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与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策略

2018-10-23 11:23刘兆侠徐月枝
学理论·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传统文化

刘兆侠 徐月枝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少數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呼声日益高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资源。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化育功能,创新培育的路径,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基石。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5-0227-0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选择本校部分教师和2016年秋季入学的大学生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通过两年的实践研究,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育策略。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值观必须发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引领作用

1.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资源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55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而形成的,回族文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宁夏是回族聚居的地区,在宁夏政治、经济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勤劳、勇敢的回族人民也在一直努力地丰富、发展甚至是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本民族文化,回族文化处处都体现着回族人民团结、勤奋且乐观积极的民族精神。回族文化在兼具个性与多样化的同时,还在历史长河中沉淀出了一种优秀的、长久的、顽强的民族魂。这样的民族魂随着回族文化的发展又深深地根植在了回族人民的心中,成为其安身立命、不断传承的民族精神与核心价值观。回族文化横跨东亚的中华文化与西亚的伊斯兰文化,在两种文化的基础上去其糟粕、融会贯通,将两大文化的精髓融合在了自己的文化之中,塑造出了继承两大文化的同时又不同于两大文化的、独特的、属于回族自己的民族名片,同时又反哺中华文化,为丰富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华文化灿烂星空中一颗闪闪的明星。它丰富的思想资源,包含了国家制度、社会理想、自我修养法则等,是一座巨大的、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少数民族由于其特有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问题容易与其他民族之间产生一些矛盾和摩擦,而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在彼此之间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利用其强大的文化自信与文化感染力在民族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补充辅助功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落到实处,同时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辅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滋养。

2.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连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师生的重要纽带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公平、正义、和平、自由,折射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源远流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就要凝聚中国力量,这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团结的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它的作用就是引领社会思潮,带领广大民众万众一心,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少数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凝聚了团结的力量,包含了少数民族人民朴素的社会理想,是对美好社会、幸福生活的反映,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并积淀于中华儿女心中,民众容易接受,使他们在为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自豪的同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说,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打开师生心门的金钥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师生广泛认同的联系纽带。

3.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利推行的重要手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顺利推行建立在全民素质提高的基础上,而大学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主阵地。学院开设有关回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的校本课程,学生在浏览宁夏文化古迹和品味回族文化的同时,会产生对回族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革命战争年代,回族人民充分发挥爱国主义精神,奋起反抗,反对民族压迫、分裂,抵御外敌入侵,维护祖国统一。今天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回族人民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积极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体现了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和谐相处的时代精神。浓厚的民族情结将更为真切地激发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传统文化中被浓缩了的律己、修身的精华,也会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的认同意识和普及意识。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基石

1.发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化育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包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必须坚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源泉。”

一要充分发挥报纸刊物的载体和宣传功能来传播优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报纸刊物的传播,是优秀传统文化走近师生的直接方式。多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之所以在校园被淡漠,除历史原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宣传力度不够。学校积极创办通俗易懂的刊物,如银川能源学院简报民族教育专栏,搭建回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师生思想对接的桥梁。课题组成员编写易于理解接受的教材,如《回族传统文化》等,搭建载体,让师生走近回族传统文化,了解、传承和弘扬回族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要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我们一改以往说教式的、封闭化的大学生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比如学校纲要与原理教研室依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展了首届宁夏历史情景剧原创表演初赛活动。活动主要参与主体为我院15级本科学生,教师通过提供剧本、租借部分服装道具、进行场外指导并严格把握政治方向,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准备,学生将“民族风情”“我的长征”“民族英雄人物”等剧目演绎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此外,我们利用实训、实习的机会,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企业、机关、社区、学校,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搭建了平台,进一步激发师生对回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三要提倡旧节日新过法,重塑文化魅力。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传统节日的民族,人们在参与传统节日纪念活动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理解、接受并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现在很多人由于工作等原因不能很好地过这些传统节日,从而使节日也失去了原有的魅力,更别说发挥教育意义了。基于此,我们应积极倡导传统节日新过法,使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在他们的空间、时间内,能够过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气息,受到文化的浸润。例如:重阳节健步行、中秋节赏月诗词接力赛、清明节一条微信寄哀思等。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以及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过好传统节日,重塑回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创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一是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在完成大学规定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大一到大四根据教学实际,增加不同数量的教学课时,通过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教学,增进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是开辟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通过开展与回族传统文化有关的沙龙、征文大赛、讲座、演讲比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大学生辩论赛、校园原创艺术展、礼仪技能大赛、趣味体育运动会、校园舞蹈大賽、“校园十大明星”评选等异彩纷呈的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积极了解、探索回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回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三是开设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主的校本课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设了诸如回族传统文化、回族饮食、回族艺术、回族民俗、回族文学、回族历史等课程。实验教师查阅大量资料,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大量资料,利用寒暑假编写校本课程初稿,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讨论修改,完善后整理归类打印成有系统有条理的校本教材。实验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编写教案,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激发了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增进对民族文化、民风民俗的亲近感,增强对回族传统文化的敬畏感、自豪感和对回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2).

[3]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4]王秀锦.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5]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6]欧阳军喜.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山东社会科学,2013(3).

[7]任立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的纽带[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3).

[8]金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教育结合的研究[J].职教视点,2014(12).

[9]白光珍,闫兴富,李晓宁.宁夏回族教育发展的多重困扰及其对策[J].价值工程,2010(35).

[10]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25.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传统文化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