视角和观点,从而帮助更多的人进行更满意的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孙明铸.生涯发展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2]易红英.对生涯发展理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点思考[J].职业·中旬,2013,(12).

[3]姜飞月,王艳萍.混沌理论视野下的生涯心理与行为辅导[J].心理健康教育,2007,(05).

[4]刘伟.论偶然因素在生涯规划中的作用[J].理论学刊,2009,(11).

[5]王玉花.混沌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生涯规划[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2,(12).

[6]周西林.知识员工职业生涯忧郁及其应对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01).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
生涯指导课程的开展对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向左走,向右走
运用三叶草模型,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梦想照进现实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做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领者、指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