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结合情志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负面情绪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2018-10-23 05:23常建萍刘永德王新绘
西部中医药 2018年8期
关键词:躯体情志负面

常建萍,刘永德,王新绘

民勤县人民医院,甘肃 民勤73339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疾病,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9%~10%,且仍然处于上升态势,加之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群成为该病症的主要发病群体[1]。由于该病症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且随着病程的迁延容易进展为肺心病和(或)呼吸衰竭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所以及早治疗尤为重要[2]。然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难以被彻底根治,使患者饱受病痛折磨而普遍存在负面情绪,严重削弱其生命质量,故此实施良好的护理干预成为当务之急[3]。系统护理是一种先进的临床护理模式,凸显出了护理干预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情志护理则是中医护理的重要手段,将二者结合使用无疑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系统护理结合情志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负面情绪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效果予以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民勤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 13 例;年龄 47~80 岁,平均(64.79±1.21)岁;病程 5~11 年,平均(7.34±0.26)年;临床表现:呼吸困难23例,喘息或胸闷17例;病情严重程度:中度29例,重度11例。观察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 例;年龄 45~80 岁,平均(64.74±1.20)岁;病程 5.5~11 年,平均(7.30±0.25)年;临床表现:呼吸困难25例,喘息或胸闷15例;病情严重程度:中度28例,重度1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病情分度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纳入:1)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2)依从性好,能够配合临床护理者;3)符合知情同意原则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排除:1)多器官功能衰竭者;2)合并全身重度感染者;3)昏迷或病情危重,预期生存周期<1个月者。

1.4 干预方法

1.4.1 对照组 给予系统护理:1)健康宣教。全面了解患者实际情况,着重分析其性格色彩与特征并据此制定健康宣教方案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知识传授给患者,着重强调积极配合对预后和转归的重要意义[4]。同时利用生动的影像资料向患者展示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认知并远离诱使疾病再次复发的危险因素。2)心理干预。科学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负面情绪轻度者可通过积极的沟通缓解,中重度者通过病友会、参加健康讲座、观看小品、聆听音乐等方式疏导。3)锻炼指导。以亲身示范的方式引导患者掌握呼吸锻炼(缩唇呼气、头低位或前倾位呼吸、腹式呼吸)、运动锻炼(步行、登楼梯)、肌肉放松锻炼等技巧并详细阐述各锻炼的注意事项,叮嘱其日常锻炼时间维持在2小时以上为宜,锻炼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面色,积极询问主诉,如有不适及时终止锻炼并返回病房休息[5]。4)饮食干预。日常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丰富蛋白质、纤维素的食物为主,适度增加肉、鱼、鸡蛋、牛奶、豆类、荞麦等食物摄入量,进食期间尽量少说话,呼吸困难时放慢进食速度或暂停进食,待症状缓解后再进食[6]。过度肥胖者应遵医嘱减肥,而偏瘦者则应增加营养摄入,按照少食多餐原则补充丰富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7]。

1.4.2 观察组 给予系统护理(同对照组)结合情志护理。1)关心体贴。以真诚的态度、周到的服务关怀患者,耐心细致讲解情志失调与病情的关联性从而开导和引导患者并为其分析病情,改善精神及身体状况[8]。2)言语开导。通过谈心的方式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志状态、性格特征等内容并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导,扭转其错误思想认知[9]。3)释疑解惑。耐心倾听患者心声并从中探寻心理疑虑之所在,继而通过破疑释误、分析本质以解除患者心理负担,促使其由疑惑中解脱[10]。4)移情易性。积极组织患者参与病友会、户外活动,举办书法绘画、弈棋等活动或聆听音乐以舒畅情怀,修养道德,陶冶情操,消除负面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11]。5)发泄解郁。积极鼓励患者通过哭诉、呐喊等方式将内心不良情绪宣泄出来,以释情开怀,恢复心理平衡,为保障隐私可为患者提供一个封闭空间。6)暗示。日常护理中通过语言、肢体动作、行为举止以传递正能量,促使患者重拾战胜疾病的自信心[12]。7)顺情从欲。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诉求予以满足,顺从后者的意志、情绪以满足身心需要,对于不合理诉求则予以善意说服并讲述医学知识满足其部分诉求。

1.5 观察指标 1)负面情绪包括焦虑、抑郁,前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测定,依据中国常模界值50分,分数越高焦虑越严重;后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测定,依据中国常模界值53分,分数越高抑郁越严重[13]。2)生命质量包括躯体功能(10~30 分)、躯体角色(4~8 分)、躯体疼痛(2~12 分)、总健康(5~25 分)、生命力(4~24 分)、社会功能(2~10 分)、情感角色(3~6 分)、心理健康(3~6 分),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测定,分数越高越理想[14]。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负面情绪 焦虑、抑郁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生命质量 生命质量8个维度评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负面情绪评分比较(±s) 分

表1 2组负面情绪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0 68.79±1.31 53.50±1.10 67.77±1.23 56.10±1.15观察组 40 68.92±1.30 49.48±1.12 67.82±1.25 52.33±1.17

表2 2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s) 分

表2 2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躯体角色 躯体疼痛 总健康 生命力 社会功能 情感角色 心理健康对照组 40 24.28±1.05 5.10±0.20 8.97±1.03 20.18±1.02 19.86±1.08 6.44±0.26 4.29±0.21 23.37±1.05观察组 40 27.33±1.07 7.14±0.16 11.27±1.01 23.46±1.04 22.80±1.10 8.77±0.23 5.41±0.19 26.87±1.03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而气流受限并非不可预防及治疗,所以及早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而言具有重要意义[15-16]。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确立,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良好的护理干预十分有必要[17]。

本研究中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且均处于较高水平,表明后者负面情绪十分严重。接受系统护理结合情志护理的观察组均低于单纯实施系统干预的对照组。此外,观察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总健康、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系统护理结合情志护理更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原因在于系统护理是以一种以现代护理观作为循证指导,以护理程序作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护理模式,凸显出护理干预的系统性、完整性、决策性与科学性。情志护理则是中医预防及处理七情内伤的重要手段,历代医家均主张:“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1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患者在病情确诊后出于对临床疗效、家庭负担、死亡的担忧与恐惧,导致病情加速向坏的方向发展,反之积极乐观的情志则有助于提高患者抗邪能力,促使疾病朝着好的方向转化[19]。系统护理重于形而情志护理在于心,对于解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负面情绪、改善预后而言具有重要意义[20]。

综上所述,系统护理结合情志护理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负面情绪及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躯体情志负面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现在干什么?
建议在直销业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