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维也纳的钟声里,我只想喝到一杯好咖啡

2018-10-22 08:18安澜
东方企业家 2018年10期
关键词:茨威格维也纳奥地利

安澜

三百多年前,土耳其人未能占领维也纳,落败撤离时留下的咖啡豆却代替他们的进攻占领了维也纳人的生活。我从未料想到维也纳人对咖啡的追捧如此之甚,竟丝毫不亚于他们对音乐的热衷。作为最能代表奥地利的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便在《昨日的世界》一书中为维也纳的咖啡馆写下这样一句:“使我们了解一切新鲜事物的最好的教育场所,始终是咖啡馆。”

“维也纳咖啡馆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场所,在世界上找不出任何一家咖啡馆能与之相比。它实际上是一种只要花上一杯咖啡的钱,就人人都可以进去的民主俱乐部。每一位顾客只要花上这么一点钱,就可以在里面坐上几小钟头,可以在里面讨论问题、写作、玩牌、阅读自己的信件,而最主要的是可以在里面免费阅读无数的报刊。”

当我在这个德语世界最伟大的作家茨威格的书中读到这一段时,那个年代维也纳咖啡馆中的场景便在我脑海中构建起来。它每天接待众多如今闻名于世的画家、音乐家、作家、演员、舞者,以及后来成为伟人的革命者。这些非凡的人物在咖啡馆里相会、讨论或争执,一些聚会甚至会持续到凌晨。

百年历史悄然远逝,当年相聚的大师们留下生平轶事与赫赫名声,躯体却早已灰飞烟灭,而当年那些咖啡馆经历战乱与灾祸,依然伫立于维也纳街头,无声无息地讲述着过去。虽然那个年代的咖啡馆气氛早已被世界各地旅人的追捧所替代,但仍有一些“顽固”的老人,静静地坐在纷至沓来的游人中,一杯咖啡,一道甜品,心无旁骛地看着手中的读物,“消耗”着人生。

我一直认为,美食是艺术的分支。在维也纳,咖啡绝对属于艺术的一部分。握住黄铜门把手,推开那扇历史悠久的大门,充满时代气息的一切展现在眼前:精美绝伦的穹顶,璀璨夺目的水晶吊灯,颇有来头的木制家具,大理石柱与桌面,红丝绒沙发与白色蕾丝纱幔……头发花白的老先生穿着白衬衣黑马甲,颈上系着蝴蝶领结,手中托着的锃亮银盘上,稳稳地放着香气四溢的咖啡、方糖和一小杯白水。谁又能否认这完美至极的一切,不如莫扎特的钢琴曲一般动人心魄呢?

当你落座下来翻看菜单会发现,维也纳流行的咖啡,款式与名称都相对地域化,再加上有些菜单德文与英文混写,刚看到或许会有些茫然。但仔细看,每款咖啡下面都会有一排纤细的英文注解。维也纳的咖啡单通常都会分为两类。一类普通咖啡,比如latte和奥地利国饮melange(类似cappuccino)。另一类是coffee specialities,这些就是维也纳人偏爱的花式咖啡,要么顶着厚重奶油,要么添加不同口味的酒精,再撒点诸如橙皮丝之类的小装饰。比如一款叫做Einspanner的咖啡,中文叫“单驾马车”。当年奥匈帝国的马车夫们为了在冷天喝上热咖啡,往咖啡顶上注入大量奶油,使咖啡不至于很快冷却,且一手驾车一手持杯,咖啡也不容易洒出来。不过据说里面还加了朗姆酒,这应该算是“酒驾”吧?

作为咖啡馆收集者,如同别的旅人执着于著名景点,每次去到某地,我都会收罗一下当地知名的咖啡馆,去点杯咖啡尝款甜品,消磨一些旅途中的宝贵时间。我像个好奇又贪心的小孩,每天换一家咖啡厅,轮番把奥地利经典的咖啡与甜品试个遍。它们不仅是当年汇聚奥地利文艺界名流的优雅之所,亦是提供优质正餐的精品餐厅。总之,选它们,没错的!

中央咖啡馆 CAFE eENTRAL

1876年开业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

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真没想到这句流行于咖啡文化里的经典广告语,不是出自意大利和法国,而是源于奥地利。维也纳诗人PeterAltenburg,当年长期泡在中央咖啡馆里写作,甚至一度将自己的收信地址改成了中央咖啡馆的地址。这句话正是他的真实写照,其中提到的咖啡馆,便是中央咖啡馆。中央咖啡馆的官网甚至打趣地说,“你知道吗?PeterAltenburg可不止将邮件寄到了中央咖啡馆,还有他要洗的衣服!”

作为诗人,Peter Altenburg或许并没有传世佳作,但当你踏入中央咖啡馆,就会看到一个真人比例的光头胡子大叔塑像坐在入口处的一张咖啡桌旁。这是中央咖啡馆为其保留的专属座位,咖啡馆的菜单上还记载了他的故事。

1856年至1860年之间,年轻的建筑师Ferstel从意大利的旅行中获得灵感,设计建造了这栋富丽堂皇的建筑Palais Ferstel。一经落成,它便成为维也纳最时尚的建筑。后来维也纳证券交易所租用了Palais Ferstel的一樓,这便是中央咖啡馆的前身。毫无疑问,中央咖啡馆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维也纳的文化中心,当年流连于此的音乐家、文学家、政治家等,随便说几个出来都是享誉世界的大人物:列宁、斯大林、茨威格、佛洛依德、约翰·施特劳斯……

我在上午11点半之前到来,恰好是个无人候位的时刻。侍者引我入座后没多久,门外便排起了长队。点了一杯奥地利的国粹,顶着蓬松粗厚奶泡的Melange。随咖啡上桌的定会有一小杯白水,用于喝咖啡前清洁口腔,咖啡杯垫上还会有一小块精致的巧克力。

博物馆咖啡厅 CAFE MU SIEUM

1899年开业

论其知名度,这个咖啡厅似乎不应该排在第二名的高位,但它的建筑与装饰却令我非常感兴趣。它由奥地利建筑师ADOLF LOOS设计,LOOS提出过一个非常知名且极具争议的理念——“装饰即罪恶”。可想而知,他的设计当然是偏向简朴实用,他摒弃大众习惯的豪华风格所设计CAFE MUSEUM,掀起了当时咖啡馆设计界的革命浪潮。

值得一提的是,期间他使用了一个木匠设计的椅子,这个木匠叫做MICHAEL THONET。THONET本是德国人,在家乡无人赏识他的设计,于是濒临破产,年近半百的他携家带口前往维也纳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结果幸运地被王室相中,接到大量订单。然而,让他开启一发不可收拾的致富人生的,还是这把ADOLF LOOS在CAFEMUSEUM里用到的椅子。

猜你喜欢
茨威格维也纳奥地利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茨威格是小一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绵绵春光 细碎花期
图说
消防员 ——克雷恩(奥地利)▲
柏林维也纳打嘴仗
火药桶
居高临下的祝福
国籍与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